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5 頁:判斷題 |
第 6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8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9 頁:判斷題答案 |
16.【答案】D
【考點】存貨的概念
【解析】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庫存商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需要注意的是,為建造固定資產等各項工程而儲備的各種材料,不能作為企業的存貨進行核算。企業的特種儲備以及國家指令專項儲備的資產也不符合存貨的概念。故A、B、C項都不正確,D項才是正確選項。故選D。
17.【答案】B
【考點】存貨成本的計量
【解析】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在發生時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是存貨成本。故選B。
18.【答案】B
【考點】預收賬款科目
【解析】根據相關會計規定。預收賬款不多的企業可以不設置“預收賬款”科目,而直接將預收的貨款記入“應收賬款”科目的貸方。故選B。
19.【答案】A
【考點】應收賬款的會計處理
【解析】企業銷售產品發生應收款項時,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等賬戶;同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庫存商品”科目。故選A。
20.【答案】C
【考點】紅字更正法
【解析】計提生產用固定資產折舊時,借方科目應該為“制造費用”而不是管理費用,屬于會計科目錯誤,對于已經登記入賬的記賬憑證,應該通過紅字更正法沖銷。紅字更正法適用于:(1)記賬后,發現應借或應貸科目或金額錯誤;(2)記賬后,發現記賬憑證和賬簿中所計金額大于應計金額,而應借或應貸的科目并無錯誤。故選C。
21.【答案】B
【考點】存貨數量的盤存方法
【解析】實地盤存制下,平時對有關賬戶只記借方,不記貸方,每一期末,通過實地盤點確定存貨數量,據以計算期末存貨成本,然后計算出當期耗用或銷貨成本,記入有關存貨賬戶的貸方。故A材料的當期減少額為36 500-15 600=20 900(元)。故選B。
22.【答案】D
【考點】會計檔案的內容
【解析】會計檔案是會計核算的專業資料,是記錄和反映單位經濟業務的重要史料和證據。財務預算表不屬于會計檔案范疇。故選D。
23.【答案】A
【考點】負債類的賬戶結構
【解析】應付賬款是負債類科目,期末余額記入貸方。貸方期末余額-貸方期初余額+貸方本期發生額-借方本期發生額,即5 000+2 000-6 000=1 000(元)。故選A。
24.【答案】B
【考點】權責發生制原則
【解析】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當期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付出,均應確認為當期的費用。答案為B。
25.【答案】D
【考點】會計等式
【解析】企業收到購貨單位匯來的前欠貨款100萬元,“應收賬款”減少,“銀行存款”增加,“應收賬款”和“銀行存款”同屬于資產類科目,因此資產項目一增一減,資產總額保持不變。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l 000 000
貸:應收賬款 l 000 000
故選D。
26.【答案】C
【考點】應付票據的核算
【解析】該批材料已經驗收入庫,因此應記入“原材料”賬戶,而不是“材料采購”賬戶。又由于以商業承兌匯票支付,因此貸方科目是應付票據。且應付票據的入賬金額是價款和增值稅額之和,故選C。
27.【答案】D
【考點】所有者權益的構成
【解析】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四部分內容。所以,A、B、C三項屬于所有者權益內部的轉移。故選D。
28.【答案】B
【考點】接受投入材料物資的核算
【解析】對題中出現的情況進行會計處理時,應按合同約定的價值借記“原材料”科目,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所以實收資本科目的金額為:200 000+34 000=234 000(元)。故選B。
29.【答案】A
【考點】營業外收入的核算
【解析】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凈收入,主要包括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罰沒利得等。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和出租固定資產都屬于其他業務收入,不屬于營業外收入。故選A。
30.【答案】D
【考點】費用的核算
【解析】本年度保險費由第四季度負擔的是3 600÷12×3=900(元);支付本季度辦公開支900元應該計入本季度費用。所以,本季度費用合計為900+900=1 800(元)。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