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26.列寧在《談談辯證法》一文中,講到一般和個別的關系時,舉例說“伊萬是人”,這個命題表明
A.個別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任何個別都是一般
C.一般不能存在于個別之中
D.一般先于個別而存在
27.古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這首詩體現了
A.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
B.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C.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能引起質變
D.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性質
28.蘇軾說:“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這句話的含義是
A.量變引起質變
B.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
C.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D.事物是對立統一的
29.“打鐵還得自身硬”這句話著重強調
A.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B.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C.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D.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30.“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的這句話中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A. 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
B. 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
C.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D.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1.醫學研究表明,大多數成年人的身體健康與其血液PH值有關,如圖所示
A.PH值在7.35和7.45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量變
B.PH值在6.8和7.8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量變
C.PH值在6.8和7.45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質變
D.PH值在7.35和7.8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質變
32.“愛情無須死去活來,溫馨就行;朋友無須如膠似漆,知心就行;金錢無須取之不盡,夠用就行;身體無須長命百歲,健康就行。”這段話體現的哲理是
A.重視量的積累
B.抓住時機促成質變
C.把握適度原則
D.抓住機遇贏得主動
33.19世紀法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居維葉提出了生物“激變論”,認為有機界的變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災變所引起的。從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的角度講,這個觀點的錯誤在于
A.否認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B.認為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C.否認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D.認為質變為量變開辟道路
34.20世紀以來,世界進入了電氣、電子、原子能、宇航、海洋開發等前所未有的新技術領域,多種多樣的技術難關,都對材料提出了很高要求,從而促使材料科學不斷創新。人們在尋求新材料的過程中將目光投向了古老的陶瓷材料,原來普通陶瓷是由小晶粒雜亂無章地燒結在一起的。這些小晶粒并非“親密無間”,中間有許多間隙和氣孔,構成一道屏障,阻止光線穿過,于是人們改變這些小晶粒的排列秩序,使之非常緊張,從而使光線從中穿過,普通陶瓷也就變成了透明的特種陶瓷。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這說明
A.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能夠引起質變
B.無論在任何條件下,矛盾的雙方都是可以轉化的
C.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D.事物的構成要素在結構和排序上發生變化能夠引起質變
35.“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備才能無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底線思維,凡事不能超越底線。如法律底線、政策底線、利益底線、道德底線等,一旦突破這些底線,就會出現無法接受的壞結果。從哲學的角度分析,底線是指
A.聯系的條件性
B.度的關節點
C.主要矛盾
D.事物發展的連續性
36.某省教育部門曾從小學三年級和初中二年級人群中,分別抽調了8萬-10萬的樣本,經過調研得出如下結果:一周內課外補課在3課時之內的學生,成績有所上升;一周內補課3-6課時的學生,成績看不出來升降;而一周內補課超過6課時的學生,成績明顯下降,而且超得越多越厲害。無獨有偶,對每天學生的作業所做的調研數據顯示:學生多做半小時之內作業的,成績有所上升;多做一兩個小時作業的,成績看不出好壞;而超過兩個半小時作業的學生,成績普遍下降。這一調查結果說明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B.外因在特定條件下才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C.實踐活動中應遵循適度原則
D.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互影響、相互決定
37.恩格斯指出:“在化學中,燃素說經過上百年的實驗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而拉瓦錫利用這種材料才在普利斯特列提取出來的氧氣中發現了想象中的燃素的實在對立物,從而推翻了全部燃素說。但是燃素說的實驗成果決不因此就被拋棄。正好相反。這些成果依然存在,只不過其表述被顛倒過來,從燃素說的語言翻譯成了現今通行的化學語言,因此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有效性。”這說明
A.辯證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B.新舊事物是通過否定的環節聯系起來的
C.只要敢于否定一切,歷史就會向前發展
D.辯證否定是事物之間的相互否定
38.俄國哲學家、文學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一段話,即“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越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以說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這段話體現了
A. 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B. 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
C. 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D. 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
39.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虎之故犯這種錯誤,在于割裂了
A.必然與偶然之間的關系
B.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
C.本質與現象之間的關系
D.可能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40.“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這兩句古詩啟示我們,觀察事物要
A.善于把握因果聯系
B.善于區分新舊事物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41.現象有真像和假象之分,假象是
A.與本質無關的現象
B.人們在認識中發生的錯覺
C.從反面歪曲表現本質的現象
D.人們任意制造的現象
42.盡管到目前為止,在世界上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特異功能的存在,但是普通百姓和名人們仍然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來看待“大師”的特異功能。最近炒的火熱的“王林事件”被人們關注的不是特異功能,而是很多名人都拜訪此大師并合影留念,之故名人們熱衷于拜訪王林大師,是因為
A王林的確有特異功能
B名人們產生了錯覺
C王林制造了假象
D王林制造了假象,同時名人產生了錯覺
43.“守株待兔”的故事中農夫的錯誤從哲學上講是
A.否認了規律的客觀性
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C.沒有在事物運動變化中把握規律
D.把事物運動中的偶然聯系當作了必然聯系
44.錢鐘書在《圍城》中寫道:“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偶然是化了妝的必然”的哲理在于
A.沒有純粹的偶然
B.偶然性和必然性產生的原因相同但表現形式不同
C.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
D.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45.假如當時丘處機沒有路過牛家村,那么秘密跟蹤他的那些金兵就不會死在郭嘯天和楊鐵心他們兩家人的院子里了,同樣,完顏洪烈也不會見到包惜弱而對她念念不忘了,那些金兵會輕松死在丘處機手里。宋朝注重商貿,因此資本主義萌芽將在中國首先出現,那么到今天,中國將是最發達最文明的國家,遠遠領先于日本美國歐洲。之故今天沒有發生,都怪丘處機這小子,沒事干嘛去什么牛家村嘛。這段話
A是機械決定論觀點
B是非決定論觀點
C割裂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聯系
D是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46.砍伐森林和破壞植被會引起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會進一步破壞植被。這說明
A.原因和結果是直接同一的
B.原因和結果的對立是絕對的
C.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
D.原因和結果是無法區分的
47.“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一句眾所周知的格言。在現實生活中,好士兵為數眾多,其中相當元帥的也不在少數,但士兵真的成為元帥的卻是鳳毛麟角。因此,想當元帥的士兵成為元帥具有
A.現實性
B.不可能性
C.抽象可能性
D.現實可能性
48.“概念辯證法本身就變成只是現實世界的辯證運動的自覺的反映,從而黑格爾的辯證法就被倒轉過來了。”這段話表明,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
A.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
B.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系
C.抽象與具體的關系
D.唯心辯證法與唯物辯證法的關系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