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爆破器材的火災爆炸危險因素
由于民用爆破器材種類繁多,不同類別和品種的爆破器材在生產、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危險因素不盡相同,僅以粉狀乳化炸藥的生產為例,可以看出民爆器材生產的火災爆炸危險性。粉狀乳化炸藥生產的火災爆炸危險因素主要來自生產過程中的高溫、撞擊摩擦、電氣和靜電火花、雷電引起的危險性。
放射性骨損傷危害及預防
油罐在收發油作業的過程中,往往由于操作不當而導致設備的損壞或跑、冒、混油事故,因此,在收發油作業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仔細檢查油罐及其附屬設備的工作情況,遇到不正常情況,立即進行處理,避免油罐發生事故。
油罐收油前,應事先對油罐及其附屬設備進行必要的檢查。在收油過程中,還應有專人負責油罐的檢查工作,及時測量油面的高度,準確掌握進油情況,防止油罐或管線發生跑油或冒油事故。當測量發現不正常時,應立即采取措施,查明原因,立即消除。必要時應停泵關閥,待故障排除后再繼續工作。洞庫油罐進行收發作業時,應先打開呼吸管線上的閥門,放凈呼吸管冷凝水(油)再打開輸油管上的閥門。洞庫油罐在收發油的過程中,必須保持油氣管路的暢通,嚴禁打開測量孔進行排氣,以免洞內油氣過濃,而發生人員中毒或爆炸火災事故。
收油時,應根據油罐的安全容量盛裝,防止超裝后因油料體積膨脹而造成冒油事故,或當呼吸設備失靈時脹裂油罐。對于呼吸閥工作不可靠的半地下油罐和地上輕油罐,收發油過程中不打開罐頂的測量孔,以保證油罐的安全。
寒冷季節,油料管線上的附件如發生冰凍,只能用熱水或蒸汽對附件進行加熱,嚴禁用火烤。
收發輸油料時,操作人員應平穩而又緩慢地啟動油罐或管線上的有關閥門,注意油料的輸送方向,經檢查確定輸送方向準確無誤后,再啟動油泵,油泵的輸送量應不能超過油罐的允許最大流量。
從一個油罐向另一個油罐裝油時,首先應打開管線上的有關閥門,準備好讓油流向空油罐,然后再逐漸關閉要裝滿油的油罐閘閥,禁止同時打開兩個油罐的閘閥。當發現傳輸流向不對時,必須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或停泵。
傳輸或收發油作業結束后,應將有關升降管提起,使其進出油口一端高出液面,以免收油管線或油罐閘閥損壞時造成油料外漏。對油罐的取樣和測量必須待油面平穩后才能進行(甲、乙類油料約需30分鐘),取樣和測量時應嚴格遵守進入危險區域的所有規定,嚴禁使用人造纖維制成的繩索等工具,使用的取樣筒應用碰撞時不產生火花的材質,燈和手電應是防爆型的。測量取樣人員不得穿化纖衣服和釘子鞋。禁止在雷電、暴雨天氣取樣測量。對拋灑在油罐上的油料應及時擦去。
對于需要加熱的油料,其加熱溫度不允許超過罐內油料加熱的極限溫度。加熱前應排出加熱系統內的冷凝水,防止發生水擊現象;加溫作業時,嚴禁使管子露出油面;加熱過程中,如檢查發現放出的冷凝水中帶有油跡時,應采取措施排除故障或停止加熱。
礦井降溫措施一
當礦井氣候值超過標準而出現熱害時,就必須采取降溫措施加以改善。礦井降溫的一般技術措施是指除了礦井空調技術外,其他各種用于調節和改善礦井氣候條件的措施。它主要包括:通風降溫、隔熱疏導、個體防護等,本節僅介紹其中幾種主要措施。
一、通風降溫
加強通風是礦井降溫的主要技術途徑。通風降溫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大礦井風量和選擇合理的礦井通風系統。
1.加大風量
