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真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三、材料分析題
34.(1)“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體現了唯物辯證法什么原理?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唯物辯證法,“危機”與“新機”、“變局”與“新局”體現了對立統一規律、聯系、發展、必然與偶然等辯證法原理。
【答題思路】題干限定“唯物辯證法”原理,則思路首先應該鎖定在辯證法的兩大特征、三大規律、五對范疇相關原理中,“危中有機”“轉危為機”首先體現了矛盾著的對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因此需要用對立統一規律作答。此外,“危中有機”“變中求新”還能夠體現出聯系、發展、全面的辯證思維,“把握機遇”體現了從偶然中發現必然的辯證法觀點。
【參考答案】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具有普遍性,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二者相互聯結、相互制約,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變化發展。“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體現了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并規定事物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要牢牢抓住機遇,應對變局、開拓新局。
面對危機和變局,我們要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用聯系、發展、全面、矛盾的觀點看待問題,尊重規律,從偶然中發現必然,抓住機遇,勇于創新。
(2)運用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原理,分析“主動求變”與“準確識變”之間的關系。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辯證關系原理
【答題思路】題干限定“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辯證關系”,我們必須用這一原理分析題干和材料。“科學識變”的“科學”恰體現了對規律的尊重,“主動求變”的“主動”恰體現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參考答案】
“準確識變”就是要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規律是事物聯系發展過程中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具有客觀性。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主動求變”就是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地認識和利用規律。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實踐是二者統一的基礎。
面對變局,我們要從實際出發,通過實踐,認識和利用事物的發展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35.(1)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視角,分析從“解決溫飽”到“達到小康水平”,再到“實現小康社會”中體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考點】本題考查的兩個百年目標、兩個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答題思路】本題設問中要求分析從“解決溫飽”到“達到小康水平”,再到“實現小康”,因此解決溫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就要簡要說明,最后落腳在體現的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需把優越性稍加展開來回答。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源自黨的領導的優越性,此條為重點,其他如制度、立場方面也應考慮到。
【參考答案】
建國以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2020年是我國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圓滿落幕,脫貧攻堅戰已經完成,中國解決了困擾中國人民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中國人民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普遍過上了比較寬裕的生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
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我們的最大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建的,黨發揮總領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之源。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了經濟保障。
③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為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奠定了基礎。
④正確的且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也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2)為什么說“實現小康社會不是重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考點】兩個百年目標,兩個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答題思路】設問中強調實現小康社會是新起點,即開啟下一個奮斗目標,因此答題的時候需要說明為什么不是終點,以及開啟了什么新目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下一個目標的基礎作用。
【參考答案】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2020年是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中國解決了困擾中國人民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中國人民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普遍過上了比較寬裕的生活,但是這不是終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時我們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經階段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一步。全面小康與民族復興緊密聯系、相互交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基礎。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就是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這一成就極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實現這一階段性目標將進一步激發和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實現這一階段性目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36. (1)中國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定需要“非凡氣魄和膽略”,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形勢和黨的任務分析。
【考點】第八章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和恢復國民經濟以及抗美援朝
【答題思路】一審題,審明白問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二組織答案:押題講義、材料、課本;三解釋設問
【參考答案】
從內部來看,解放全中國任務還沒有結束,還存在著大量國民黨軍事殘余;中國經濟十分落后,百廢待興;黨還面臨著執政的艱巨考驗;從外部來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企圖通過對話實行強硬的對華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的政策從根本上搞垮新中國,企圖把人民政權扼殺在搖籃里面。
面臨如此嚴峻的內外部環境,我們當時的主要有兩大任務,具體表現為:
一是繼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任務,徹底解決中國人民同三大敵人的矛盾;
二是動員人民努力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破敗的國民經濟。
因此,為了解決困難,完成歷史遺留任務,捍衛新生的人民政權,抗美援朝戰爭,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當時中美兩國國力相差巨大,我們必須做出抗美援朝的非凡決策。
(2)為什么說“抗美援朝勝利對于中國和世界都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考點】第八章抗美援朝戰爭
【答題思路】一審題,審明白問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二組織答案:押題講義、材料、課本;三解釋設問
【參考答案】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經此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
經此一戰,中國人民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
經此一戰,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
經此一戰,極大促進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
經此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或【參考答案】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抗擊美國侵略者的正義戰爭,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支援了朝鮮人民、保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7.(1)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全國人民都在為‘武漢熱干面’加油”,其中彰顯了什么樣的中國精神?
