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省內唯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2004年成為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學科,2008年成為湖北省優勢學科。現有團隊成員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及相當職稱9人,講師8人;有博士8人,碩士13人;有碩士生導師13人。是一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相對穩定、團結進取、樂于奉獻的學科團隊。
該學科現有“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生物學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固定資產3000余萬元;有星斗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七姊妹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坪壩營國家森林公園3個校外科研基地;有1個面積為20公頃的校內實習基地,包括森林、茶園、果園、樹木標本園、藥用植物展示園、苗圃、科研試驗區;有1個面積2500m2的智能化溫室大棚。具有良好的學科平臺(基地)和獨特的資源優勢,為本學科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提供了優良的條件。本學科所屬的園藝專業,2008年被湖北省教育廳授予“湖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為教育部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現有“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基礎理論”、“ 野生植物資源保護技術”和“野生植物資源利用與天然產物開發”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培養具備生物科學與現代生物技術以及生態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與技術,可在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在環境保護、林業、農業、園林等部門從事管理工作,也可在相關大型企業從事產品研發和市場策劃等方面的工作。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基礎理論研究方向:主要在兩個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一是武陵地區野生植物及特色植物資源的基礎理論研究。二是武陵地區特有植物硒資源的基礎理論研究。該方向率先進行了該地區特有野生植物—葛仙米的相關基礎研究、薇菜生理生化與生態學研究、滕茶的化學與營養成分研究,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本研究方向5年來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重要期刊及以上論文20余篇,有10篇被SCI、EI收錄,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
野生植物資源保護技術研究方向:主要在三個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一是武陵地區野生植物資源研究;二是武陵地區野生植物資源保護技術研究;三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該方向率先研究了該地區特有野生植物—葛仙米的室內培養技術,開創性地建立了“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及培蔸方法”技術體系,獲得了系列成果,其中絞股藍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研究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本研究方向5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其中重要期刊及以上論文3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野生植物資源利用與天然產物開發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地區性特色資源的食品加工適應性和功能性食品基料的可行性、或作為其它工業加工原輔料的可用性以及作為藥品開發的潛力等,在三個方面有重大突破:一是率先系統研究了葛仙米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蛋白質和多糖的分離提取、理化性質和功能評價以及葛仙米系列食品的研究開發,在葛仙米資源的研究開發方面,涉及最廣泛、研究歷史最長、體系最完善,填補了國內外研究的空白,經組織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二是在茶多酚、植物多糖、黃酮、皂甙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和功能性研究方面有重大理論創新,成績卓然。三是在食品貯藏加工技術研究方面成績突出,“鳳頭姜系列產品開發”獲得2006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本研究方向5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在國家重要或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六)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學科是湖北省特色學科、重點學科。2007年起與湖北中醫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前后經歷了2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梯隊合理、手段完備、教學成果豐富、基礎研究與生命科學前沿密切關聯、應用研究服務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湖北省高校特色學科。該學科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3人,碩士9人,在讀博士3人。現共有師資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0人,形成了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能夠適應學科發展需要的、穩定的教學、科研隊伍。本學科點設立了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研究室、中醫藥實驗室和文獻資料室,下屬中醫藥研究所和風濕病研究中心,專業實驗室面積4800㎡,儀器設備價值510萬元。近幾年來,該學科點人員共出版學術專著12部,發表學術論文21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0篇,獲省部級科研獎8項,獲得發明專利4項,科研成果轉化創造經濟效益2700余萬元。目前承擔有國家民委、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等共計50余項。中醫基礎理論學科現有四個研究方向。
中醫抗衰理論與老年病防治研究方向:本方向著重研究中醫基礎理論與衰老的關系,全面闡述衰老的發生機理,探討中醫學延緩衰老的特點、方法、技藝及藥物,在挖掘、整理、研究過程中,將傳統中醫學、現代生物學、民族學等多學科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科整合優勢,突出“產、學、研”一體化,把中醫學延緩衰老、防治老年病的藥物、食物與現代生產工藝結合起來,使臨床治療、保健、科研、產業開發同時并舉,造福老齡病患者。
民族醫藥的文獻整理與臨床應用研究方向:本方向立足于民族醫藥的基礎理論整理與臨床應用研究,對瀕臨失傳的民族醫藥特別是土家族醫療手段與醫藥文化進行有序、有效的挖掘、整理,使流散在民間的醫療方法和有效方藥能夠被傳承弘揚,運用現代醫藥學研究方向和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開展多學科、多層次、全方位的研究,使口頭傳承的土家族醫藥這一民族瑰寶上升到應有的理論高度,為土家族醫藥的推廣和地方藥物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風濕病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方劑的開發應用方向:風濕類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有些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是臨床難治之癥。該研究方向側重于研究風濕病的發病機理和臨床治療藥物的配伍應用,挖掘民間醫藥驗方,觀察、總結臨床療效,探討其作用機理,研制開發新的抗風濕藥物制劑。
《內經》婦科理論及其臨床應用研究方向:對《內經》中關于婦科病的成因、發病機理以及證治方藥進行理論探討和臨床應用的研究,挖掘中醫藥和民族藥物治療婦科病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藥物。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