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出太陽的時候,我就到那邊的樹蔭里看書,”今年7月,來自河北滄州的農村女孩苗玲(化名)毅然辭了工作,只身來到北京,復習報考北京大學電影學研究生。
筆者見到她時,她正坐在清華大學的荷塘旁邊,膝上放著一本一寸厚的打印資料。整個暑期,她都只能露天或在宿舍看書,因為從7月12日起,清華大學的自習室就不對外校學生開放了。
“我家里人只知道我來了北京,他們以為我在這邊工作,”苗玲沒有告訴父母考研這件事,她怕父母擔心,“農村人都覺得有了一份工作就不錯了,安安穩穩過日子最好。”她的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母親不識字,她來這邊的花費都是以前工作時攢下的錢。
據該公寓的管理員介紹,這棟公寓里住的都是學生,多數是準備考研的學生。
隨著2008年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臨近,像苗玲這樣的一大批外地青年聚集名校周圍,開始了新一輪拼搏。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一名副教授回憶說,外地青年來京專職考研的情況10年前就有了,但遠沒有今天這么普遍。
專職考研的這群青年,往往有著強烈和明確的考研動機,他們大多是因為對自身某種條件不滿,而極力想通過考研來改變現狀。
在北京高校的周邊,聚集了數以千計的“北漂考研專業戶”,盡管他們來自大江南北,經歷、學歷不盡相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成為名校研究生。
“半年里,我搬了四次家”
夏天,清華大學。夜里11時,悶熱得叫人煩躁,一道閃電劃過夜空,霎時間大雨如注。“清華二校門”前面的“照瀾院”轉眼水流遍地,很快便漫過了行人的腳踝。大雨縱情地洗禮著這座世界知名學府中僅存的一片平房區,拍打著院落中錯綜密布的低矮屋頂。
趙帥就住在這片平房區的一間,四壁木板,沒有窗戶,屋外聲音清晰可聞。在這個不到5平方米的地方,他正坐在床上伏案,整理著考研英語的資料。屋外的雨聲并沒有驚動他,但沿電燈線流下的水滴卻落在了他眼前的書上。
屋子漏雨了!
趙帥這才從字母的世界中清醒過來,他趕忙合上書,清理桌子,從門后拿過臉盆接從屋頂漏下的雨水,回頭又發現還有雨水順著床頭的木板墻流下,床已經濕了一片。“趙帥,你屋里漏雨了沒?”原來,院子里其他租戶的房子也都漏了雨,不得不用鐵锨向屋外排水。
趙帥2004年7月從鄭州紡織工學院計算機專業畢業并取得了學士學位。憧憬清華5年之久的他剛搬出學校的宿舍,便來到了北京,開始了他的考研之路。
“我就是喜歡清華!喜歡這個學校的氣氛,我佩服的好多大人物都是從這個學校走出來的,我向往他們在這里的校園生活,要不是高中畢業時我自己說了不算,我一定去復讀,現在我決定考研,六成的原因就是我想上清華!
在趙帥三次的考研成績中,一次全科過線卻總分不夠,另外兩次都是因為英語只差一分,如果申請調劑,他現在研究生將畢業了。盡管每次親戚朋友都苦口婆心地勸他,可他卻從沒認真地做這個打算。趙帥說,那不是他想要的,不是在清華,讀什么都沒有意思!3年來我之所以住在清華院里這個像貧民窟一樣的地方就是因為能感受這里的氛圍。”
“上清華”的信念支撐著這個小伙子在這個木板平房里住了3年,考了三次研究生。“別看不上這個地方,我是折騰了很多次才‘定居’在這的,剛來的半年里,我搬了四次家!
