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預測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三、分析題
34.【考點說明】認識對于實踐的能動的反作用。
【參考答案】
(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人的認識既有客體的作用,更有主體的作用。材料中三個不同的人面對同一現象產生認識差異是主體的不同選擇的結果。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由于主體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知識背景不同所致。人的認識及其結果受主體的影響,但不由主體決定。(4分)
(2)三種不同的認識會產生“消沉”、“聰明”、“堅強”不同的效果,體現了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認識反作用于實踐,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正確地認識指導實踐,會使實踐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二是當錯誤的認識指導實踐時,就會對實踐產生消極的乃至破壞性的作用,使實踐失敗。(6分)
35.【考點說明】科學發展觀的相關知識。 【參考答案】
(1)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主張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2分)科學發展觀既切中了發展不平衡問題的要害,又指明了解決問題的方向,是破解發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才能逐步推進城鄉、區域的均衡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2分)
(2)我國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途徑是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創造條件引導中西部勞動力向經濟相對集中的地區轉移,充分發揮這些地區的人口承載力;引導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向中西部地區流動,增強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實力。通過人口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2分)
一是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強化支持,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健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使其成為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努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2分)
二是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積極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提高自主發展能力。進一步完善欠發達地區綜合發展規劃,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落后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鼓勵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對口支援,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紐帶、企業為主體、項目為載體的互惠互利機制,調動各方面參與扶貧的積極性。(1分)
三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完善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的的公共財政體系,加快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1分)
36.【考點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答案】
(1)第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第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第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勢力作出的歷史性貢獻,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
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因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5分) (2)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現在:①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對抗日戰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②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引導全民族走向抗戰勝利的一面旗幟;③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全國軍民共同抗戰,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組織者和鼓舞者;④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實施動員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線政策,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開辟廣大的敵后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⑤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最富于獻身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5分)
37.【考點說明】思想道德修養中網絡文明的重要性,屬于社會主義公德部分。
【參考答案】 (1)應當積極倡導網絡文明,堅持文明上網,在網絡生活中加強社會公德自律,具體如下:
第一,正確使用網絡工具。應當學會利用網絡這一先進工具獲取知識和信息,使之成為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第二,健康進行網絡交往。網絡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侮辱、誹謗他人,更不能參與網絡色情游戲、賭博等活動。 第三,自覺避免沉迷網絡。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學會理性對待網絡。 第四,養成網絡自律精神。在網絡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絡空間里,自覺做到自律而“不逾矩”。(4分) (2)“網絡暴力”、“網絡犯罪”等社會問題與社會現象,反映出了當今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部分公民的法律思維方式有所欠缺。法律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和取向。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講法律。以法律思維方式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首先要以法律為準繩。二是講證據。以法律思維方式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要以證據為根據。三是講程序。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要從法律程序出發。程序問題在法律領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四是講法理。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要運用法律原理和精神。任何理性的思維都應當用適當的理由來支持所獲得的結論。(3分) 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有多種,主要是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等途徑,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有目的的逐漸養成從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尤其是在網絡生活中,公民更要加強社會公德自律從而培養良好的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3分)
38.【考點說明】 中美關系。
【參考答案】
(1)“兩國集團”只是美國單方面提出來的,中國從來沒有贊成這一觀點,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要建成一個現代化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我們始終保持清醒;第二,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第三,中國主張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共同決定,不能由一兩個國家說了算。同時我們認為,中美合作可以發揮獨特作用,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6分)(2)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美關系是最重要的大國關系之一,“和則兩利,斗則俱傷”正是中美關系的真實寫照。一個穩定、合作、向上的中美關系不僅有利于兩國,也有利于世界。在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應對氣候變化、維護亞太地區和世界安全與穩定等重大問題上,中美合作至關重要。中美之間的對抗必然對兩國人民造成傷害,不利于兩國的發展,同時也會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構成重大的威脅。總之,中美之間合作比遏制好,對話比對抗好,伙伴比對手好。(4分)
考研題庫【手機題庫免費下載】 | 搜索公眾微信號"566考研"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