(二)計算機的組成與分類
1.計算機的組成
計算機硬件指有形的物理設備,是計算機系統中所有實際物理裝置的總稱,可以是電子的、電磁的、機電的或光學的元件/裝置或者由它們所組成的計算機部件。例如,計算機的處理器芯片、存儲器芯片、底板(母板)、各類擴充板卡、機箱、鍵盤、鼠標器、顯示器、打印機、軟盤、硬盤等都是計算機的硬件。
計算機軟件指在硬件上運行的程序和相關的數據及文檔,其中程序是讓計算機硬件完成特定功能的指令序列,數據是程序處理的對象。軟件是計算機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中央處理器(CPU)
處理器主要由運算器和控制器兩部分組成。運算器用來對數據進行各種
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它也稱為執行單元。控制器是指揮中心,它能解釋指令的含義,控制運算器及其他部件的工作,記錄內部狀態等。另外,為了暫存運算的中間結果,處理器中還包含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寄存器”,用來臨時存放正在處理的數據。
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使得處理器的所有組成部分都能集成在一塊半導體芯片上,這樣的處理器稱為“微處理器”。例如Intel公司的Pentium(奔騰)處理器。
一臺計算機中可能包含多個微處理器,它們各有不同的任務。其中承擔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運行任務的處理器稱為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它是任何一臺計算機必備的核心部件。
常用的PC機,其CPU僅由一個處理器組成,為了提高計算機的速度,CPU也可以由2個、4個、8個甚至幾百個、幾千個處理器組成,這種具有多個處理器同時執行程序的計算機系統稱為多處理器系統。依靠多個處理器并行地運行程序是實現超高速計算的一個重要方向,稱為“并行處理”。
(2)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
計算機中的存儲器分為兩大類:主存儲器(簡稱主存)和輔助存儲器(簡稱輔存)。主存是存取速度快而容量相對較小(因容量太大,成本將十分昂貴)的一類存儲器,輔存則是存取速度較慢但容量很大的一類存儲器。
主存儲器也稱為內存儲器(簡稱內存),它直接與CPU相連接,是計算機中的工作存儲器,當前正在運行的程序與數據都必須存放在主存內。CPU工作時,所執行的指令及操作數都是從主存中取出的,處理的結果也存放在主存中。
輔助存儲器也稱為外存儲器(簡稱外存),其存儲容量很大,存放著計算機系統中幾乎所有的信息。計算機執行程序和加工處理數據時,輔存中的信息需要先傳送入主存后才能被CPU使用。
(3)輸入/輸出設備
輸入/輸出設備簡稱I/O(Input/Output)設備,這些設備是計算機與外界(人或其他設備,包括另一臺計算機)聯系和溝通的橋梁,用戶通過輸入/輸出設備與計算機系統互相通信。輸入是把信息送入計算機的過程。輸入設備是指用戶能向計算機輸入信息的設備。
輸出是從計算機送出信息的過程。輸出設備一般是指能從計算機中輸出可直接識別的信息的設備。
由于有機械傳動或物理移位等動作過程,相對而言,輸入/輸出設備是計算機系統中運轉速度最慢的部件。
(4)總線
這是所說的總線指的是“系統總線”(也稱為“底板總線”),它是CPU、存儲器與各類I/O設備控制器之間相互交換信息的一組公用的信號線。系統總線上有3類信號:數據信號、地址信號和控制信號,負責傳輸這些信號的線路分別稱為數據線、地址線和控制線,協調與管理計算機各部件通過總線傳輸信息還需要一個總線控制器。
2.計算機的分類
計算機的分類有兩種。一種是按其內部邏輯結構進行分類,如單處理機與多處理機(并行機)、16位機、32位機或64位計算機等。另一種是按計算機的性能和作用進行分類。1989年11月IEEE提出一個分類報告,它根據計算機在信息處理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考慮到計算機分類的演變過程和可能的發展趨執,把計算機分成6大類。
(1)巨型計算機(Supercomputer)
(2)小巨型機(Mini Supercomputer)
(3)主機(Mainframe)
(4)超級小型計算機(Super Minicomputer)
(5)工作站(Workstation)
(6)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
由于計算機聯網使用日益廣泛,許多計算機應用系統設計成為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客戶機/服務器模式(Client/Server)。在這種系統中,巨型機、小巨型機、主機均可作為系統的服務器使用,超級小型機及高檔工作站則可用作部門級服務器,個人計算機和低檔工作站則用作客戶機,它們直接面向用戶,通過聯網共享后臺服務器的數據資源和計算機資源。鑒于客戶機/服務器系統的盛行,一些計算機廠家專門設計生產了稱為“服務器”的一類計算機產品,它們的存儲容量大、網絡通信能力強、可靠性好,運行網絡操作系統,性能/價格比高。其中有一類是由高檔PC機提升而成的,稱為PC服務器,很適合中小部門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使用。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