背井離鄉,初來京城,北漂專職考研的人需要面對的事情遠不止“學習”一件,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房子。2004年,趙帥畢業來北京時,投奔一個也剛來北京工作的大學好友,剛開始住在清華門外水磨西街的一間平房里,朋友感覺條件太差,半個月后便帶著趙帥在清河找了一處樓房,“那是我來北京住的唯一一次樓房!壁w帥回憶說,可由于開始時兩人沒有和房東講清楚租金,兩個月后,他們又搬了出來,在清華西門外找了一間平房。
“同住了幾個月,搬了幾次家,我們兩個人都開始覺得對方有些別扭,再加上我考研他工作,步調不一樣,我們矛盾越來越大,說話都有些少了!痹谶@里住了一個多月后,趙帥有一天晚自習回來忽然發現屋里一片狼藉——當年的同窗好友,竟然不辭而別。就這樣,趙帥又搬出了兩個人才能負擔的住處,另外找了一間小一些便宜一點的屋子。這時候,冬天和考試都臨近了。
“后來就越住越冷了,房東在院子里燒土暖氣,只舍得燒一點,屋子還沒暖和呢,他那邊就停了,房子還四面透風,我每天睡覺得把自己的被子用裝垃圾的那種黑塑料袋套上,再鉆進去,這樣才能暖和點!
為了能安心考研,趙帥在這里堅持了不久就“逃”走了,“當時離考研只有一個月了,那樣下去我非病了不可,我就狠了狠心,搬到了一處月租金400元的暖和地方。”回憶這些,現在的趙帥已顯得十分平靜。
像趙帥這樣的住房條件在他們中間確實比比皆是。在筆者走訪的考研人中,人均住房面積不到兩平方米,往往是一間老舊的居民樓,每個屋子都被擺滿上下鋪,很多屋子在悶熱的夏天沒有空調,10平方米的地方七八個人只能靠一臺風扇降暑。然而,就是這樣一處只能平身休息的空間,大約每月要花去他們250元~450元不等的“考研經費”,幾乎是他們考研預算的一半。
“來這里三個月了,我還沒吃過大米飯呢”
今年畢業之際,黑龍江某大學的王梅(化名)做了一個讓家長和老師瞠目結舌的決定,在拿到了本校的保研資格后,她斷然回絕,到北京考研。
“你在一個沒有名氣的大學就算讀到博士后能怎樣啊?出來找工作人家連看都不看,要念就得念名校!蓖趺废嘈,如果在北大念完了研究生,她的人生會完全不一樣。就這樣,學校還沒有發畢業證,王梅5月便來到了北京,準備報考北京大學的英語系英國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
對于一些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北漂考研族來說,需要克服的困難很多。
在筆者的調查中,八成以上的考研學生完全是憑借家里“支援”,只有少數的人會通過周末做家教等兼職養活自己,而多數人認為這樣會影響復習。趙帥3年的考研花銷,頭兩年都是家里負擔的,每年基本都在1萬元以上,直到第三年實在不好意思了,才抽時間帶家教,勉強自立。剛來北京的王梅也是靠家里的幫助。
來到北京已3個月的王梅對北京生活之艱難深有體會,“我在黑龍江時就聽說北京這邊房子不好找,所以沒等畢業我就跑來了,以為能得個先機。”王梅來到北京以后,先是在同學的安排下住進北大旁邊一個每天30元的招待所,以此為“據點”,開始在北大周圍找自己考研的“根據地”。她想找一個能和同道者合住的地方,但現實并沒有她想象的那么簡單,一連找了3天王梅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要么是房租太貴承受不了,要么是室友都是上班族,環境不好。第四天她沮喪之際,一個房東打電話對她說,自己有間房子,里面都是考研生,還有一張床位。像撿到寶貝一樣的王梅興沖沖從北大西門跑到了五道口附近,可發現事實并不是這樣,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放了三個上下鋪,住了5個人,除了兩個是武漢過來參加培訓的之外,都是在附近上班的。
王梅差點跟房東動起手來,但考慮到自己每天30元的住宿開銷和兜里有限的“資金”,她最后還是在這里住了下來,一個床位,一個月300元。“這在我們老家能租個一室一廳!”王梅說。
“吃”同樣是一個讓北漂考研族難以繞開的難題。從5月到現在,在東北吃慣米飯的王梅一直在靠饅頭填肚子,“北大的食堂辦臨時飯卡要工本費,而且每存一次錢都要收10%的手續費,我覺得不劃算,而在外面吃便宜的太臟,干凈的又太貴,我干脆就自己做飯!”王梅每天早上5時起床,熬上粥,然后開始練習英語聽力,粥好后便就著昨晚買的饅頭和咸菜完成進早餐的程序,中午、晚上學習回來后炒個西紅柿雞蛋之類的簡單小菜,依然吃路上買的饅頭。
