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證暫停后,對會計人有很大的影響。一部分人在糾結能不能直接報名初級,一部分不想在等待而換行,你們對會計行業失去信心了嗎?
3月27日某網站發布的2016-2017年會計行業信心指數調查顯示(見下表):比較最近三年的投票數據,會計人對會計行業的信心指數持續走低,這不僅表現在投票人對2016年會計行業的社會聲譽、職業風險等指標有所下降,也表現在建議他人進入會計行業的意愿降低,以及考慮離開會計行業的人有所增加。
(摘自中國會計視野2017調查表)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對財會人才需求持續上漲,且財會部門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有超過一半被調查者認為,2017年財會部門在本單位中所發揮的作用將進一步提高。
為什么一方面財務人才需求強烈,一方面行業信心持續走低?
據權威媒體報道,我國中高端財務人才缺口達到了300萬以上。《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指出,在“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中高級人才數量,完善會計人才結構。
市場需求,政策支持,財務人應該很有信心才對,為什么對會計行業的信心變成“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呢?小編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1)“會計證”風波對整個行業的沖擊非常大,我國2000多萬的會計持證人員中,具有初級會計職稱證以上證書的大概600萬左右,也就是說1400萬的會計人處于最底層,會計證正式取消后,這些人自然被擋到會計行業的門檻之外;
2)行業面臨巨大的變革。據初步統計,國內企業超過85%的財務人士擔任財務會計(核算會計)職位,他們80%以上的時間用于記錄與核算,充當著"賬房先生"的角色,這些簡單重復性工作完全可以被人工智能代替,基層會計人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已迫在眉睫;
3)"金稅三期“大數據系統全面上線后,稅務機關安裝了千里眼,對財會人專業技能和職業判斷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會計面臨著極大的職業風險,單純依賴傳統財會職業經驗顯然不能行萬里船了,在企業從事會計工作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牽扯到自己。
既然會計行業缺口巨大,為什么超過70%的會計還要轉行呢?
很多會計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每個企業都缺會計,一個企業的正常經營與發展也離不開會計,那會計怎么還會遭遇淘汰危機呢?
據財政部會計資格評級中心的數據顯示,當下我國會計持證人員(即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已經達到2000萬大關,其中有2/3的人從事的還是簿記的工作,這些人在未來都會被淘汰掉。但從中國企業的正常發展來看,目前這1/3有真正會計能力的人卻無法滿足財務就業的需要,這才會發生“企業一面喊著缺好會計、一面裁會計”的現象。
現實中很多財務人也感覺到了淘汰危機的逼近。比如知乎上有位會計人就這樣舉例到:以現在的公司為例,如果按二十年前的標準,現在的財務人員最少的要加二倍,消失的那部分財務人員就是最基層的財務人員,只不過時間跨度有點長,沒什么人感覺到而已。隨著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市場和企業對會計人的崗位需求還會進一步縮減。
尤其是在稅務機關提高稅收征管的質效,釋放出強大的征收和稽查監管能力的前題下,企業與稅務機關在“互聯網+”大數據的視角下由“面對面”演變為“屏對屏”,距離僅為“一鍵之遙”,的模式,對財務人員的技能需求已經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這種飛躍勢必會出現“吐故納新”,吐掉簡單的“記賬員”,吸納具有與大數據和市場經濟齊頭并進,而且給予投資者在企業經營戰略謀劃中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決策性建議的人。對于只會記賬而不懂經營戰略,尤其是不懂稅收謀劃及事前風險規避、聽話乖巧、毫無原則缺乏稅收戰略思維及操作的財務人員將不在是他們需求的對象。
一個職業的洗牌,無論是淘汰還是轉型,它都是一個高生產力替代低生產力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有的人尋覓到了機會、捕捉到了機會,所以能得到比現在更高的平臺和更好的發展;而另一些人適應不了變化,最終被淘汰。會計亦是如此。
會計這一職業的洗牌,有人歡喜有人憂慮。那么大部分會計馬上就要被淘汰了,你能做些什么才能保證自己能存活下來呢?
實戰經驗豐富者
企業一直以來就重視員工個人工作背景,找工作的時候會問你上一份工作,或者實習過哪些大公司。一些具有大公司背景的員工備受青睞,因為這些接觸過大公司的流水,了解大公司運作的人,對業務上手快而且有遠見。公司也注重個人品牌的光環效應,擁有自己的標簽,背后的公司和個人口碑都會形成一種潛在價值。比如大家會爭相挖角美的,華為,海爾的老財務,可能他們的能力不是最強的,但他們自身的人脈和信譽才是這些公司看重的。
擁有幾個有說服力的證書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選擇平臺更高一些呢?那就需要一些有說服力的證書做支撐,什么都可能是假的,但是證書卻是真的,因為證書是確確實實憑實力考來的。會計證取消,初級會計職稱證書成為入門門檻后,中級會計職稱、注冊會計師、稅務師或者CMA至少擁有其一才行,也許證書不能完全跟能力相匹配,但是在找工作的時候可是非常有用。所以,除了經歷,企業也用證書衡量你的學習能力。
與日俱進者
互聯網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推動技術進步,效率的提高和組織變革,已經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為會計人員的提供了新支撐,為會計人員的轉型帶來新機遇。互聯網和大數據融合的時代,會計利用信息處理工作更高效,便捷。財務分析和預測,財務戰略規劃,資本市場運作,風險控制和績效管理等都形成現代化管理體系,未來將有助于會計核算向價值管理的轉型。
一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參與,會計職能從傳統的“信息處理和提供”向“信息分析和輔助決斷”轉變。所以對于會計來說,除了掌握必備的會計知識外,還要與時俱進,利用好一切輔助的工具,了解世界變革,更高效地扮演處理,分析,輔助管理的新職能。
喜歡不斷學習的會計
對于一個陌生的工具或應用,每個人掌握花的時間不同。這也是人才與人才之間的差距。只有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才能快速適應,及時改變。一直以來,傳統財會人的工作職能核心為核算,但是核算工作只能客觀反應企業經營現狀,無法為企業創造價值。而實際上,企業對于各類人員都有著增值的要求,財務人員也不例。所以,通過快速學習來換得增值空間,去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會計才不會被淘汰。
世界在變化,這變化也給了那些努力的人逆襲的機會,就像馬云說得那樣“我感謝這個變化的時代,我感謝無數人的抱怨,因為在別人抱怨的時候,才是你的機會,只有變化的時代,才是每個人看清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放棄什么的時候。”
會計從業萬題庫 | 微信搜索"考試吧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會計從業資格交流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