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進度網絡圖是()
A、 活動定義的結果和活動歷時估算的輸入
B、 活動排序的結果和進度計劃編制的輸入
C、 活動計劃編制的結果和進度計劃編制的輸入
D、 活動排序的結果和活動歷時估算的輸入
答案:B
項目進度控制的過程大致為活動定義、活動排序、活動資源估算、活動歷時估算、進度計劃的制定、進度控制
在項目管理中,首先通過對項目活動進行排序,得到項目進度網絡圖。再根據項目進度網絡圖找到項目的關鍵路徑,從而制定項目的進度計劃。由此可見,項目進度網絡圖是活動排序的結果和進度計劃編制的輸入。
2、 在計劃編制完成后,項目團隊認為目前進度時間太長,而分析表明不能改變工作網絡圖,但該項目有附加的資源可以利用。此時,項目經理應采用的最佳方式是()
A、 快速追蹤項目
B、 引導一項Monte carlo分析
C、 利用參數估算
D、 趕工
答案:D
進度控制就是監視和測量項目實際進展過程,若發現實施過程偏離了計劃,就要找出原因,采取行到,使項目回到計劃的軌道上來。簡單的說,進度控制就是比較實際的狀態和計劃之間的差異,并依據差異做出必要的調整以使項目向有利實現目標的方向發展
縮短項目進度的技術主要如下:
變更項目范圍:主要是指縮小項目的范圍
趕工:是一種通過分配很多的資源,達到以成本的最低增加和進度的最大限度壓縮的目的,它不改變活動之間的順序。
快速追蹤:也叫快速跟進,是指并行或重疊執行原來計劃串行執行的活動,會改變工作網絡圖原來的順序
根據本題的描述,“不能改變工作網絡圖”,也就是說,不能變更項目范圍,也不能進行快速追蹤。但是,題中還提到“該項目有附加的資源可以利用”,因此,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趕工。
參數估算和Monte Carlo分析與進度壓縮沒有直接關聯。
3、 活動排序的工具和技術有很多種,工具和技術的選取由若干因素決定。如果項目經理決定進度計劃編制中使用子網絡模塊,這個決策意味著()
A、 該工作非常獨特,在不同的階段需要專門的網絡圖
B、 在現有的網絡上具有可以獲取的資源管理軟件
C、 在項目包括幾個相同或幾乎相同的內容
D、 項目中存在多條關鍵路徑
答案:C
制定項目時間進度計劃主要有如下4個子過程:
確定項目的各項活動(項目分解結構最底層的工作塊):確定為完成項目必須進行的諸項具體活動
確定活動順序:找出各項活動之間的依賴關系
時間估算:估算各項活動所需時間
編制時間進度計劃:研究和分析活動順序、活動時間和資源要求,進而制定項目時間進度計劃
以上4個子過程在具體時間中常常交錯重疊進行。
4、 項目經理已經對項目進度表提出了幾項修改。在某些情況下,進度延遲變得嚴重時,為了確保活動精確的績效衡量信息,項目經理應該盡快()
A、 發布變更信息
B、 重新修訂項目進度計劃
C、 設計一個主進度表
D、 準確增加資源
答案:B
進度控制包括相互影響的3個環節,具體如下。
進度計劃是進度控制的基礎。計劃指出了項目組織未來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目標,既是經過仔細分析后綜合得出的對未來的構思,又是當前行到的準則。一個完善的計劃可以使失敗的概率降至最低,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在預計的期限內取得預期的效果。
進度控制是通過項目的動態監控實現的。項目進度控制是隨著項目的進行而不斷進行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項目的開始,設計進度就進入了進行的軌跡,也就是計劃進入了執行的軌跡。
對比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是進度控制的關鍵。工程進度的調整一般是要比避免的,但如果發現原有的進度計劃已落后且不適應實際情況時,為了確保工期,實現進度控制的目標,就必須對原有的計劃進行調整,形成新的進度計劃,作為進度控制的新依據。
5、 在某個信息系統項目中,存在新老系統切換問題。在設置項目計劃網絡圖時,新系統上線和老系統下線之間應設置成()的關系。
