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解析
29(1)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平為人長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後罷為助。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平亦以故後去。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斃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柰何予女乎?”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
(2)①漢初生產力水平低下;
②讀書人較農民社會地位高;
③漢初商人地位較高;
④婦女改嫁不受限制;
⑤不勞而獲之人不得人心,勤奮成為公認的優良品行。
(3)①漢初生產力水平低,耕作效率低,單位畝產量低;
②漢初飽受戰亂之苦,經濟調敝,各方面物資緊缺。
30.(1)鼓吹君權神授,目的是為了較強國王的權力。國王不受議會的約束,君主在國家政治和議會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制定法律的權力在國王而不在議會。
(2)開明君主制
君主是國家公仆而非神授的君主,已經打破了神學的束縛;國王的目的或者使命是國家富強;推行重商主義,維護工商業者的利益,促進經濟發展,增強本國的政治軍事實力;國王權力收到限制。
(3)同:都是君主制,都強調君主在國家中的核心地位。
異:詹姆士二世強調君權神授,國王的權力不受任何約束,國王是來管理臣民的;腓特烈二世認為君主是國家的公仆,是為了整個國家富強而服務的。
四、論述題
31.南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實現南移。我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得到長足發展,都有重大的進步,下面從農業、手工業、對外貿易及貨幣論述南宋時期的發展狀況。
一、農業:南宋時期,農業繼續發展,全國經濟重心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
①農作物的引進和推廣,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北方的粟麥在江南大量種植,將被推廣水稻;引進了優良的水稻良種—占城稻;棉花的種植由福建、廣東推廣到長江流域。
②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生產力。已經使用適合不同土壤的犁鏵;有些地區使用了適合人力操作的踏犁;大量的梯田被開墾出來。
二、手工業:手工業生產的技術和規模進一步發展,有的生產技術領先于世界,出現了一些手工業生產中心。
①棉紡織業在南宋時擴展到江南地區,出現了紡車、彈弓等工具,促進了棉紡織業的發展,棉布開始成為人們的主要布料;
②南宋時發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槍”,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紀元。
③南宋的造船業發達,明州、泉州、廣州都是造船中心,可造大型的遠洋海船。
④景德鎮是全國著名的制瓷中心
三、對外貿易:南宋時期由于路上絲綢之路被切斷,所以與西方國家的往來主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南宋對外貿易非常發達。
①南宋時期對外貿易頻繁,有專門的機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②南宋政府鼓勵與外國交往,在一些較大的港口設有供外國人居住的蕃坊;
③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
④與南宋通商的國家有五十多個,包括高麗、日本以及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交往的范圍比較廣;
⑤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經普遍使用。
四、貨幣:南宋時期,出現了新的紙幣—會子。錢引取代交子流出四川地區。交子通行于南宋各地區,不再受地區限制。
32.近代兩次中日戰爭分別指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和1937—1945年的中日戰爭(抗日戰爭)。這兩次戰爭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甲午中日戰爭是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和清政府之間的一次大的戰爭,在戰爭中,清政府節節敗退,丟失遼東地區,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最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次戰爭對中國近代的影響有:
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①中國喪失了大量主權和領土,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此后帝國主義各國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在戰爭中日本割占臺灣地區,之后英、法、徳等國紛紛劃分勢力范圍和租借地。
②巨額的戰爭賠款,加劇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不得不大量舉借外債,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清政府向列強借款都是以關稅作為抵押,列強控制了中國海關,實際上就控制了中國內政。
③新的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帝國主義勢力深入中國內陸。
④ 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使其他列強也紛紛在中國開礦設廠,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廉價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對國際地位的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和租借地。德國強租膠州灣、英國強租新界、俄國租借旅順和大連等等。
總之,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危機大大加深。
二、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爭,在******************和共產黨的團結合作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獨立。
對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
①八年的戰爭嚴重損害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打斷了中國現代化進程,大量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或被損毀或遷移到后方,許多城市淪為廢墟。
②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在抗日戰爭中積蓄了力量,壯大了自己,為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壯大了民主的力量。
對國際地位的影響:
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①在戰爭中,中國以五大國的身份出席開羅會議,并簽署了有利于中國的《開羅宣言》;
②戰后,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
③在二戰過程中,中國和列強簽署了一系列條約,收回了部分權利,這也是中國外交的勝利,是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標志。
總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完全勝利。大大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人民的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33.雅典民主政體和羅馬共和政體都是古代民主共和體制的優秀代表。雅典民主體制經過提秀斯改革、所論改革、庇護希特拉圖的僭主政治以及克里斯提尼改革而形成,最終在伯利克里時代達到極盛。羅馬共和國于公元前509年建立,經過數次平民與貴族的斗爭,最終確立了民主制度。隨著羅馬的擴張,共和體制不再適合管理龐大的帝國,前27年,屋大維確立元首制,羅馬由共和時代進入到帝國時代。
兩者相同點有:
①都是奴隸制民主政治,廣大享有公民權的公民可以參加政治活動,奴隸和沒有公民權的人無法參加政治活動。
②都是經歷了數次平民與貴族的斗爭才確立了民主制度。
③兩者在初期實際上都是貴族共和國,都是貴族掌握權力,后來通過數次斗爭,廣大平民才擁有了政治權利。
兩者不同點:
①羅馬法制比較健全,主要是通過法律約束貴族,維護平民的權益。
②雅典民主更為徹底,是一種直接的民主,所公職都對公民開放,公民大會擁有實權;二羅馬共和政體中元老院實際上是權力的最高機構,森都利亞大會權力較小。
③雅典是城邦體制,民主適合在小國寡民的國家實行;羅馬統治疆域廣闊,共和政體適合這種統治。
對于2011年剛考結束的同學注意:初試結束,稍作休整,注意做一些復試的前期準備。考試吧考研再次衷心祝2011年考生考研成功!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