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一)《計算機在通信中應用》研究計算機在通信領域中的應用理論與技術,側重在現代通信網和計算機網絡的融合,交換與路由技術,網絡服務質量的分析與改善方面的研究。包括:信息安全,多媒體信息處理及其在網絡中的傳輸技術,移動計算,網絡管理,IP網絡交換和路由協議的分析和研究,網絡服務質量的分析與改進,無線分組網絡技術及其應用,網絡互連技術應用等。
(二)《智能計算技術與應用》研究各種智能計算方法及其應用,包括神經網絡、蟻群算法、演化計算、遺傳算法、模糊邏輯以及一些新興的現代智能計算方法及其在計算機、機器人、模式識別、信息處理、通信等領域中的應用。
(三)《分布計算技術與應用》研究高性能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及其相關的網絡協議機制和控制策略;研究基于網絡環境之上分布并發計算模型、應用層協議機制和控制策略;研究網絡端到端控制協議、應用/服務模型以及相關電信軟件系統的設計、實現、測試和重用的技術和方法。
(四)《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研究數據、圖像、音頻、視頻等各種媒體信息采集、處理的關鍵技術和應用系統設計。包括:①音頻、視頻壓縮編解碼技術與應用系統設計;②三網融合環境下多媒體通信技術與應用系統(媒體網關)設計;③流媒體網絡播放(IPTV)技術與應用系統設計;④多媒體網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系統設計;⑤三維圖像建模、處理、顯示技術與網絡游戲軟件設計;⑥網絡多媒體信息智能檢索與數據融合技術。
(五)《計算機網絡》研究計算機通信網絡的體系結構,協議的分析、生成和實現,網絡的互聯技術,網絡通信的方法和實現;計算機通信網絡的互聯設備如路由器的關鍵技術;各種計算機通信網絡如高速、寬帶廣域網、城域網、局域網的結構、協議;互聯網的業務識別、用戶的行為分析,P2P模式的分析和應用,骨干網絡的監控、測量、管理和優化;網絡的安全檢測和分析、控制技術。
(六)《基于IP的下一代通信網絡》研究基于IP的下一代通信網絡的關鍵技術和網絡融合技術,如SIP等各種通信協議及其實現,寬帶IP的接入技術,P2P模式及其分析、應用,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的融合技術,下一代通信網絡的測量、管理、優化和監控技術,網絡的流量特性和控制技術,網絡安全技術,通信網的服務質量QoS,網絡業務、計費,網絡信息如話音、視頻和文本信息的識別、分析和管理。
十、光學專業
(一)《光電子功能材料、性質和器件》研究新型的導光材料和發光材料(包括有機電致發光顯示、有機太陽能電池、高非線性光纖、化學與生物傳感、光子晶體及半導體材料等)的光電性能及其應用。
(二)《導波光學及應用》主要研究光波導中的光信息傳輸理論;現代光通信中光纖器件、光電子器件、波導光學器件及光信號處理中光導波理論及應用;非線性光纖光學及其在光纖通信系統中的應用。
(三)《信息光學及應用》信息光學是光學信息處理、光學全息和信息光電子等的理論基礎,主要研究傅立葉光學、光學全息、光學圖象處理、光學信息存儲、光學子波變換、空間光調制器原理結構、二元光學、光子器件和光互連。
(四) 《非線性光學》是研究在強光(激光)作用下物質的響應與場強呈現非線性關系的科學,主要研究內容為開發具有非線性光學系數大、反應速度快、抗激光損傷小等優點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材料,該類材料有望在光通訊、光信息處理、光存儲與全息術等光電子技術和集成光學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五) 《材料的光學與光譜性質》研究光電材料的制備、光學、電學和磁學性質等。
十一、光學工程專業
(一)《光纖通信與光波技術》主要研究光波導中的光信息傳輸理論;光子晶體光波導理論與應用;光子器件、光纖器件以及光波導非線性效應器件在DWDM光纖通信系統中的應用;光交換技術、光弧子通信等新型光纖通信技術與理論的研究。
(二) 《激光材料與光學器件》主要研究光子相互作用的物理原理和方法,發展用于超高功率激光傳輸的高性能新型激光材料與相關光物理過程的人工調制等。