實踐證明,在一定的條件下(如原風量較小),增加風量是高溫礦井最經濟的降溫手段之一。加大風量不僅可以排出熱量、降低風溫,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改善人體的散熱條件,增加人體舒適感。所以在高溫礦井采用通風降溫是礦井降溫的基本措施之一。
但增風降溫并不總是有效的。當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增風降溫的效果就會減弱。同時增風降溫還受到井巷斷面和通風機能力等各種因素的制約,有一定的應用范圍。
2.選擇合理的礦井通風系統
從降溫角度出發,確定礦井通風系統時,一般應考慮下列原則:
(1)盡可能減少進風路線的長度
在井巷熱環境條件和風量不變的情況下,井巷進風的溫升是隨其流程加長而增大,風路越長,風流沿途吸熱量越大,溫升也越大。所以,在高溫礦井應盡量縮短進風路線的長度。同時在進行開拓系統設計時,要注意與通風系統相結合,避免進風巷布置在高溫巖層中和不必要地加長進風路線的長度,以增加其溫升。
(2)盡量避免煤流與風流反向運行
在選擇采區通風系統時,盡量采用軌道上山進風方案,避免因煤流與風流方向相反,將煤炭在運輸過程中的散熱和設備散熱帶進工作面。根據原西德的經驗采用軌道上山(平巷)進風與運輸上山(平巷)進風相比,回采工作面進風流的同感溫度可降低4~5℃。
(3)回采工作面采用下行風
在條件許可時,回采工作面可采用下行風。因為回采工作面采用下行風時,風流是從路程較短的上部巷道進入工作面,且減少煤炭放熱影響,故可降低工作面的進風溫度。
礦井降溫的一般技術措施二
二、隔熱疏導
所謂隔熱疏導就是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將礦井熱源與風流隔離開來,或將熱流直接引入礦井回風流中,避免礦井熱源對風流的直接加熱,從而達到礦井降溫的目的。隔熱疏導的措施主要有:
1.巷道隔熱
巷道隔熱主要用于礦井局部地溫異常的區段。目前較為可行的方法是,在高溫巖壁與巷道支架之間充填隔熱材料,如高爐或鍋爐爐渣等。近年來,我國煤礦還試驗用聚氨脂泡沫塑料噴涂巖壁,噴涂厚度為10mm時,就能產生較好的隔熱效果;國外有些國家也曾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硬質氨基甲酸泡沫、膨脹珍珠巖等隔熱材料噴涂巖壁,也取得較好效果。但因巷道隔熱費用較高;而且隔熱層的時效性較差,隨著時間的推移,隔熱層的作用將變小;同時還必須注意防火、防毒等安全問題。由于這些原因限制了這種方法的應用。今后應當重視開發和研究高效、無毒、時效性長,而且廉價的巷道隔熱材料。
2.管道和水溝隔熱
對高溫礦井,溫度高的壓氣管道和排熱水管應盡量設在回風流中,如果必須設在進風流中時應采取隔熱措施。尤其是對熱水型高溫礦井,對排熱水管進行隔熱,應防止熱水對風流的增溫增濕作用。
對熱水涌出量大的礦井可超前將熱水疏干,將水位降低到開采深度以下。對局部地點涌出的高溫熱水,可在出水點附近打排水鉆孔,將熱水用隔熱管道直接排至地面。
3.井下發熱量大的大型機電硐室應獨立回風
現代礦井井下大型機電硐室的發熱量很大,如果這些設備的散熱直接進入進風流,將引起礦井風流較大的溫升。所以對高溫礦井,井下大型機電硐室(如中央變電所、泵房和絞車房等)應建立獨立的回風系統。
礦井降溫措施三
三、個體防護
