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綱要是考研政治的一大板塊,占據卷面14%的分值,同學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下面為大家整理中國近代史綱要解放戰爭的相關習題,2018考研政治近代史第一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同學們可以檢測下自己的基礎復習效果!
第一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
1、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危機的表現?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現前朝的“周期律”,開始由盛而衰。其表現有五個方面,期中三個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權強化,官制廢弛,官僚整體性腐敗腐化。經濟上,土地兼并嚴重,地租高利貸加重,無地少地農民增加,農民生活困苦不堪。軍事上,軍力衰敗,軍備廢弛。八旗軍、綠營兵腐化無戰斗力。思想文化上,帶著滿族異族統治的味道,大興文字獄,壓制異端,萬馬齊喑。對外關系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幾乎處于與世隔絕狀態。
清朝的危機其實與前面各個封建王朝一樣,出現了改朝換代的跡象,但歷史已經沒有給中國建立另一個封建王朝的機會。大的世界參照系已經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到 來,將改變中國命運。
2、為什么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從1840年至1949年,中國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變為為半殖民地辦封建狀態。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這是從政治主權角度看。主權受侵犯,領土完整遭破壞,成了有其名無其實的國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這是從經濟基礎和經濟解構角度看。(1)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中國農業經濟成為依附于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個部分。(2)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刺激下,中國城鄉資本主義成產關系出現并有所發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有哪些?
(1)資本帝國主義掌控中國經濟和政治命脈,決定并支配中國。
(2)中國封建勢力已經與侵略者勾結一體,是列強壓迫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3)自然經濟雖遭破壞,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國資本主義雖然產生并有一定發展,但始終軟弱,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體。
(5)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中國內部不統一。這與資本—帝國主義爭斗和間接控制、與中國地方性農業經濟基礎上的地方割據、中國地域廣大等有關。
(6)中國人民政治權力和生活極端貧困化。
4、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
(1)分作上層和中下層。
(2)兩種特點和雙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壓迫,一定條件下可以參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與帝、封有千絲萬縷聯系,斗爭中缺乏徹底性。
(3)民族資產階級不能引導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
5、中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及其特點是什么?
來源上的特點:誕生在外國在華企業中,比中國資產階級年齡和資格更老,社會基礎和社會力量更大。
中國工人階級的自身特點:①受帝、封、資三重壓迫,革命性更強。②人數雖少,卻相對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業上主要集中在紡織、采礦、鐵路、航運等行業),易于組織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來自破產農民,與農民有天然聯系,便于結成工農聯盟。所以,中國工人階級最先進、最革命、最有力量。
6、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斗爭屢遭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1840-1919年的反外來侵略斗爭均告失敗,原因是:
(1)社會制度的腐敗。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統治在進入近代以后,社會制度未變,更腐敗。后還與侵略者勾結起來,把廣大中國人民視為最主要的敵人。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和愛國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導致失敗。
(2)經濟技術落后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有一個重要原因。西方工業革命后經濟技術和軍事裝備飛速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小,工業技術落后,必然被動挨打。經濟技術落后必然影響的武器裝備、軍隊素質、綜合實力等方面遠不如人。
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評價《天朝田畝制度》?
性質:《天朝田畝制度》是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戰爭特點的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綱領性文件。同時也是一個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社會改革方案。
評價:(1)《天朝田畝制度》比以往歷次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綱領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備的內容和更觸及封建社會矛盾核心的深度。(2)但并沒有超出農民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它所追求是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是一種小自耕農心目中的沒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換和絕對平均的理想社會。所以,這種社會理想,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對封建制度有否定意義,但無建設性意義。
2、怎樣評價《資政新篇》?
性質: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資政新篇》,是一個帶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與建設方案。
評價:《資政新篇》是一個帶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與建設方案,但通篇未涉及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不代表農民階級運動的本來方向。這一致命的弱點,決定了這個方案從一開始就缺乏實施的階級基礎和社會條件。
3、簡述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1)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進階級的領導。農民階級不是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帶有小生產者所固有的階級局限性。
(2)具體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現)
●不能提出完整、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
●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
●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無法制止統治集團內部腐化現象和封建等級制思想的的滋生
●在對外問題上,對外國資本主義列強侵華實質缺乏理性的認識。
(3)經驗教訓:太平天國起義的發生和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擔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勝利的重任。
4、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1)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護封建的上層建筑、經濟基礎的條件下學習西方發展一些近代企業。
(2)洋務運動對西方列強具有依賴性。
●在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進程日益深重的情況下,越是積極引進西方的“船堅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對西方列強的依賴性。
●西方列強通過扶植洋務派,達到控制和操縱清廷的目的。
(3)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務派所辦的新式企業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門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務企業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4)清朝統治集團中的頑固勢力的阻撓也是原因之一。
5、簡述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1)主要原因: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維新派自身的階級局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基礎相當狹窄,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
(2)具體原因:
●不敢否定封建主義。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經濟上沒有觸及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
●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強幫助自己變法維新。
●脫離人民群眾。維新派的活動范圍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識分子,沒有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眾。
(3)經驗教訓:戊戌維新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維新的失敗不僅暴露出這個階級的軟弱性,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企圖通過統治者進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實現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必須采用革命的手段。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