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注意教材或黨的文件資料中帶有傾向性的話語
教材、輔導資料或黨的文件資料中帶有傾向性的話語或者名家大師的經典話語,往往是命題的材料,一般的題型是考查考生對該段話的理解,并要求用相關原理進行評析。這是歷年試題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一種形式,如2007年的第38題(Ⅱ)胡錦濤在聯(lián)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fā)表的部分講話(《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內容,2006年的第36題中,建國初期朱德在全國工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私人資本主義企業(yè)中的職工,他們在經濟上還沒有獲得完全解放,他們還受著資本家剝削,這種剝削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只能夠受到限制,而不能夠消滅”;為了工人階級根本的長遠的利益,還必須在“現(xiàn)階段自覺地忍受資本家之一定限度以內的剝削”和第37題中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的部分片斷:“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而要“切實維護和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正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切實保障各方面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2005年第34題中對理解“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和“地球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但不能滿足人類的貪婪”的理解等,都屬于此列。希望考生在平時的復習中對這些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言論和例證充分重視。
五.、有紀念意義并且與大綱考點相銜接的知識點是考查的重點
考試大綱的第五個評價目標要求考生結合特定歷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生活的背景,分析所提供的具體材料,引證有關事實,對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給予科學的評價。這里,特定歷史條件下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如果對近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具有重大警示或啟示意義,就往往會成為命題的首選。這種情況通常會出現(xiàn)在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由于可從不同的角度考查對同一個知識點的理解,所以這類題目的考點根據(jù)年度的變化而定,而且在考查過以后,在隨后的幾年中也還會成為命題的重點。如2002年文理科的論述題:鄧小平在領導中國共產黨進行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中,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這一正確評價有何重大意義?如果考生能夠聯(lián)想到2002年恰恰是鄧小平同志逝世5周年的紀念年,對這一知識點的命題意圖就很容易理解了。比較典型的還有1999年理科卷第33題:為什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堅持實踐標準對我國深化改革有何現(xiàn)實意義?這恰恰是對20多年前發(fā)生的那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的紀念。因為在這場討論中沖破了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黨的工作實現(xiàn)歷史性轉變奠定了思想基礎,因而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而1998年正是真理標準大討論20周年紀念,社會各界都對這一史實做了認真、充分的討論,并高度評價了它在當時的重大作用和意義,當年以其命題,目的就在于擴大其影響,也考查考生對這一事件的了解和把握狀況。再比如1998年理科卷論述題: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的新理論及其意義。其實如果考生能及時發(fā)現(xiàn)考前頭一年,即1997年正是毛澤東這一著作提出40周年,當年理論界以各種形式探討其內容的科學性,紀念它對正確處理現(xiàn)階段社會矛盾問題的指導意義,就不難理解這篇經典著作的內容作為大題來命制的原因了。因此,考生在復習各科知識,尤其是復習毛澤東思想概論課時,切忌機械地死記硬背原理或段落,一定要注意掌握那些與特定歷史事件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點。
六、注重對跨章節(jié)、跨學科的知識的考查
歷年考研政治試題中,考查跨章節(jié)、跨學科的知識點,檢測考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往往占有很大的分量,尤其最后一道大題——綜合性試題,就是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大致來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毛澤東思想概論兩門學科結合黨的歷史出大題的可能性最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同鄧小平理論的相關知識相結合,出大的綜合性試題的頻率比較高,另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國際時事相結合出綜合性試題的可能也最大。考生在復習備考時,一定要突破章節(jié)和學科的界限,注意從知識的完整性、相關性等方面去準備。典型的真題如2007年第37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第38題(Ⅱ)不同文明在求同存異中發(fā)展,以及我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意義;2006年第37題,綜合考查了社會保障體系、科學發(fā)展觀及以人為本等內容;2005年第34題環(huán)境問題、第35題就業(yè)問題與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議、第37題的兩道選作題;2004年共有7道主觀題,其中第32題、第36題、第37題(第二題)3道題目都是跨章節(jié)、跨學科的綜合性試題,其中以第37題第二題最具代表性,它考查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六章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第三章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階段、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第六章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與政治,和第八章中國的和平崛起等知識點。所以考生在復習時,不要機械地、死板地、孤立地以復習好各個知識點為終極目的,而應該把各學科、各章節(jié)、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系統(tǒng)復習。
七、認真領會大綱修訂說明,新增和調整的考點往往是考試命題的重點
可以說,每年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政治理論考試大綱》就是政治考研的綱領性文獻,規(guī)定著考生每年應該掌握的基本內容,以及根據(jù)形勢的變化需要考生嚴加關注、熟練掌握的新的知識點,而這些新增和調整的考點往往是考試命題的重點。因此考好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于吃透大綱。如果我們仔細對照歷年大綱的修訂說明與當年的考試試題,就會發(fā)現(xiàn)大量題目均直接選自修訂說明中的內容。這些命題信息均在當年大綱的修訂說明中有所暗示和表述,所以考生要善于挖掘和捕捉考試大綱中修訂說明里隱含的命題信息。這是因為修訂說明實際上是大綱制訂的依據(jù),對考試命題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是一項更權威、更精華的官方文件,其中隱含著大量而且重要的命題信息。
如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等知識點2007年新增近考試大綱,第37題就出了一道綜合性試題;又如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發(fā)展與以人為本等知識點是2006年增進考試大綱的,當年就以分析綜合題的形式出現(xiàn)在了真題中(第37題)。其他的如2004年的“三農”問題、2003年的分析題“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關系”、1999年(理)的論述題“依法治國的必要性”、1999年(文)的兩道論述題“全面認識公有制的含義”、“20世紀中國的三次歷史性巨變”等都屬此類。因此,考生在精讀、吃透大綱的同時,尤須注意新增考點。這往往是考試命題的重點。這一命題規(guī)律已為大多數(shù)考生所熟知,這里就不再述及。
特別推薦:名師支招:基礎復習階段夯實 考研政治得高分
考研專家陳文燈、任汝芬等指導2009考研復習
更多內容請訪問:考試吧考研頻道
和研友們去交流么?去論壇看看吧!>>
去考研博客圈,看考研名師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