對個別氣候條件惡劣的地點,由于技術或經濟上的原因,如不能采取其他降溫措施時,對礦工進行個體防護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礦工個體防護的主要措施就是讓礦工穿戴輕便、冷卻背心或冷卻帽,其作用是防止環境熱對流和熱輻射對人體的侵害;同時使人體自身的產熱量傳給冷卻服或冷卻帽中的冷媒。國外一些國家已研制出了許多種適合井下使用的礦工冷卻服和冷卻帽,例如南非加爾德-來特公司研制生產的一種干冰冷卻背心,干冰用量為4Kg,冷卻功率為106~80W,冷卻時間可達6~8h。再如由原西德米塔爾公司生產一種冰水冷卻背心,其用冰量為5Kg,沒有冷媒循環系統和運動部件,在冷卻功率為220W的條件下,持續工作時間可達2.5h以上。近年國內一些科研單位也研制出了同類產品,在煤礦井下試用也取得較好效果。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還有其它一些措施諸如煤層注水預冷煤體、在進風巷道放置冰塊、利用調熱圈巷道進風等都可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
由于礦井的高溫原因各不相同,熱害程度也輕重不一。因此,在作礦井降溫設計時,應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要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采取降溫措施,才能受到良好效果。
相關推薦:2010安全師《安全生產技術》精選復習資料匯總在線課程 |
2024年
云私塾PRO 34%學員選擇 |
2024年
零基礎暢學班 46%學員選擇 |
2024年
全程突破班 20%學員選擇 |
|
適合學員 | ①平時工作忙,想要快速掌握考試要點; ②生活瑣事多,經常需要調整學習規劃; ③自律性不高,需要有人陪伴監督學習。 |
①基礎知識薄弱,安全行業小白; ②需要全方位、系統梳理知識點; ③案例題薄弱,需要專項提升。 |
①有工作經驗相關從業者; ②自學能力自制力比較強; ③非常注重課程的性價比。 |
在線課程 |
2024年
云私塾PRO 34%學員選擇 |
2024年
零基礎暢學班 46%學員選擇 |
2024年
全程突破班 20%學員選擇 |
|
適合學員 | ①平時工作忙,想要快速掌握考試要點; ②生活瑣事多,經常需要調整學習規劃; ③自律性不高,需要有人陪伴監督學習。 |
①基礎知識薄弱,安全行業小白; ②需要全方位、系統梳理知識點; ③案例題薄弱,需要專項提升。 |
①有工作經驗相關從業者; ②自學能力自制力比較強; ③非常注重課程的性價比。 |
|
基礎階段 | 考點精講 | |||
重難點直播 | ||||
云私塾系統 | ||||
強化階段 | 內部課件 | |||
知識圖譜 | ||||
考點突破 | ||||
沖刺階段 | 真題解析 | |||
臨考密訓 | ||||
實戰模考 | ||||
應試技巧 | ||||
電子資料 | 認知考試內容 | |||
學科復習規劃 | ||||
歷年考點分值分布 | ||||
案例答題模板 | ||||
高頻易錯易混考點 | ||||
新教材變動對比 | ||||
中級注安速記口訣 | ||||
考前10頁紙 | ||||
紙質資料 | 專用教材 | |||
10年真題精解 | ||||
習題集 | ||||
沖刺階段 | 班主任1V1助學服務 | |||
24小時全時段AI智能答疑 | ||||
專業師資后臺答疑 | ||||
講義、課件免費下載學習 | ||||
手機/IPAD隨時離線聽課 | ||||
考前集訓刷題 | ||||
備考保障 |
當年考試不過,免費重學2次 | 當年考試不過,免費重學2次 | 當年考試不過,免費重學1次 | |
套餐價格 | 單科:¥2235(公共科目) 單科:¥2520(專業科目) 全科:¥7640 |
單科:¥1699(公共科目) 單科:¥1999(專業科目) 全科:¥4999 |
單科:¥1092(公共科目) 單科:¥1235(專業科目) 全科:¥2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