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會計要素及其確認條件
【所屬章節】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 會計概述
【知識詳解】
知識點:會計要素及其確認條件
【提示】會計要素與會計科目之間的聯系
3.資產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資源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還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符合定義+2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4.資產的分類和內容(了解,2020新增)
流動資產 | 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衍生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存貨、合同資產、持有待售資產、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其他流動資產 |
非流動資產 | 債權投資、其他債權投資、長期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油氣資產、使用權資產、無形資產、開發支出、商譽、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其他非流動資產 |
3.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4.負債的分類和內容(了解,2020新增)
流動負債 | 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負債、衍生金融負債、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款項、合同負債、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其他應付款、持有待售負債、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其他流動負債 |
非流動負債 | 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租賃負債、長期應付款、預計負債、遞延收益、遞延所得稅負債、其他非流動負債 |
(三)所有者權益
1.定義: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
【注意】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
2.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體現的是所有者在企業中的剩余權益,因此,所有者權益的確認和計量主要依賴于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
(四)收入(狹義)
1.定義: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提示】日常活動產生的收入通常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即營業收入。
2.收入的特征(與定義一致):
(1)收入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提示】日常活動:銷售貨物、原材料,出租設備、廠房;【日常收入判斷依據:能不能經常有、靠這個賺錢企業會不會餓死】
非日常活動:中獎、接受捐贈等。
(2)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3)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提示】向銀行借款不符合本特征,不屬于收入。
3.收入的確認條件(5條)
當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合同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準該合同并承諾將履行各自義務;
(2)該合同明確了合同各方與所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相關的權利和義務;
(3)該合同有明確的與所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相關的支付條款;
(4)該合同具有商業實質,即履行該合同將改變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分布或金額;
(5)企業因向客戶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而有權取得的對價很可能收回。
(五)費用(對比收入學習)
1.定義: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2.費用的特征:
(1)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提示】日常活動:營業成本,銷、管、財費用等;【日常費用判斷依據:是不是日常經營會發生的支出,如果總是發生這種支出,企業還干的下去嗎?】
非日常活動:罰款等。
(2)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3)費用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3.費用的確認條件
費用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其定義外,還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2)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用錢交或欠著沒還)
(3)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六)利潤
1.定義: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利潤>0,所有者權益增加
利潤<0,損失,所有者權益減少
2.利潤的確認條件
利潤的確認主要依賴于收入和費用,以及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其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于收入、費用、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