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追求理想,理性選擇
不得不說,有一些人堅持考研是經過了理性選擇的,對于理想的追求和堅持是他們一考再考的重要原因。
阿麥的第二次考研是在畢業之后的十月,之前她曾一度猶豫是否要換一所學校,因為上海交通大學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不過大學時就立志要考取上海交大研究生的阿麥最終沒有放棄,決定再沖刺一次。“理想這東西很怪,曾經為了更容易考取而多少次選擇放棄,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也許只有曾經思考過放棄,才能更清楚前行會得到什么。
沾染了“理想色彩”的考研很多時候成了一個人的戰爭,只要自己戰勝自己,即使無人喝彩,也會有所收獲。
對此,北京大學的朱教授表示:“在考了多次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為了學術理想或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學科而考研的。不過,這樣的學生還是太少。”他認為,并不是每一次考研的失敗都意味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理想有時候是個虛幻的夢,人生充滿了各種可能,如果多年考不上,真的可以換個理想。“這不丟人,更不會因此前途渺茫,說不準會‘柳暗花明’呢,不必在‘考研’這一棵樹上吊死。”
的確如此。為學術理想或興趣而考研的人很少,這些人往往也是考研成功后最坦然自若的。如果你為理想而考研,你會發現在經歷一次次失敗后,目標在細化,變成一個個現實可行的步驟,而前面的失敗僅僅是為這些步驟作鋪墊,你知道該干什么,該堅持什么。每一次的失敗都意味著原有知識水平的提升和細化,這已經離成功不遠了。這樣的狀態并非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要有極強的自律能力和耐力,還要掌握科學的自我評估方法。
解 惑
考了又考,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如果經歷的是年復一年的失利,應該怎么辦?資深的專家、導師以及家長的建議,或許能給你借鑒。
●導師聲音
執著不容否定,但不要變成“范進”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劉教授做了十幾屆研究生導師,也曾多次參加研究生考試出題、評卷、面試工作。他認為對于“考了又考”的學生不能一概而論,畢竟考試具有偶然性,一些人往往因為一時沒選對專業,或者英語太差,或者臨場發揮失誤而沒有考上,“像這樣的學生我們鼓勵他再考一次,也希望他們再次考研能如愿以償。”
劉老師特別提到,有一部分考生放棄工作、專職考研就顯得有些盲目了,因為他們可能并不適合考研、讀研。“在參加復試時,我見過這樣一些學生,考了很多年,把指定參考書上的條條框框背得爛熟,可是知識面很窄,思路也不開闊,這樣的學生我不喜歡。”他認為,研究生要體現“研究性”,如果自己不適合做研究,即使經過數年的反復學習,通過了初試,也可能在復試時表現不佳;即使考上了,也可能發現自己辛辛苦苦換來的果實并不適合自己的胃口。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孤注一擲盲目考研并不明智。
重慶大學的李老師認為,如果考生對自己已有規劃,并且很了解目前的現狀,信心十足,那么多考幾次也無妨,畢竟成功屬于那些能夠堅持到最后的人。但是如果考生根本就是被動迎戰,那么考試的壓力就會像一塊橡皮糖,永遠粘在身上,弄不掉、趕不走,心靈的煎熬會消磨掉一個人的意志。“所以說,執著不容否定,但不要變成“范進”。換一種方式,或許會活得更加精彩。”
上海某研究生院的楊老師則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他認為,如果考生真的熱愛某一個專業,那么就應該在報考之前充分了解它,并依據專業要求積極備考,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則,一次又一次重考不成功,很容易讓考生感到一無所成,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就像只認準一個女孩子,追了很多次都不成功,結果就認為自己不會得到愛。其實,哪個女孩子不會為真情所動呢?但是要講究追的方式,光是堅韌不拔是不行的。”
●專家聲音
缺乏人生規劃,導致盲目重考
北京市某就業指導中心的馮老師認為,“考了又考”的學生是繼續考還是“回頭是岸”,關鍵得看自身的情況。“社會對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嘗試考研無可非議。不過如果一考再考,屢考不中,那就要反省一下了。自己為什么要讀研?適合讀研嗎?堅持考研的人有專職的,有邊工作邊考研的,這兩種做法都有很大的風險。”他認為,考生與其一年接一年地埋頭于書本考研,還不如先工作,在工作實踐中鍛煉自己。當在工作中發現自己某一方面需要充電了,再去讀研。相比起來,那種“先讀了研究生再說”的想法是一種“盲目投資”的心理。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分析,考研往往是考生的一種自我實現行為。尤其是考了多次的考生,他們自我實現的需要往往比其他的考生更為強烈。在上海從事了多年人生規劃咨詢的楊老師認為,重考生必須要學會“反省自身”。那些“考了又考”的考生,雖然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勇氣著實可嘉,但他們必須要停下來仔細考慮自身的條件,如果缺乏深思熟慮,沒有全面了解這個專業、了解這個專業畢業后的實際工作情況,就很容易一廂情愿,做無用功。
楊老師表示,盲目重考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的人生規劃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定位,“他們過于主觀臆斷,或者故意逃避,自己想自我實現,這樣的無規劃考研往往可能有很無奈的結局。”上海地區某就業指導專家也認為,對于規劃不足的考生而言,關鍵的問題是要解決好心理落差,不要把考研當成一種逃避就業的“避風港”。人在逃避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給自己找各種借口,而對于學生來說,考研無疑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
●家長聲音
是否重考應考慮家庭經濟條件
孩子一考再考,多數家長持支持態度。來自甘肅的周媽媽對記者說:“即使經濟貧寒也會盡量支持孩子繼續考研,畢竟這對他將來的發展是有利的。”
日前《求學·考研》針對“重考過程中最在乎的是什么”問題進行網絡調查,發現有超過40%的考生表示“最在乎經濟成本”。的確,家庭的經濟條件是決定考生是否重考的一個關鍵因素。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考研應該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能進行,畢竟一個家庭的付出也是有限的。如果孩子純粹為了自己所謂的理想不斷考研,多年來讓年邁的父母受苦受累,那就需要斟酌了。更重要的是,重考也得有規劃,不能盲目隨著性子。孩子已考了兩年中央財大的家長張先生認為:“重考給我們和孩子都帶來很大壓力,父母和孩子應該互相理解。但孩子是要自己生活的,需要獨立,不能永遠做學生。”
賀強已經考了三年,他的父親表示,既然孩子的考研目標明確,就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只有這樣,孩子在前行的道路上才能大步向前。“這有點像踢足球,孩子打的是前鋒,父母是守門員和后衛,只有后方穩定,前鋒才能充分發揮潛力。都已經供他上了十幾年的學了,也不在乎這一兩年。”
樣 本
自述人:小白,23歲,考研兩次,今年已考上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研究生。
特別推薦:考研專家陳文燈、任汝芬和周雷指導2009考研全年備考
更多內容請訪問:考試吧考研頻道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