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考點匯總
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1、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與前期相比所實現的增長。總產出通常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對一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經濟增長率來表示。
用現行價格計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規模,用不變價格計算的GDP可以用來計算經濟增長速度。
2、經濟發展:這是一個比經濟增長含義更廣的概念。經濟發展既包括經濟增長,還包括伴隨經濟增長過程而出現的技術進步、結構優化、制度變遷、福利改善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進一步和諧等方面的內容。
3、從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來看,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基礎和核心,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就不會有經濟發展。
4、決定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勞動的投入數量和勞動生產率、資本的投入數量和資本利用效率。
5、勞動的投入數量:在其他條件既定的條件下,一個社會投入生產的勞動數量越多,生產的產品就可能越多,經濟增長速度就越高。
6、資本的投入數量:在其他因素不變條件下,資本數量投入越多,經濟增長速度就越高。資本的投入數量也受多種因素制約,其中最重要的是資本的利用率或生產能力利用率。
7、勞動生產率:在同樣的勞動投入的情況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就可以帶來經濟的增長。
8、.資本的效率: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資本的效率提高就會帶來經濟增長,反之,資本效率下降就會導致經濟增長速度下降。
9、經濟增長因素分解:1.兩因素分解法 2.三因素分解法
10、兩因素分解法:就是假定其他因素不變,把經濟增長率按照勞動和勞動生產率兩項因素進行分解。
假定經濟增長取決于兩個因素,工作小時數(即勞動時間)的增加率和每小時產出的增加率(即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
經濟增長率=工作小時數的增加率+每小時產出的增加率
11、三因素分解法:就是運用生產函數,把經濟增長按照勞動投入、資本投入和全要素生產率等三個因素進行分解,計算這三項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
經濟增長率=技術進步率+(勞動份額×勞動增加率)+(資本份額×資本增長率)
利用經濟增長核算方程,我們還可以計算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這就是所謂的全要素生產率(簡稱TFP),即將勞動、資本等要素投入數量等因素對 經濟增長率的貢獻扣除之后,技術進步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由于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索羅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羅余值”。
12、濟增長方式: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和集約型經濟增長兩種方式。
13、粗放型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或全要素生產率不變或提高很少的情況下,主要依靠增加勞動或資本等要素投入數量而實現的經濟增長。
14、集約型增長則是指在生產要素投入數量不變或增加很少的情況下,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或提高生產率而實現的經濟增長。
15、.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和轉變
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是與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相聯系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應以何種經濟增長方式為主,是由該國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經濟條件決定的。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初期,經濟增長一般都以粗放型增長方式為主。但是,當一國具備了相當的經濟基礎,工業化進程進入中期并具備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后,經濟增 長方式就能夠實現轉變,從粗放型增長為主逐步轉向以集約型增長為主。
16、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已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但是總的來看,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還沒有從粗放型的增長轉向集約型的增長。主要標志就是: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固定資產投資的推動,國民收入中用于投資的比例過高,主要依賴能源、原材料消耗的增長。
17、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核心是通過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改善管理來提高生產要素的效率。為此,①必須調整投資方向,大力支持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加快 實現高技術產業化,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升級。②必須增加教育的投入,為增加知識積累和人力資本的積累、實現技術創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③繼續推進和深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創造必要的制度條件。
