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信息學
生物信息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以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和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工程科學為主要手段,以計算機硬件、軟件和計算機網絡為主要工具,對生物大分子數據進行存儲、管理、注釋、加工,使之成為具有明確意義的生物信息。并通過對序列和結構數據及其相關文獻的查詢、搜索、比較、分析,從中獲取基因編碼、基因調控、代謝途徑、核酸和蛋白質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等理性知識。在大量信息和知識的基礎上,探索生命起源、生物進化以及細胞、器官和個體的發生、發育、病變、衰亡等生命科學中重大問題,搞清它們的基本規律和時空聯系。2006年生物信息學仍作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的一個研究方向招生,擬招收10-20位同學(鼓勵碩博連讀),其中免試生5-10位。考生應具有較好的數理化、分子生物學或計算機基礎。歡迎生物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報考。考試科目設置請見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招生專業目錄。
二、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旨在以技術與工程手段,研究和解決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有關問題,是綜合生物學、醫學和工程技術學的交叉學科,屬于高新科技研究領域。近年來,北大理學部、信息與工程學部和醫學部相互合作,推動了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學的迅速發展。研究方向涉及生物芯片、醫學成像及圖像處理、計算機輔助診斷與手術、生物力學、生物醫用材料、基因序列識別、藥物控釋和輸送技術等領域。2006年生物醫學工程仍作為北大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的專業招生,擬招收10-20位同學,其中免試生5-10位,力爭將其培養為具有堅實的生物醫學工程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研究能力,從事生物醫學工程事業的高層次人才。歡迎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力學、化學、醫學、生物學等各類考生報考。考生可選擇北大力學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以及醫學部各專業的任一組考試科目應試。詳情請見力學系招生專業目錄。
三、分子醫學
分子醫學以開展國際前沿水平分子醫學研究為基本使命。分子醫學的核心任務是尋找人類疾病已知和未知的相關基因及其表達產物,闡明在分子、細胞和整體水平的生理、病理機制,并將有關成果轉換為臨床預測、診斷、預防、治療的有效手段。分子醫學以“從分子到人”、多學科交叉、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并重為特色,是功能基因組時代生命科學發展的大趨勢、大科學和源頭科學。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設立了具有國際水準的8個實驗室(包括肖瑞平、程和平、周 專、李 建及沈幼棠等教授),以心血管重大疾病的分子機理為主題,集基礎、應用轉化、前臨床研究為一體,體現從分子到人“一條龍”的研究戰略。同時,將與國際一流的相關研究機構建立密切合作和伙伴關系。2006年分子醫學將在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及生理學等專業分子醫學方向招生,擬招收15位同學(5年制碩博連讀生),其中免試生約8位。歡迎具有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及生理學背景并有志于分子醫學事業者報考。詳情請見研究生院招生網頁。
四、納米科技
通常1-100納米尺寸范圍的物質結構和特性不同于塊體的,也不同于原子的;它是由有限個原子構成的物體,具有很多奇異特性。人們研究納米物體的結構和特性,通過操縱原子、分子構造新材料和器件,為人類所用,這就是納米科技。它是21世紀高科技中重要領域之一,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地位和經濟實力,因此培養納米科技領域的高水平人才是國家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北京大學于1997年9月27日,正式成立納米科學與技術中心,由師昌緒院士任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全德院士任中心主任。下設以下五個研究室:納米電子學研究室,納米化學研究室,介觀物理研究室,納米生物學研究室和微米、納米電子機械系統研究室。四年多來,中心充分發揮北大多學科綜合優勢,承擔國家多項重大科研任務,做出了一些國際領先水平成果。2006年納米科技仍作為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電子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三個專業的研究方向招生,擬招收20位同學(鼓勵碩博連讀),其中免試生10位,力爭將其培養為具有堅實的納米科技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研究能力,從事納米科技事業的高層次人才。歡迎電子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微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等各類考生報考。考生可選擇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電子學專業、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專業、或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的任一組考試科目應試。詳情請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院招生專業目錄。
五、計算科學
計算科學作為新興交叉學科,旨在通過計算機模擬,考察超出當前實驗能力所及的范圍參數、研究無法重復觀察的實驗現象。它使計算機模擬越來越多地成為理解復雜現象和復雜工程系統建模的重要手段,并廣泛應用于模擬復雜的社會和經濟系統。近年來,在許多科學與工程領域中都逐步形成了計算性學科分支,如計算力學、計算物理、計算化學、計算生物學、計算地震學等,并廣泛應用于船舶設計、醫藥設計、地震預測、石油勘探、氣象預報、金融模擬、航空航天、核技術等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諸多重要領域中。北京大學于20011年2月成立了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中心利用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和先進的高性能計算設備,研究國際前沿的計算科學與技術,并應用于國家重大項目。2006年計算科學仍作為北京大學數學學院計算數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流體力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見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固體地球物理學等七個專業的研究方向招生,擬招收研究生6-8名(鼓勵碩博連讀),其中免試生3-4位。歡迎數學、力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地球物理學、環境學等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以及各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報考。考生可選擇上述七個專業的任意一組考試科目應試。詳情請見相關院系招生專業目錄。
六、儒家思想與儒家經典
《儒藏》編纂與研究是一項巨大的學術工程,預計10-15年才能完成。為了此項工程得以持續進行,并將完成課題與培養人才緊密結合起來,我校特招收“儒家思想與儒家經典”方向研究生,由北大“《儒藏》編纂工作小組”主辦,由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和中文系古典文獻研究中心組織教學,聘請湯一介、安平秋、孫欽善、李中華、吳榮曾、龐樸擔任導師,實行集體指導。2006年將招收8-10名碩、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可申請連讀博士,入學后一邊參與《儒藏》編纂工作,一邊系統學習。除選修中國哲學專業、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和中國古代史專業的課程外,還將由“《儒藏》編纂工作小組”的教授開設少量必要的課程供學生選修。第一年不分導師,主要選修課程,由“《儒藏》編纂工作小組”選派一名教授負責指導學習,自第二年起根據研究方向確定導師。碩、博士生學制均為3年,碩博連讀生學制6年。歡迎文、史、哲及考古專業(也可兼及其它學科)的考生報考。考生可選擇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中文系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的任一組考試科目應試,提交報考信息時填寫以上院系、專業、研究方向,并在備注中注明“儒家思想與儒家經典”。考試科目設置請見哲學系、中文系、歷史系招生專業目錄。
七、其它學科專業
此外,為招收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促進交叉、新興學科的發展,北京大學若干院系、學科、專業還可選擇本校其它學科、專業的一組考試科目應試,請廣大考生認真閱讀專業目錄。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