A、 結束—開始(FS型)
B、 結束—結束(FF型)
C、 開始—結束(SF型)
D、 開始—開始(SS型)
答案:C
一般來說,項目活動間存在以下4個依賴關系。
l 結束—開始(FS型):某活動必須結束,另一活動才能開始
l 結束—結束(FF型):某活動結束前,另一活動必須結束
l 開始—結束(SF型):某活動結束前另一活動必須開始
l 開始—開始(SS型):某活動必須在另一活動開始前開始
在本題中,由于存在新老系統切換問題,一般需要在新系統上線之后,老系統才能下線,因此這是一個開始—結束型的關系。
6、 在關鍵路徑上增加資源不一定會縮短項目的工期,這是因為()
A、 關鍵路徑上的活動是不依賴于時間和資源的
B、 關鍵活動所配置的資源數量是充足的
C、 關鍵活動的歷時固定不變
D、 增加資源有可能導致產生額外的問題并且降低效率
答案:D
在項目活動中,除虛活動外,所有活動都是依賴于時間或資源的。為了保證項目按照預期的計劃進行,必須保障關鍵路徑上的活動按照規定日期進行,但這并不是說關鍵活動所配置資源數量是充足的。
一般而言,如果不考慮對投入的人力資源的額外管理,當活動的工作量不變時,活動歷時隨投入的人力資源的多寡而變化
如果在關鍵路徑上增加資源,則有可能導致產生額外的問題并且降低效率。例如,如果增加人員,則開發人員之間的通信和交流可能導致開發的低效,這樣,就不一定會縮短項目工期。
7、 如果項目實際進度比計劃提前20%,實際成本只用了預算成本的60%,首先應該()
A、 重新修訂進度計劃
B、 給項目團隊加薪,開表彰大會
C、 重新進行成本預算
D、 找出與最初計劃產生差別的原因
答案:D
在項目實施階段,項目經理收集實際的進度與實際的成本,并將其與計劃數值進行比較。而對實際數據與計劃數據的差距,首先要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然后再根據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針對本題的情況,差距產生的原因可能是項目的計劃脫離實際、過于樂觀,可能是項目實施在內、外環境產生了對項目極為有利的變化,也可能是項目團隊的超常發揮,還可能是其他原因。總之,首先應該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
8、 完成活動A所需的時間,悲觀(P)的估計需要36天,最可能(ML)的估計需21天,樂觀(0)的估計需6天。活動A在16天至26天內完成的概率是()
A、55.70%
B、68.26%
C、95.43%
D、99.73%
答案:B
活動的期望時間為(36+21*4+6)/6=21天,方差為25,標準差為5.題目要求“在16天至26天內”,與21天相比,正好是 1個標準差(16+5=21,26-5=21)。根據正態分布規律,在 范圍內,即在16至26天之間完成的概念為68.26%
9、 一項任務的最早開始時間是第3天,最晚開始時間是第13天,最早完成時間是第9天,最晚完成時間是第19天。該任務()
A、 在關鍵路徑上
B、 有滯后
C、 進展情況良好
D、 不在關鍵路徑上
答案:D
本題考查總時差的概念。總時差等于最晚開始時間與最早開始時間之差,也等于最晚完成時間與最早完成時間之差。顯然,由于該任務的總時差為13-3=10天,所以它不在關鍵路徑上。
10、 進度控制是避免工期延遲的一種方法。季度控制中的糾正行為通常會加速某些活動以確保這些活動能夠及時完成。為了重新編制和執行進度表,糾正行為通常要求()
A、 作出大家都不喜歡的決策
B、 及時調整基線
C、 進行原因分析
D、 資源平衡
答案:C
在項目進展過程中,某些工作可能會發生偏差。要糾正偏差,通常可以采取并行工作、調整工作持續時間、加班等方法。當偏差發生時,需要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根據該項工作是否是關鍵工作、偏差是否大于總時差以及是否大于自由時差等分別進行判斷和處理。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