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暑假很重要,如果要考外校,大三下學期也很重要。不要等大四上學期到了才開始真正的復習。早一天開始全面復習,就多一分把握。
數學教材要在上輔導班前看一看,按照考點把書看好,照著哪本數學復習全書來,邊看邊作題,要想數學考好,一定要大量作題。我覺得把教材好好看看,同濟版的,還是很有必要的。當然,你本科學的哪本教材,拿來看也行的,輕車熟路嗎。
政治要買本按考研大綱來的復習全書,再搜集相關信息接合時事聯系本年重點,看看那塊更重要,要多翻翻,多看看,不建議大段背下來,更不建議平時不下功夫、只等臨考前突擊。要把常用考研政治專業詞匯用熟,記住政治各科的基本理論和觀點(這不多的,很精練的),會用自己的話闡述,來什么題,分清楚考什么,就可以縱橫捭闔了。吉大政治輔導班就行。
英語,重視閱讀理解和作文,這個與四六級還是很不一樣的。不過,英語還是平時的功夫最重要。不建議狂作英語題,要挑好一點的。功大英語班就行。
注意勞逸結合,但要始終把考研作為生活和學習的重點。強調先睡好,再吃好才會學得好!熬夜或一直高強度復習的效果實踐說明,不適合絕大多數人!
7、 推薦書目
只是其中一部分,個人觀點。書名不是很確切,見諒!
數學:1 同濟大學 第五版 《高等數學》上下冊,教材,經典,契合大綱。
2 浙江大學 《概率論》,教材,很條理。
3 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考研數學考試分析》,一般到九月份出,很基礎,那里邊有歷年真題的分析,看吧,受益匪淺。
4 任何一本歷年真題(要有詳細答案)。
5 陳文登的(理工類)模擬題(還行吧,但近幾年的版本變化不大)。
6 李永樂的復習全書。
政治:1 教育部學生司《考研政治復習用書》,每年暑假中后期(7月末、8月初)出,很全面的。平時多看看,多翻翻,多熟悉。
2 《時事政治》,一般考前一個月出吧,要買有全年時事記錄及重大時事分析和理論解釋的那一本,售價估計16、17元左右。
3 《考研政治大綱》,復習首要條件!
4 一本考研政治模擬題,主要是練練選擇題!這個不是背書看書就能做好的。
英語:1 任何一本考研英語真題,10年以上最好,越多年越好,有總比沒有好,大不了不做。
2 張錦芯的《考研英語沖刺》,其中的幾套題很不錯。
3 需要一本作文書,借到也可以。
4 新東方的詞匯書(推薦),詞根聯想記憶法,俞敏洪的,很不錯!
8、 復習時的基本技巧
沒有技巧,要想考高分,考外校,就要下苦功,不要指望投機取巧,那只會讓你懈怠。
要說技巧,就是要堅持考完!這也許是吧!
當然,專業課有輔導班的,本校的最好報上;外校的,也要弄到筆記。這些東西的重要性,考完你就知道了。總之,聽老師的話,沒錯!但也不能光聽老師的話,該看的還要看,只是重點在哪里你心里有譜。別看好像什么都沒講,課上有些話老師好似隨意說的,到考場上你就知道不是的。專業課還是要看熟的,這個是你考公費自費的保障。基礎課一般不會差太多。
基礎課復習,多注重從基礎到提高。一定先把基本概念弄清楚,再去作題。還有就是不要把自己做過的題做完就扔了,還要過段時間看看,揣摩自己的得失。不要把過多的時間放到摳難題上,一定要把基礎題作明白。
注意信息搜集,但也不要被無用信息拖垮,把自己弄得人心惶惶。找個要好的考研同道者一起學習,互相激勵并督促,這很重要!大家在關鍵時刻會相互支持鼓勁,告訴對方,堅持到底。
每個人復習到第二遍時,都會有自卑感:都復習一遍了,怎么還這么多不會的?不要氣餒。調節好心理,可以跳著復習,先復習自己熟悉的,再看難的。考驗復習的低谷大多數人都有,早的10月份,晚的12月份,看不進去書,煩,茫然無措,甚至自卑,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千萬別放棄!最重要的多同周圍的考研朋友聊聊,或者找個已上研的老鄉朋友同學談談,舒緩自己的壓抑。在看看自己以前做過的題,總結一下,想想自己的努力。
要把自己的狀態在考前調整到興奮點,不要平時復習時賊來勁兒,一到考試時蔫了。這就要適當放松,并及時收回心來沖刺。很多人把考研的精力全放到復習上去,不知疲憊,不論狀態,一味拼命,對考試反而不當回事,到考前自認為復習OK,前兩天又是放松,又是娛樂,影響了成績!考前還是要看書的,把平時的總結看看, 看看基本公式,不要疏忽了,因為過于熟練反而蒙了。
相關推薦:過來人分享:2010年考研備考完全攻略手冊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