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報名通知
各二級學院、各班級:
2019年上半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報名工作即將開始,本次考試采用CET全國網上報名系統,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考試語種、時間
(一)CET(筆試)考試時間
英語四級(CET4):6月15日9:00—11:20
英語六級(CET6):6月15日15:00—17:25
(二)CET-SET(口語)考試時間
英語四級口語(CET—SET4):5月25日(F191次)
英語六級口語(CET—SET6):5月26日(S191次)
二、報名資格
(一)CET(筆試)
英語四級:所有在籍學生;
英語六級: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分數在425分(含)以上的所有在籍學生。
特別說明
當次考試英語四、六級不能同時兼報;
考生必須在就讀學校報名、考試,否則成績無效。
(二)CET—SET(口語)
完成對應級別筆試科目報考的考生,即完成本次CET4筆試報名后可報考CET-SET4,完成本次CET6筆試報名后可報考CET-SET6。
三、報名相關工作時間安排(以下操作均需考生自行完成)
工作任務 |
開始時間 |
結束時間 |
學籍信息及報名資格確認 |
3月8日9時 |
3月16日23:55 |
考生網上報名 |
3月22日13時 |
4月4日23:55 |
考生網上繳費 |
3月22日13時 |
4月5日11:55 |
口試準考證打印 |
5月20日9時 |
5月26日18時 |
筆試準考證打印 |
6月4日9時 |
6月15日15時 |
四、報名方法和程序(操作步驟見附件: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報名流程)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安排,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登錄CET全國網上報名系統(網址:http://cet-bm.neea.edu.cn),完成注冊、報名、繳費等相關工作。
(一)注冊用戶
進入報名網站首頁,點擊“注冊新用戶”,用電子郵箱注冊通行證賬號,已經有通行證賬號的可以直接使用。電子郵箱即為個人賬號,考生可通過該郵箱收到繳費成功通知。建議考生使用個人常用郵箱,并在注冊通行證后及時驗證。
(二)網上報名
內容包括報名資格確認與復核、網上報名、網上繳費。
1.報名資格確認與復核
(1)報名前,考生應認真閱讀報名網站首頁的考試簡介、考生須知、考試時間、報名流程、常見問題、特別提示、最新動態等信息。
(2)在規定時間內,考生進行報名資格確認(包括檢查照片、基本信息是否正確,查看報名資格科目)。報名資格確認有問題的考生要進行自行復核,自行復核未通過的需提交考點進行資格復核。考生要認真填寫、核對本人信息并對自己所填報的各項信息負責。信息中如有生僻字的可切換瀏覽器(推薦使用谷歌、火狐、IE9+)重試。
2.網上報名
點擊報名網站首頁的“進入報名”按鈕,即進入報名頁面。考生根據流程提示即可完成報名工作。如CET和CET-SET兼報,應先報CET再報CET-SET。
3.網上繳費
(1)CET報名收費嚴格按照蘇價費函〔2005〕111號、蘇財綜〔2005〕35號文件的規定要求執行,各高校不得在文件規定的范圍外收取其他費用。CET報名考試費收費標準為30元/人,CET-SET的收費標準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為50元/人,兩項考試均由考生報名時在網上進行繳費。
(2)報名考試費支持網銀及支付寶兩種支付方式。
(3)考生要在規定繳費時間內完成網上繳費。如CET和CET-SET兼報,應先繳CET報名考試費,再繳CET-SET報名考試費。如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繳費,系統會在12小時后刪除考生報考信息。信息刪除后,在報名規定時間內考生可重新報考。報名成功的唯一標識是:對應科目的支付狀態為“已支付”。
(4)在規定報名時間內,已報名但未支付的科目可以隨時修改,已支付的科目不可修改或取消。
(5)繳費時,如銀行扣費成功,但系統顯示科目支付狀態為“未支付”時,不要重復繳費,可點擊“更新”按鈕更新支付狀態。因考務問題或技術問題造成重復繳費需要退費的,教育部考試中心會在考試結束一個月內原路至退回考生賬戶。
(6)考生應對采用個人網上報名方式報名的個人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負責。無論何種方式,一旦報名繳費成功,所有信息不得改動。
(三)準考證打印
考生需在規定時間內打印紙質準考證(考場不接受電子版準考證)。如忘記通行證密碼,可通過郵箱重置。如忘記通行證,可通過點擊網頁上的“找回已報名賬號”按鈕或撥打考點服務電話找回。
教務處
2019年3月8日
附件【流程一: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報名流程.pdf】(見原網站)
附件【流程二: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注冊用戶流程.pdf】(見原網站)
四六級萬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萬題庫英語四六級考試"
編輯推薦:
2019年英語四六級考試時間安排 | 2019英語四六級報考指南
2019四六級考試題型\試卷結構及分值比例 | 四六級試題樣卷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