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全世界都面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發展的問題。對于中國來說,經濟全球化既帶來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也帶來了諸多方面的挑戰。在經濟壘球化趨勢加快發展的情況下,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日益頻繁;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利用都是跨國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銷售,資本在跨國界流動,信息得以共享,經濟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規則,跨國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不僅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而且還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各國會民在世界范圍內流動,一個國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個國家,并對另一個國家產生了感情。
某些發達國家的政要和學者借此大肆宣稱“民族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
請回答:
(1)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的情況下,為什么必須弘揚愛國主義’
32 (2)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的情況下,如何弘揚愛國主義?
答案要點:
(1)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發展的情況下必須弘揚愛國主義的主要依據:①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發展的情況下,國家仍然是本民族整體利益的最具權威的代表者。②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發展的情況下,國外敵對勢力妄圖西化和分化我國的戰略并未改變。
(2)①必須加速提高中國的國力;②必須積極應對挑戰和風險;③必須堅決反對政治、文化一體化;④要以寬廣的眼界看待世界。
37(2)材料l
2009年10月1日t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胡錦濤在慶祝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新中國60年的發展進步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叉。中國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設好自己的國家,也有信心、有能力為世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材料2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發生在四川省汶川縣的里氏8 O級地震撼動了神州,震驚了世界。此次地震給災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了巨走損失,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創傷。然而,災難凝聚力量,兜難孕育生機,抗震救災的過程,既是拯救生命、蚤置受災群眾、重建家因的過程,也是激發、錘煉和彰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過程。抗震救災斗爭鑄就的偉大抗震救競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升華和集中體現,是奪取抗震救災斗爭全面勝利的精神保證和強大動力。
請回答:
(1)為什么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
(2)如何理解抗震救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升華和集中體現,
答案要點:
(1)①講愛國,愛的就不應當是自己國家可能是什么樣的虛幻的情形,而恰恰應是自己的祖國和祖國的人民所選擇的成為現實的狀況。而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的選擇,是億萬中國人民的選擇,當代中國人所愛的中國,就是已經成為7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所以,在當代中國.愛國首先應該尊重中國人民的選擇.熱愛中國人民所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否認7這個前提下的愛國,只能是一種虛幻的、烏托邦式的情感表達。②新中國60年的發展進步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
(2)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緊密相連,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體現,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礎和依托,二者有機統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抗震救災的偉
33
大實踐讓民族精神又一次提升,以愛國王義為核心的民族旋精神在這場抗震救災斗爭中得到了空前的展現。抗震救災的偉大實踐也讓時代精神又一次彰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這場抗震救災斗爭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抗震救災的偉大實踐,處處可見時代造就的開放意識、世界眼光、法制觀念,等等。其中最為突出的,當數以人為本、尊重科學。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民族精神的產物,又是時代精神的產物,這就決定了在這個大背景下抗震救災斗爭所孕育的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統一的產物。
38(1)材料1
目前,災難影片《2012》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未日狂潮”。雖然美國宇航局出面辟謠,發布專門的官方聲明,否認世界末日之說,但是近年來,氣候變暖的加劇,極端天氣的頻發,使得奎世界都開始關注氣候變化、擔憂地球的未來。
12月7日至18日,丹麥的哥本哈根將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套約》第15次締約方套議,這次會議被稱為“拯救人類的最后機會”。
材料2
11月26日,中國公布了到2020年為止的減排目標:單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美國則承諾,t0年后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17%。
材料3
9月2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了題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講話;他指出,全球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人類生存和發展,是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太挑戰。氣候變化是人類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既受自然因素影響,也受人類活動影響,既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同各國發展階段、生活方式、人口規模、資源稟賦咀及國際產業分工等因素密切相關。歸根到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應該也只能在發展過程中推進,應該也只能靠共同發展來解決。
請回答:
(1)為什么應對氣候變化必須承擔“共同的但有區別的責任”?
(2)國際社會應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3)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舉措。
晉累要點:
(1)要承擔共同的責任是因為氣候變暖和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有密切的關系。承擔有區別的責任是因為發達國家的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責任者,且有資金和技術支持,而發展中國家歷史排放少、人均排放低,目前受發展水平所限,缺少資金和技術,缺乏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手段,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于國際產業鏈低端,承擔著大量轉移排赦。當前,發展中國家的首要任務仍是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所以國際社會應該重視發展中國家的困難處境.尊重發展中國家訴求.把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發展、提高發展中國家發展內在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緊密結合起來。
(2)①履行各自責任是核心。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凝聚了國際社會共識。⑦實現互利共
贏是目標。氣候變化沒有國界。任何國京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國際社舍同舟共濟、齊心協力。③促進共同發展是基礎。從長期看,沒有各國共同發展,特別是沒有發展中國家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就沒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④確保資金技術是關鍵。發達國家應該擔起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額外的充足的可預期的資金支持。這是對^類未來的共同投資。
(3)中國的舉措:①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顯著下降。②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③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④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
38(2)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日益關注的四大問題。人口爆炸.已使地球不堪重負;環境污染,已使其傷痕累累;生態失衡.已使她失去了昔日的輝煌;物種滅絕危及整個生物圈。面對無窮無盡的污染,河流在悲泣,泉水在呻吟,海水在怒號。森林匿跡,溪流絕唱,草原退化,流沙塵揚。我們的地球,正超負荷運轉;我們的家園,正走向衰亡,人類的警鐘.是自己把她敲響,挽救自然,挽救生態,挽救環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緩!否則,人類的末日將是釀造的一杯毒酒
請回答:
(1)用矛盾對立統一性原理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
(2)舊際社會應該如何努力才能避免喝下這一杯“由人類釀造的毒酒“,
答案要點:
(1)矛盾的對立統一性原理認為.矛盾雙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爭.在相互依存的統一體中存在和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是相互對立和依存的統一體。人類始終同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人類是大自然的一員.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中不斷認識自然,在順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上臺理開發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諧相處中發展自己.是^類生存和進步的永恒主題。自然界運動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開發利用自然首先要認識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磨難,同時又促使人類更加自覺地去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進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2)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在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道路。改變粗赦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方式,使經濟的增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承載力相互協調的關系,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體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理念;控制人口,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和資源狀況相1辦調,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相關推薦:2010年考研《政治》考前核心考點預測匯總·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