(三)《光通信與光信息處理》光通信技術和光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光信息處理技術的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信息處理技術在光通信中的應用,包括光學子波變換、計算全息技術、光信號的識別和光互連等。
(四)《光纖通信及其接入技術》研究光同步傳輸網技術,光放大與光纖色散調節技術,光波導的非線性效應及其應用,光波分復用和頻分復用技術,全光時分復用技術,光纖接入網技術及全光通信系統與技術。
(五) 《光電檢測與光電信息處理》主要研究光電信息的獲取、檢測、傳輸和處理, 研究各種類型的光電傳感機理與光電傳感器,并把研制的光電傳感器應用于國防軍事、航空航天、工礦企業、生物醫學、計量測試、自動控制等領域,由光電傳感器現場獲取信號,信號由光纖傳輸,同時對各種光電傳感器獲取的信號進行信號處理,為智能檢測和智能監控奠定基礎。
十二、電路與系統專業
(一)《通信系統的可靠性技術》在可靠性理論的基礎上,結合通信及計算機系統著重研究系統可靠性設計、預測、試驗、評價、失效原理和如何提高系統可靠性的方法及應用技術,并利用系統模塊分析法、RGA方法和FTA 方法針對可修復系統和不可修復系統等實際問題進行系統可靠性問題的分析和研究。
(二)《無線通信系統中的信號處理技術》研究現代通信系統特別是移動通信系統中所涉及的信號處理問題,主要內容包括分集接收與最佳接收技術,信道辨識與均衡技術、多用戶檢測技術、空時二維處理技術等。
(三)《智能信息系統與應用》智能信息系統是模擬人或者自然界其它生物處理信息的行為,建立處理復雜系統信息的理論、算法和系統的方法和技術,主要開展以人工神經網絡為主導的基礎研究和相關應用項目及專用電路的研制開發。目前已經開展的主要工作有:混合軟計算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獨立子波函數及智能聽診系統的研究,混沌信號的盲反卷積和含噪混合信號盲分離技術的研究等。
(四)《VLSI系統設計》本方向主要研究VLSI系統設計的理論與方法,主要包括VLSI的基本
十三、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
(一)《虛擬儀器及網絡化測控技術》虛擬儀器技術就是利用計算機實現對儀器硬件功能的靈活定義和擴展;并可利用網絡技術,為原先不具備網絡功能的儀器增加網絡方面的功能(如遠程測量與控制等),以克服傳統的測控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方向研究在廣域網中使用虛擬儀器技術,實現對信號的分布式測量和網絡遠程控制。
(二)《協議一致性測試》協議的標準化并不能確保通信的成功,因為協議標準多是以自然語言描述的,實現者對于標準的不同理解以及實現過程中的非形式化因素都會導致不同的協議實現,故必須對協議產品進行測試。協議測試一般分為一致性測試,互操作性測試和性能測試。一致性測試主要用于判別協議實現是否與所對應的協議標準相一致,是協議測試的基礎。本方向利用形式化工具,開展包括協議形式化描述技術、驗證技術、測試技術、實現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三)《智能儀器與測控系統》智能儀器與測控系統能自動實現數據采集、記錄分析、實時控制、網絡監控、集成管理等功能。本方向以自動測試系統、智能儀器的相關理論與技術為基礎,研究智能儀器與自動化裝置的設計與開發、測控系統的構建和開發技術。
(四)《網絡傳感器與傳感器網絡》傳感器網絡綜合了傳感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機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協作地實時監測、感知和采集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傳送。本方向研究(1)傳感器網絡的通信協議,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等協議;(2)傳感器網絡的支撐技術包括定位機制、時間同步、網絡安全(3)網絡傳感器的開發和實現。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