18、經濟周期的含義:經濟周期又稱商業循環,是指總體經濟活動沿著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而出現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經濟周期指的是總體經濟活動,而不是個別部門或個別經濟總量指標
19、經濟周期的類型:
按照周期波動的時間長短,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主要有三種類型,即長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按照經濟總量絕對下降或相對下降的不同情況,經濟周期又可分為古典型周期和增長型周期。如果經濟運行處在低谷時的經濟增長為負增長,即經濟總量GDP 絕對減少,通常將其稱為古典型周期;如果處在低谷時的經濟增長率為正值,即經濟總量只是相對減少而非絕對減少,則為增長型周期。
20、在經濟的復蘇和繁榮階段,經濟上可能出現的一般特征是,伴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持續提高,投資持續增長,產量不斷擴大,市場需求旺盛,就業機會增多,企業利潤、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隨著通貨膨脹。相反,在經濟的衰退或蕭條時期,伴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持續下滑,投資活動 萎縮,生產發展緩慢,甚至出現停滯或下降,產品滯銷,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提高,企業利潤水平下降,虧損、破產企業的數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
21、經濟波動的一般原因
1)投資率的變動。一般而言,投資與經濟增長具有正相關關系。當然,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還要取決于投資的效率。
2)消費需求的波動。消費需求不足,會導致總需求小于總供給,進而導致產出下降,失業增加,從而使經濟增長率下降。
3)技術進步的狀況。當技術進步較快時,經濟增長的速度較高;當技術進步緩慢時,經濟增長就比較緩慢。
4)預期的變化。當人們對今后經濟增長的預期比較樂觀時,會推動經濟增長。反之,當人們的預期不好時,會限制經濟的增長。
5)經濟體制的變動
22、價格總水平:也叫一般價格水平,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各類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動狀態的平均或綜合,一般用價格指數來度量。
23、度量價格總水平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編制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批發價格指數等;二是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
24、價格指數就是用來反映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商品價格水平的變化趨勢和變化程度的相對數。反映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叫做價格總指數,一般稱為價格指數。
價格指數有很多種類,很多國家或地區都是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作為度量價格總水平的主要指標。
根據對比基期的不同,價格總指數可分為:環比價格指數、定基價格指數和年距價格指數。年距指數是環比指數的一種特殊形態。
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就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與按某一基期固定價格計算的GDP的相對數。其基本公式為:
25、決定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因素。1.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和總產出;2.總需求和總供給
以M代表一定時期內貨幣的供給數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價格總水平,T代表各類商品的交易數量,則有:
價格總水平的變動與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成正比,而與總產出的變化成反比。
26、價格總水平是由總需求和總供給共同決定的。如果總需求增長快于總供給的增長,價格總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總需求增長慢于總供給的增長,價格總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27、保持價格總水平穩定的含義和意義。
在市場活動中,工資、利率、匯率等貨幣形式的經濟變量都和價格總水平有著互相作用的關系,當價格總水平變動時,這些經濟變量都會受到影響并可能作出相應調整。
(1)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工資的影響
由于價格總水平的波動,工資可以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實際工資的變動與名義工資變動成正比,與價格總水平變動成反比。
實際工資變動率=名義工資變動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
(2)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利息率的影響
由于價格總水平的變動,利率也可以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
在名義利率不變時,實際利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成反比(書上的說法是錯誤的),在價格總水平不變時,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相等。
一般地,由于價格總水平上漲導致實際利率下降會損害存款人或債權人的利益,借款人或債務人的利益會增加。反之,由于價格總水平下降導致的實際利率上升則會發生有利于債權人而不利于債務人的效果。
(3)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購買力平價理論指出,兩種貨幣的匯率應由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決定,而貨幣購買力又是價格總水平的倒數,所以,匯率實際上由兩國價格總水平變動之比決定。
