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究生并非從此一勞永逸
據燕趙都市報(記者 許靜)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應屆考生考研并非出于學術興趣,而是為了回避當前的就業壓力,為以后找工作增加“學歷籌碼”。河北大學中文專業的杜同學說:“看到師哥師姐們找工作那么辛苦我就決心考研了,想留在大城市、想薪水高些就必須要有高學歷,所以我只得選擇考研。”他表示,自己要考的學校競爭很激烈,但他決心已定,一年不行兩年,直到考上。
像杜同學這樣因為嚴峻就業形勢而選擇考研的學生不在少數,報考人數激增使研究生招生考試比高考還像“獨木橋”,2005年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為32.494萬,報名人數卻達117.2萬,錄取率僅為27.7%,僅及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高考錄取率的一半。
考研競爭如此“慘烈”,是否意味著考上后一勞永逸?有關部門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研究生的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在不少大城市,人才市場上高學歷人才相對過剩,已經出現了“高學歷低就業”的現象:博士生干著碩士生的活,碩士生干著本科生就能做的工作,本科生干著專科生的活。
因此,考生務必要清楚,考研并非回避就業壓力的“綠色通道”,也非提高就業質量的惟一選擇。雖然目前有些單位工資收入與學歷成正比,但是隨著高學歷人數的增加,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因崗設酬,學歷對就業機會和就業質量的決定性作用將逐步降低。
此外,每年下半年是考研的沖刺時間,也是找工作的黃金時間,萬一考不上,也會錯過不少就業機會。應屆畢業生不一定要擠考研這座“獨木橋”,要認真分析自己的專業和所在行業的未來市場變化,結合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再做決定。
認清自己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在認清自己權衡利弊后確定自己要報考,那就下定決心爭取勝利吧。這時候,決定報考院校及專業是報名前的一段時間內考生面臨的一大難題。考生應參照以下因素:該院校專業的報考情況、未來發展及就業情況、該校研究生培養側重及專業水準、并結合個人綜合實力與經濟能力做出理性的決策。
從以往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的情況來看,報考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湖北省四大地區的考生占總考生人數的四成左右,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均為熱門學校;過半考生集中在工商管理、計算機應用,法律、企業管理、金融、通信等專業。
報名前,考生應對不同院校相同專業的研究側重與專業水準比較;比如了解所報專業一個導師到底帶幾位研究生,這是能夠反映研究生培養專業水準的一個方面,有些招生單位一個導師每年招1至2名研究生,最多不超過3名,而有些院校有些導師要帶近20個研究生,學生要見導師一面都不易,何談研究生的專業素質培養。
其次,考生還要考慮個人的綜合實力和經濟能力。讀研時的花費不是一筆小數目。同時,如果不具備強有力的經濟后盾,不妨仔細研究一下國家西部計劃、強軍計劃,師資計劃以及熱門城市院校以外的研招院校和科研院所,還有一些新增的碩士點。
總之,在選擇院校、專業時,一定要清醒。不要為面子一味攀高,也不要妄自菲薄不敢報考,更不該隨大流別人報啥你報啥。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