“饅頭還算便宜,做大米飯太費事,做這幾個小菜還是來到這強逼出來的,以前從來沒做過!痹诩易鰬T了“公主”的王梅告訴筆者,為了能讓家里支持自己考研的舉動,她精打細算,而且所有的困難都不和家里說。
在“北漂”考研大軍中,多數同學在“吃飯”的問題上會選擇不計較那“10%”的手續費,就在就近的大學食堂里吃,他們每個月的伙食費在200元~400元不等。
洗澡也是麻煩事,李小梅在中國農業大學附近租房考研時,學校的澡堂對外是不開放的,冬天要想去洗個澡,借學生證不說,還必須練就一身“心虛不臉紅”的本領,她就曾有一次因為畏畏縮縮而被逮個正著,“從小沒受過批評的我,被管理員拉到一邊訓話,那種羞恥感太難受了”。
一位叫尹彤(化名)的考研姑娘給筆者念了她的賬本:“房租:250元,伙食費236元,書籍資料103.6元,日用品12元。”一個二十幾歲的姑娘,從準備考研到現在的一年半時間里沒有買過化妝品,沒有添過新衣服,每個月的花銷基本上就是這四樣,“都這么大了,能跟家里少要就少要一點,等考上研就好了。”
“考上研就好了。”這不僅僅是尹彤自己的想法,也是這些北漂考研族群體共同的心聲,這個高消費的城市里,他們盡自己所能維持著自己的最低消費,住樓房小隔間,住夏天漏雨冬天透風的木板平房,盡可能地在自己的伙食上精打細算來壓縮自己的開支,減輕父母的負擔,維持自己的尊嚴。
“學習就跟打仗似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吃穿住行是北漂考研族共同面臨的困難,但卻不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學習才是他們的主要內容。然而,對他們來說,學習也成了問題。
李娜(化名)畢業于長春大學,兩次報考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研究生,今年終于如愿。當回憶起自己的考研生活時,她說:“我們這些人往往都是在目標高校里上自習,要是不圖這個我們也不來了,可我們學習就跟打仗似的,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筆者了解到,北漂考研族之所以選擇來北京高校旁邊準備考研,主要的原因有三點:一是感受這里的氣氛;二是聽相關的專業課程熟悉老師;三是及時掌握考研信息。因此,這些外地來京考研的同學幾乎全部將自己奮斗的戰場定在高校教學樓,和高校的在讀學生分享教學資源、巧妙躲避教學樓門衛保安的“堵截”便成了每個北漂考研族每天的“必修課”。
在清華大學校內租房的殷毅波告訴筆者,因為自習教室很有限,所以同學們在教室開放的15分鐘內便開始搶座位了。有時搶不到座位,就只好等著上課的教室,一邊等一邊到學校草坪上看看書。不過,這也僅僅是碰碰運氣而已,如果運氣不好,這些教室三四節課依然有課。這時,大家就只好悻悻然地回宿舍了。為了搶占座位,早晨5時多就把自己鬧醒,座位是搶到了,但一到教室就只想睡覺,整個上午睡眼惺忪。而到了暑假,學校為了節約成本,只開放幾間教室,必須刷卡進入教學樓,北漂考研族就只有在宿舍里或藍天下獨自啃書本。
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自習室通常是本?佳袑W生的專屬地,在這里每個教室都可以安心地坐上一天,不用擔心會因為有課而被趕走。但是這樣的地方沒有電子借閱證的外校學生是進不去的。北漂考研族想學習,只能想辦法混進普通的教學樓。李娜住在人大西門外的一個小區,每天6時左右便背著近半尺厚的考研資料到教學樓門口等待開門,以此來保證自己當天能夠在一個沒有課的教室找到座位。李娜最怕的是中午吃飯回來面對樓門口門衛的檢查。“我膽小,如果被保安發現,我一般幾天都不會再來這個教學樓自習”。
一次,一個好心的在讀同學給了李娜一張自己多余的證件,李娜拿著它理直氣壯地走進教學樓,保安再次攔下了她,“同學,證件!崩钅劝炎C件打開一晃,“同學,這是個男生的證件。”李娜這才發現了這個天大的漏洞,收起證件轉身就跑。“我當時差點兒沒哭了,頭都沒敢回!崩钅扔钟仓^皮去了其他的教學樓,結果一直到第三棟教學樓才僥幸混了進去。
因為這個,趙帥干脆辦了一個清華的假證件,“和真的差不多,不仔細看發現不了,這三年我都是這么弄的!
