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判斷題 |
第 6 頁:案例分析題 |
第 7 頁:參考答案解析 |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AB【精析】根據銷貨方式和結算方式不同,消費稅納稅義務發生時問分別規定為:①納稅人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結算方式的,為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書面合同沒有約定收款日期或者無書面合同的,為發出應稅消費品的當天。②納稅人采取預收貨款結算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為發出應稅消費品的當天。③納稅人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銀行收款方式銷售的應稅消費品,其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為發出應稅消費品并辦妥托收手續的當天。④納稅人采取其他結算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為收訖銷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憑據的當天。因此AB選項正確。
2.[答案]ABCD【精析】十大會計違法行為包括:①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行為。②私設會計賬簿的行為。③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行為。④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行為。⑤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⑥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行為。⑦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行為。⑧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行為。⑨未按照規定建立并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行為。⑩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會計法》規定的行為。
3.[答案]AC 【精析】區分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有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
4.[答案]CD【精析】會計手續交接工作完成后,移交人員應對所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5.[答案]ABCD【精析】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 日內,持有關證件,向生產、經營地或者納稅義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
6.[答案]AB 【精析】對于保管期滿但尚未結清債權債務的原始憑證以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原始憑證,不得銷毀,而應當單獨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正在建設期間的建設單位,其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也不得銷毀。
7.[答案]AD【精析】注冊驗資資金屬于臨時存款賬戶的使用范圍。借款轉存屬于一般存款賬戶的使用范圍。
8.[答案]ABC 【精析】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基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和預算單位專用存款賬戶開戶登記證的管理。
9.[答案]ABCD 【精析】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范圍:①審查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出具審計報告; ②驗證企業資本,出具驗資報告;③辦理企業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審計業務,出具有關報告;④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審計業務;⑤承辦會計咨詢、服務業務。
10.[答案]ABCD 【精析】A、B、C、D四項均是辦理支付結算的工具。
11.[答案]AC【精析】強化服務的基本要求有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12.[答案]ACD 【精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均為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
13.[答案]ABD【精析】本題考核發票的開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借、轉讓、代開發票。
14.[答案]ABD 【精析】本題考核會計職業道德。“參與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努力鉆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而不是代替領導決策,積極參與管理。
15.[答案]AC【精析】本題考核支票的相關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簽發空頭支票。支票的提示付款限期為自出票日起10日。
16.[答案]ABC。 【精析】代理記賬機構可以接受委托,受理辦理委托人的以下業務:①根據委托人提供的原始憑證和其他資料,按照國家的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②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③向稅務機關提供稅務資.料;④委托人委托的其他會計業務。
17.[答案]BC 【精析】背書時背書人必須簽章。否則,背書行為無效。背書日期屬于相對應記載事項,如此項未記載,則視為在匯票到期日前背書。背書時不得附條件,背書時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不具有匯票上的效力。但不影響背書行為本身的效力。背書不能部分背書,所謂部分背書是指背書人在背書時,將匯票金額的一部分或者將匯票金額分別轉讓給兩人以上的背書。我國票據法規定,部分背書無效。因此,選BC選項。
18.[答案]BCD 【精析】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①形勢教育。②品德教育。③法制教育。
19.[答案]ABD 【精析】違反《會計法》應承擔的行政責任包括:①責令限期改正;②罰款;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行政處分;④吊銷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
20.[答案]ABCD【精析】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聯系主要表現在:①兩者在作用上相互補充。②兩者在內容上相互滲透、相互重疊。③兩者在地位上相互轉化、相互吸收。④兩者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作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