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5 頁:多選題 |
第 7 頁:判斷題 |
第 8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12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14 頁:判斷題答案 |
21.【答案】D
【考點】 出納人員的職責范疇
【解析】企業(yè)實行錢賬分管制度,這意味著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故選D。
22.【答案】C
【考點】年限平均法
【解析】 首先,計算設備年折舊率=(1-5%)÷10=9.5%;其次,計算設備的月折舊率為9.5%÷12;再次,計算月折舊額=120 000 X 9.5%÷12=950(元);最后,因為當月購入的固定資產(chǎn)當月不計提折舊,而是從下月計提折舊,所以2010年設備的計提月數(shù)為3個月,因此計算折舊額=3X 950=2 850(元)。故選C。
23.【答案】D
【考點】工作量法
【解析】 首先,計算該運輸卡車的單位里程折舊額=90 000 X(1—10%)÷600 000=0.135(元/公里),然后,得出本月折舊額=6 000×0.135=810(元)。故選D。
24.【答案】A
【考點】接受投入固定資產(chǎn)的會計處理
【解析】 企業(yè)接受作為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chǎn)時,會使得固定資產(chǎn)增加的同時所有者權益也相應增加,此時應該貸記的是所有者權益的“實收資本”科目。故選A。
25.【答案】B
【考點】雙倍余額遞減法
【解析】 在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固定資產(chǎn)折舊時,開始不考慮固定資產(chǎn)殘值,所以年折舊率=2/5=40%,所以2011年的折舊額=固定資產(chǎn)賬面凈值×年折舊率=80 000 X40%=32 000(元)。故選B。
26.【答案】C
【考點】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解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在租期未滿以前,從法律形式來講,所有權并沒有轉移給承租人,但是從經(jīng)濟實質上講,與該項租入固定資產(chǎn)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已經(jīng)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應該將其視同自有固定資產(chǎn)進行管理和核算,這是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體現(xiàn)。故選C。
27.【答案】B
【考點】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解析】新準則將一貫性原則列入可比性原則當中,故該企業(yè)材料發(fā)出的計價方法一個年度內隨意變更,它違背了可比性原則,因為這樣不便于企業(yè)前后各期的比較。故選B。
28.【答案】B
【考點】會計恒等式
【解析】賒購商品能同時影響資產(chǎn)和負債發(fā)生變化;接受投資者投入設備會引起資產(chǎn)和所有者權益同時發(fā)生變化;收回應收賬款不會影響資產(chǎn)總額發(fā)生變化;支付股票股利只會引起所有者權益內部項目發(fā)生變化。故選B。
29.【答案】A
【考點】應交稅費的核算范圍
【解析】 印花稅一般在管理費用中核算。故選A。
30.【答案】D
【考點】 未達賬項
【解析】 即使雙方記賬均無錯誤,也會出現(xiàn)企業(yè)銀行存款日記賬余額與銀行對賬單余額不一致的情況。這是因為存在未達賬項。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