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4 頁:判斷題 |
(16) 加強財產清查工作,充分發揮會計監督作用的重要意義不應包括( )。
A: 通過財產清查,可以保證賬實相符,提高會計資料的準確性
B: 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保管情況是否良好
C: 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庫存和使用情況,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
D: 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挖掘財產物資潛力,促進財產物資的有效使用
答案:A
解析:財產清查的意義在于 :①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實有數量,確定實有數量與賬面數量之間的差異,查明原因和責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異,改進工作,從而保證賬實相符,提高會計資料的準確性 ;②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保管情況是否良好,有無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爛、變質、損失浪費,或者被非法挪用、貪污盜竊的情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切實保障各項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 ;③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庫存和使用情況,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充分利用各項財產物資,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故選D。
(17) ( )年1月1 日增值稅轉型改革后,企業購建(包括購進、接受捐贈、實物投資、自制、改擴建和安裝)生產用固定資產發生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不計入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
A: 2013
B: 2011
C: 2009
D: 2007
答案:C
解析: 2009年1月1 日增值稅轉型改革后,企業購建(包括購進、接受捐贈、實物投資、自制、改擴建和安裝)生產用固定資產發生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不計入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故選C。
(18)某企業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為80萬元,成本差異為超支20萬元。當月購入材料一批,實際成本為110萬元,計劃成本為12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0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為( )萬元。
A: 超支5
B: 節約5
C: 超支15
D: 節約15
答案:A
解析:[20+(110-120)/(80+120)]×100=5(萬元)(超支)。故選A。
(19) 收款憑證左上方的“借方科目” 中可以填寫的會計科目有( )。
A: 庫存現金
B: 產品銷售收入
C: 材料
D: 其他應收款——備用金
答案:A
解析:收款憑證有現金收款憑證和銀行存款收款憑證,所以其借方科目,只有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兩個會計科目。故選A。
(20)在會計核算原則中,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費用和損失的原則是指( )。
A: 謹慎性原則
B: 可比性原則
C: 一貫性原則
D: 配比原則
答案:A
解析:謹慎性原則要求在有合理的基礎可以估計時,應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故選A。
(21)工業企業將多余、閑置的固定資產出租,收取的租金收入應記入( )科目核算。
A: 產品銷售收入
B: 其他業務收入
C: 投資收益
D: 營業外收入
答案:B
解析:其他業務收入是指除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資產、出租無形資產、出租包裝物和商品、銷售材料、用材料進行非貨幣性交換或債務重組等實現的收入。故選B。
(22) 會計核算的最終環節是( )。
A: 確認
B: 計量
C: 計算
D: 報告
答案:D
解析:會計核算的最終環節是報告,是指通過編制會計報表的形式有關方面和人員提供會計信息,它是會計工作的最終環節。故選D。
(23)形成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是不同的記賬基礎,進而出現應收、應付等會計處理方法所依據的會計基本假設是( )。
A: 會計主體
B: 持續經營
C: 會計分期
D: 貨幣計量
答案:C
解析:會計分期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若干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由于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差別,從而形成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不同的記賬基礎,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等會計處理方法。故選C。
(24) 我國會計工作法制化開端的標志是( )。
A: 1985年頒布了 《會計法》
B: 1992年發布了 《企業會計準則》
C: 1997年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具體會計準則
D: 2000年發布了 《企業會計制度》
答案:A
解析: 1985年,頒布了新中國第一部 《會計法》(1993年和1999年分別進行了修正與修訂),標志著我國會計工作法制化開端。故選A。
(25) 企業提取盈余公積金編制的會計分錄正確的是( )。
A: 借 :本年利潤
貸 :盈余公積
B: 借 :利潤分配
貸 :盈余公積
C: 借 :盈余公積
貸 :本年利潤
D: 借 :盈余公積
貸 :利潤分配
答案:B
解析:該題一方面反映企業利潤分配的減少,應記入“利潤分配”賬戶的借方 ;另一方面反映企業從利潤分配中提取盈余公積,使得企業公積金增加,應記入“盈余公積”賬戶的貸方。故選B。
(26) “應付職工薪酬”賬戶期末借方余額反映的是( )。
A: 本月實際支付的職工薪酬
B: 本月應分配的職工薪酬
C: 本月結轉的代扣款項
D: 本月多支付的職工薪酬
答案:D
解析: “應付職工薪酬”賬戶貸方登記本月發生的應分配職工薪酬總額,借方登記實際支付的職工薪酬數(包括實發薪酬和結轉代扣款項)。期末余額在貸方表示應付未付的職工薪酬數,在借方表示多支付的職工薪酬數。故選D。
(27) 下列賬戶屬于資產備抵賬戶的是( )。
A: 應收賬款
B: 其他應交款
C: 累計折舊
D: 應付職工薪酬
答案:C
解析: “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備抵賬戶,它的設置就是為了求得固定資產的實際余額(即凈值)。故選C。
(28)當存貨市價高于歷史成本的情況下也計提一筆減值損失,從而達到隱瞞利潤的目的,這屬于對( )原則的濫用。
A: 謹慎性
B: 重要性
C: 實質重于形式
D: 客觀性
答案:A
解析: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本題所述濫用了謹慎性原則。故選A。
(29) 法定盈余公積金的提取基礎是( )。
A: 利潤總額
B: 營業利潤
C: 凈利潤
D: 未分配利潤總額
答案:C
解析:法定盈余公積金是按照凈利潤(彌補以前年度虧損之后) 的10%提取。未分配利潤包括以前年度累計收益和當期凈利潤。故選C。
(30)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
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的計量屬性是( )。
A: 歷史成本
B: 重置成本
C: 可變現凈值
D: 公允價值
答案:A
解析: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故選A。
關注"會計從業"微信,獲取最新報名、考試時間、查分等信息!
會計從業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會計從業"
會計從業資格交流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