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應用技術
二、P2P網絡
1、P2P網絡的基本結構
P2P(peer to peer)對等網絡,分為:以Napster為代表的集中目錄式結構、以Gnutella為代表的分布式非結構化結構、以Pastry、Chord、Tapeatry、CAN為代表的分布式結構化結構、以eDonkey、Skype、PPLive、BitTorent為代表的混合式P2P網絡結構。
集中目錄式結構:以一個中心服務器負責記錄共享信息以及回答各種查詢。網上的所有資料都分別存放在提供該資料的客戶機上,服務器只保留索引信息,此外服務器與對等實體以及對等實體間都具有交互能力。
分布式非結構化P2P:采用隨機圖的組織方式形成一個松散的網絡,每個結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即是服務器又是客戶機,結點也稱對等點。優點是配制簡單,不需要服務器支持。缺點有可能漏掉網絡中的資源(原因沒有確定的拓撲)。
分布式結構化P2P:為克服非結構化的不足,構造一個高度結構化的系統。重點在于如何有效地查找信息。基于分布式散列表的分布式發現和路由算法。
混合式結構的P2P:集中式有利于檢索,但中心化模式易受攻擊;分布式解決攻擊但又缺乏快速檢索,混合式結合他們的優點,在分布模式的基礎上,將用戶按能力分類,使某些結點擔任特殊任務。
2、P2P網絡的應用
分布式科學計算:P2P技術使得眾多計算機的CPU資源聯合起來,服務于一個共同的計算。
文件共享:在Internet上任意兩臺計算機之間直接共享文檔、多媒體和其他文件。
協同工作:任意兩臺計算機課建立實時聯系,建立一個安全的、共享的虛擬空間,可實時、可交互進行協同工作。
分布式搜索引擎:使用戶深度搜索文檔,并無需通過Web服務器,也不受信息格式的限制,可達到傳統搜索無可比擬的深度。
流媒體直播:具有負載均衡、自適應、自組織和容錯能力強等優點,將P2P技術用在流媒體直播中能解決傳統集中式服務服務器負載過重的問題。
微信搜索"考試吧"了解更多考試資訊、下載備考資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