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
1、下列各項中,應計入廢品損失的是( )。
A、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
B、產品入庫后因保管不善發生的變質損失
C、可修復廢品返修前發生的生產費用
D、實行“三包”企業的產品出售后發現的廢品
【答案】A
【解析】廢品損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和入庫后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后的損失。
多選題
2、下列關于停工損失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應由過失單位或保險公司負擔的賠款,應從停工損失中扣除
B、企業應對發生的所有因停工造成的損失予以計算
C、不滿一個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計算停工損失
D、不單獨核算停工損失的企業,不設置“停工損失”科目,直接反映在“制造費用”和“營業外支出”等科目中
【答案】ACD
【解析】選項B,不滿一個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計算停工損失。
多選題
3、在產品進行清查時,可能涉及的會計處理有( )。
A、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
B、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
C、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
D、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答案】ABC
【解析】清查結果,如在產品發生盤盈的,按盤盈在產品成本(一般按定額成本計算),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科目,經批準后轉入“制造費用”科目;如在產品發生盤虧和毀損的,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科目,貸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取得的殘料,應借記“原材料”等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科目,經批準處理時,應分別轉入相應科目,其中由于車間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轉入“制造費用”科目。
單選題
4、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可以采用定額比例法。下列各項中,屬于該方法適用的前提條件是( )。
A、各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大
B、各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
C、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小
D、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
【答案】D
【解析】定額比例法適用于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的產品。
多選題
5、某產品由三道工序加工而成,原材料在每道工序之初投入,各工序的材料消耗定額分別為20千克、30千克和50千克,用約當產量法分配原材料費用時,以下關于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程度計算正確的有( )。
A、第一道工序的完工程度為20%
B、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程度為50%
C、第三道工序的完工程度為100%
D、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程度為35%
【答案】ABC
【解析】原材料在每一道工序開始時一次投入,從總體上看屬于分次投入,投入的次數等于工序的數量。用約當產量法分配原材料費用時,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程度=本工序投入的原材料累計消耗定額÷原材料的消耗定額合計。
單選題
6、甲公司A產品本月完工產品產量3 000件,在產品數量400件;在產品單位定額成本為:直接材料400元,直接人工100元,制造費用150元。A產品本月月初在產品和本月耗用直接材料成本共計1 360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640 000元,制造費用960 000元。按定額成本計算在產品成本及完工產品成本。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本月A產品完工產品總成本為( )元。
A、2 500 000
B、2 600 000
C、2 700 000
D、2 800 000
【答案】C
【解析】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單位定額成本=400×(400+100+150)=260 000(元);A產品完工產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1 360 000+640 000+960 000)-260 000=2 700 000(元)。
單選題
7、如果企業定額管理基礎好,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該企業適宜采用的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分配方法是( )。
A、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
B、約當產量比例法
C、定額比例法
D、在產品按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
【答案】C
【解析】定額比例法適用于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準確、穩定,但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的產品。選項A,適用于各項消耗定額成本或成本定額比較準確、穩定,而且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不是很大的產品;選項B,適用于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且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產品;選項D,適用于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占比重大且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產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