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會在一定條件下影響到匯率的變動,從而影響一個國家的進出口產品價格發生相應變化,并進而影響到凈出口和總供求關系。
(4)價格總水平變動的間接效應
價格總水平變動不僅具有直接效應,還具有一些間接效應。主要包括,對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影響,對收入分配結構的影響,以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般來說,價格總水平變動,特別是劇烈的、大幅度的變化是不利于經濟增長的;只有在短期內,在價格變動沒有被市場主體預期到的情況下,才可能對經濟增長發生某種作用: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而通貨緊縮在一定程度上則不利于經濟增長。但這種作用只能是暫時的,不可能是長期的。
28、就業:是一定年齡段內的人們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或經營收入所進行的活動。如果再進一步分析,則需要把就業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即就業者條件,指一定的年齡;收入條件,指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時間條件,即每周工作時間的長度。
29、失業是指有勞動能力并愿意就業但在目前沒有從事有報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現象。
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標準,凡是在規定年齡內在一定期間內(如一周或一天)屬于下列情況的均屬于失業人口:沒有工作;當前可以工作,就是當前如果有就業機會,就可以工作;正在尋找工作。
30、我國的就業和失業的含義和統計口徑
就業人口,是指在16周歲以上,從事一定社會勞動并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其中,城鎮就業人口,是指在城鎮地區從事非農業活動的就業人口。
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指有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段內(16歲至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并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員。
31、失業率:在發達國家,失業率是失業總人數與民用勞動力總人數的比率,即:
失業率=失業總人數/民用勞動力總人數× l00%
就業率是就業人口與民用成年人口總數的比率,即:
就業率=就業人口/民用成年人口總數×100%
目前,我國統計部門計算和公布的就業和失業水平方面的指標主要是城鎮登記失業率。
我國的失業率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失業率的含義和計算是具有很大差別的,在進行國際對比時一定要注意其不可比性。主要是,我國只計算城鎮地區的失業率,而沒有計算全國城鄉統一的失業率;在計算城鎮失業率時,主要是以是否具有城鎮戶口為標準,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城鎮地區的失業率。
32、失業的類型:1.自愿失業 2.需求不足型失業(非自愿失業)
自愿失業:是指勞動者不愿意接受現行的工資水平而寧愿不工作的一種狀態,也可以說是當工資水平下降時勞動者自愿退出勞動力隊伍的情況。自愿失業包括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兩種形式。摩擦性失業是因為勞動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引起的失業,也就是由于勞動者從一個工作轉換到 另一個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的失業。結構性失業是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所造成的失業。
需求不足型失業:也叫非自愿失業,或者叫周期性失業,是指勞動者在現行工資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狀況,或是指總需求相對不足減少勞動力派生需求所導致的失業。這種失業是與經濟周期相聯系的。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運行處于繁榮與高漲時期,失業率比較低;在經濟運行處于衰退和蕭條階段,失業率比較高。需求不 足型失業是宏觀經濟研究關注的重點。
33、失業的經濟影響: 失業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使經濟增長速度低于正常的水平或者說潛在的增長率。
政府應當把促進經濟增長作為降低失業率的主要途徑。
相關推薦:
在線課程 |
2024年
學考雙贏定制班 63%學員選擇 |
2024年
學考雙贏黑卡班 31%學員選擇 |
2024年
學考雙贏取證班 6%學員選擇 |
2024年
專項提分班 |
||
學 | 基礎學習 拿分階段 |
私教精講班 | ||||
強化學習 提分階段 |
重要考點提煉班 | |||||
練 | 沖刺密訓 搶分階段 |
8套名師密押卷 | ||||
背 | 考前終極 搶分階段 |
通關必備200題 | ||||
考前3小時密訓班 | ||||||
專項班 | 經濟基礎: 圖形/計算題專項 |
|||||
專業課: 案例專項專項 |
||||||
★★★ 三星題庫 ¥680/年 |
每日一練 |
|||||
每日錯題榜 |
||||||
章節刷題 |
||||||
★★★★ 四星題庫 ¥980/年 |
真題題庫 |
|||||
高頻常考 |
||||||
大數據易錯 |
||||||
★★★★★ 五星題庫 ¥1680/年 |
通關必備200題 |
|||||
名師密押8套卷 |
||||||
教學資料 | 課程講義 | |||||
全程學習計劃書 | ||||||
人工助學服務 | 微信一對一 班主任督學 7×13陪伴模式 |
|||||
老師微信 一對一答疑 |
||||||
定制服務 無憂從容包 |
無憂從容卡 ¥980 | |||||
專項突破班 ¥1360 | ||||||
黑卡特權 | 不過退費 | |||||
額外贈送 | 贈送2023年 【教材精講班】 |
贈送2023年 【教材精講班】 |
贈送2023年 【教材精講班】 |
|||
課程有效期 | 2024年11月30日 | 2025年11月30日 | 2024年11月30日 | 2024年11月30日 | ||
套餐價格 | 全科:¥4680 單科:¥2880 |
全科:¥9880 單科:¥5980 |
全科:¥1580 單科:¥880 |
全科:¥1080 單科:¥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