尹彤是一個喜歡聽課的人,“這樣你能更直觀地了解這個學校的學術風格,比看考研輔導書有用多了!彼忉屨f。但是,由于沒有繳納學費,不是這個學校的“合法”學生,尹彤每次進教室聽課都有些膽怯。“我通常都坐在教室的最后邊,如果人多的課我就不坐了。最擔心的就是老師注意我,在那么多人面前解釋我是一個‘蹭課’的,我的臉就會發燒。”
“考研的生活是最枯燥的,‘搶’座位,‘蹭’課,躲保安門衛也算是枯燥生活的一種調劑,現在回想起來挺有意思的,斗智斗勇,回宿舍以后大家還把它當笑話分享。”李娜說。
“我好久沒說過話了”
在紫荊公寓,筆者走到某單元五樓,看見一扇門開著,拐過去一看,發現這是一間L型的房間,大約只有6平方米。一個剃著短寸的男生正趴在書桌上邊看書邊記筆記。
他叫吳慶(化名),今年畢業于復旦大學電子系。7月來到北京,準備報考清華大學。
吳慶畢業前沒考研,一直在找工作。后來跟一家公司簽約又把工作辭了,“工資太低,一個月2000多元,還不夠我自己用”,他想考研之后起步會高一點。
“我已經很久沒有說話了”,吳慶說。每天三頓飯的時間就是他出去透氣的時候。
3年過去了,張建(化名)對當年考研的孤寂仍然歷歷在目。他回憶說,當年考研每天說的就是去學校餐廳時的“三兩”“芹菜炒肉”幾個簡單的詞。
一名辭職考研4年的同學說,“在考研沒有結果的時候,拿什么向別人交代呢?這種尷尬的境地,注定了辭職考研一族是孤獨的行進者!
現已考上中央黨校研究生的小楊,辭職在北京考了4年,第三次失利后,她選擇了工作來調整心態。她說,“長期的孤軍奮戰,仿佛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人沒了一點寄托和自信,而找了工作后,通過和人接觸,精神狀態好了很多,漸漸又有了往日的自信。”也許正是得益于這種輕松的心境,那年考研她成功了。
一位湖南籍的考生頗有感慨地說:“辭職考研,就像夜里行走在森林的感覺,前面不知光明還有多遠,后面又不著村不著店,還不知自己準備的那點口糧能否撐到光明來臨的時刻!辈稍L中,幾乎每個人都表達了懸在半空的漂泊感,“沒有退路”是他們使用頻率最高的語句。這位湖南籍考生辭職后,連續考研五年,第四年考上了縣城的公務員,他說,“懸了四年到這時才有一腳著地的感覺”。
照片:今年暑期,考研培訓的“戰火”在北京一些高校已經點燃。北漂考研族是這些培訓班的生源之一。
更多內容請訪問:考試吧考研頻道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