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短期薪酬的核算
【所屬章節】
《初級會計實務》第三章 負債
【知識詳解】
知識點:短期薪酬的核算
(一)科目設置
企業通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應付職工薪酬的計提、結算、使用等情況。
“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應當按照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非貨幣性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帶薪缺勤、利潤分享計劃、設定提存計劃、設定受益計劃、辭退福利等科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實際發生的職工薪酬確認為負債,分別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二)貨幣性職工薪酬
1.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企業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實際發生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根據受益對象將應確認的職工薪酬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中,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職工服務期間,企業確認的職工薪酬時:
借:生產成本(生產車間生產工人薪酬)
制造費用(生產車間管理人員薪酬)
管理費用(行政人員薪酬)
銷售費用(銷售人員薪酬)
研發支出(從事研發活動人員薪酬)
在建工程等(從事工程建設人員薪酬)
合同履約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
實際發放: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
2.職工福利費
企業應當在實際發生時根據實際發生額編制分錄: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3.國家規定計提標準的職工薪酬
(1)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企業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經費,職工教育經費一般由企業按照每月工資總額的8%計提。
期末,企業根據規定的計提基礎和比例計算確定應付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
(2)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①期末,對于企業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不含基本養老費和失業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應按照國家規定的計提基礎和比例,在職工提供服務期間根據受益對象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并確認相應的應付職工薪酬金額: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
②對于職工個人承擔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由職工所在企業每月從其工資中代扣代繳: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貸: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醫療保險、工傷保險)
——住房公積金
4.短期帶薪缺勤
(1)累積帶薪缺勤,是指帶薪權利可結轉下期的帶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帶薪缺勤權利可以在未來期間使用。企業應當在職工提供了服務從而增加了其未來享有的帶薪缺勤權利時,確認與累積帶薪缺勤相關的職工薪酬,并以累積未行使權利而增加的預期支付金額計量。
(2)非累積帶薪缺勤,是指帶薪權利不能結轉下期的帶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帶薪缺勤權利將予以取消,并且職工離開企業時也無權獲得現金支付。
我國企業職工休婚假、產假、喪假、探親假、病假期間的工資通常屬于非累積帶薪缺勤。由于職工提供服務本身不能增加其能夠享受的福利金額,企業在職工未缺勤時不應當計提相關的費用和負債。
【提示】企業確認職工薪酬享有的與非累積帶薪缺勤權利相關的薪酬,視同職工出勤確認的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通常情況下,與非累積帶薪缺勤相關的職工薪酬已經包括在企業每期向職工發放的工資等薪酬中,因此,不必額外作相應的賬務處理。
(三)非貨幣性職工薪酬
1.企業以其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按照該產品的含稅公允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計提時: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含稅公允價值)
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售價)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按計稅價格或售價計算】
同時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存貨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
【提示】企業以外購的商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應當按照該商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確定職工薪酬的金額,并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
外購商品時:
借:庫存商品(含增值稅,不可抵扣)【外購商品的成本=價+費+稅(不可扣)】
貸:銀行存款等
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庫存商品(含增值稅)
【提示】外購商品用于職工福利根據相關稅法規定其進項稅額不得抵扣,所以應將其計入商品成本中。
【小新點】
自產產品給員工,視同銷售(售價+稅)
外購商品發員工,進項稅額不可抵扣。
2.企業將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該住房每期應計提的折舊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每期應付的租金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并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