【考點】抗疫精神、中國精神
【答題思路】主要圍繞抗疫精神內涵、抗疫精神與中國精神的關系展開思路,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答案】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的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共同構成的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筑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新的精神豐碑,成為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2)偉大抗疫精神將激勵新時代青年如何負擔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
【考點】思修法基緒論:時代新人實現民族復興的具體做法
【答題思路】主要圍繞時代新人應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并適當結合偉大抗疫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答案】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時代青年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記使命,自信自勵。理想決定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青年要不斷增強本領和才干,勤奮學習,全面發展。新時代青年素質和本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民族復興的進程。青年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講求奉獻、實干進取。在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的偉大征程中,青年不懈追求的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責任擔當緊密相連。
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38.(1)分析中國和美國兩國在面對國際組織和國際事務的不同態度,并指出其本質。
【考點】中美關系
【答題思路】本題首先答出當今國際背景,其次答出中美兩國在面對國際組織和國際事務的不同態度,最后答出其本質。
【參考答案】
①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②美國采用實用主義態度對待國際制度和國際事務,用則取,不用則棄。美國各種退群、推卸責任。美國的霸權主義、霸道主義、霸凌主義嚴重威脅了國際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美國奉行民粹主義,推行逆經濟全球化,增加了人類的不確定性,美國成為了全球動蕩之源。
③面對今年的世界困局,中國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奉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團結合作,倡導多邊主義,積極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世界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在各項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④中美兩國在面對國際組織和國際事務的分歧和矛盾的本質是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之爭、公平正義與霸權強權之爭、天下為公與美國優先之爭。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人類已經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的主張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2)習近平指出的“四點建議”對于后疫情時代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有什么意義?
【考點】聯合國75周年
【答題思路】首先答出國際背景,其次答出“四點建議”對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意義
【參考答案】
后疫情時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影響,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當今世界人類已經進入互聯互通的新時代,各國利益休戚相關、命運緊密相連。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疫情不僅是對各國執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對全球治理體系的檢驗。疫情全球擴散顯露出全球治理體系的短板。 習近平主席提出我們更需要一個能夠主持公道、厲行法治、促進合作、聚焦合作的聯合國,這為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指明了方向。
①主持公道。大小國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時代進步的要求,也是聯合國憲章首要原則。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這使得共商共建共享成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核心理念。
②厲行法治。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是處理國際關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國際秩序穩定的重要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加以維護。
③促進合作。促進國際合作是聯合國成立的初衷,也是聯合國憲章重要宗旨。以對話代替沖突,以協商代替脅迫,以共贏代替零和。這有助于編織在全球治理體系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網絡。
④聚焦行動。踐行多邊主義,不能坐而論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只開藥方,不見療效。這有助于國際社會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設。
總之,后疫情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點建議”豐富了全球治理理念,有助于發揮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這有助于全球治理體系符合時代的要求,使全球治理體系符合變化了的世界政治經濟,滿足應對全球性挑戰的現實需要,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趨勢,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相關推薦:
2021年考研真題pdf下載 ※ 2021年考研答案pdf下載
2021考研答案 ※ 2021考研真題 ※ 考研萬題庫估分 ※ 關注微信對答案
2021考研政治答案 ※ 2021考研英語答案 ※ 2021考研數學答案
2021年考研成績查詢時間 ※ 考研復試分數線 ※ 考研調劑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