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三、選擇、使用教材
總的來說教材可以分為二類:一類為公共課教材(聯考科目也作為公共課),一類為專業課教材由學校指定。
1、對于第一類教材,買的話就要做到少而精。數學全部只需要3套教材:復習全書、強化習題、模擬試卷,這些都是可以買到權威教材的,但是買的時候注意鑒別,個別作者雖然名氣很響,但是書的質量很差,甚至于出現使用修改過的理工類數學復習書作為經管類復習書。至于真題可以不買,因為在復習全書中有代表性的真題會出現,做真題卷子起不到模擬的作用了。
英語學習可以分為真題、閱讀訓練,試卷模擬。
第一階段研究歷年真題,同時記憶單詞,第二階段買一本閱讀記單詞還有閱讀強化類書籍,主攻閱讀。考研英語決定能不能錄取(有很多同學總分到了但是就是英語一門課沒到,很可惜),而閱讀則決定英語的分數。閱讀的正確率要達到70%以上才可能拿到60分以上的分數。做真題的時候要做到每周必須完成一套卷子,同時溫故以前記憶的單詞。在第二階段要達到2天做4篇閱讀的水平。在這過程中可以找一些其它類型的英語題目來適應一下作為調節。在最后的沖刺模擬階段不要做以前看過的真題了,找一套高質量的模擬題做做就可以了。關于作文,覺得如果有實力的可以參照歷年試題和作文書,自己總結一套模版,如果時間不夠或者覺得自己不行,那就報個班。不過記得模版一定要自己寫,并且練習幾次,要適用于歷年真題。經過多次練習的模版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作文。閱讀和作文拿下來,英語不會成為問題。
關于英語和政治,經過二次考研的同學都知道,英語拿70多比政治拿70多要難。政治學習只要方法正確就可以拿高分。
政治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其中主觀題具有一個特性就是拿高分不容易,拿低分也不容易。在主觀題的閱卷過程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只要言之有理即使沒有答到點也會適當給分,換句話就是字數夠了也能拿到一定分數,因此只要用心寫,主觀題還是可以控制在一定分數之上的。但是如果想拿高分,那就要做到二點,一是要回答到拿分點,二是要體現政治素養,也就是回答用語要老練。由于主觀題這樣的特性,因此決定政治分數高低的主要是客觀題。如果客觀題想得高分,那就要不斷做題然后總結。當練習題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必然發生質變。這次考試我有些遺憾就是主觀題上沒有花太多時間,對一些內容掌握不夠,特別是鄧論的一些題只能自己寫,不過這也驗證了我的方法,客觀題才是關鍵,當然分數是越多越好,一般好的輔導班都會幫你劃出政治的重點,大大減少記憶量。
專業課方面,我這次考管理學的經驗和教訓是:一、多方面展開,由于知識點是相互連接的,在介紹一個知識點時不妨涉及一下其它相關知識點;二、仔細研究歷年真題,通過對真題的研究可以把握出題方向和重點,將每一題都當作大題目來仔細研究,同時將真題作為對原教材的補充(有些情況出題者都并不是依據指定教材出題的,而是依據權威教材或是其他學校歷年題目)。對于教材中某一知識點的不同叫法要注意記憶,出題者有時改變一下知識點名稱,答題者就不一定答得出。在遇到不會的題目時一定要寫東西,寫一些有關聯的內容,這也是可以得分的。在復習時,專業課可以參考一下其他學校出的題目,有時出題人就是從其他學校的題目中選題的,金圣才的書可以參考一下,里面收錄了很多院校的歷年題目。
對于基礎較差的在校學生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時間不夠。時間一方面是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省出來的。按照前面說的,堅持合理的起居是保持精力與體力的好辦法,同時思想上以苦為樂,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于做出一道題目,要有必勝、敢于戰勝困難的精神,同時避免一切不利因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選課的時候要注意盡量選開卷考或者寫論文的課目,老師要會體諒學生那種教的課,冷血動物的課千萬不要選,任何所謂的學習這時候都要為考研讓路。另一方面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用正確的復習資料,合理安排學習進度。參加了輔導班后要有正確的考試觀。輔導班不是萬能的,想考上需要自己付出努力,輔導班提供給你捷徑,但是路還是要你自己走的。上課前一定要預習,課后一定要復習,要趁熱打鐵。提醒大家一句,成功靠自己,沒有基礎不要害怕,下定決心,有基礎那很好,繼續努力,按照我說的,結合自身實際,只要做到了,那就能考上。
特別推薦:Exam8視線:新東方周雷指導2009考研英語備考
更多內容請訪問:考試吧考研頻道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