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民主黨派(六個為什么之四?第三條道路的失敗)
沖刺要點歸納
在大學通用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的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了解近代以來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而進行艱苦探索、頑強奮斗的歷程及其經驗教訓;注意比較地主買辦資產階級、民主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政黨的政治方案,懂得舊民主主義革命讓位給新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的原因;認識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增強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知道的自覺性。由此,我們看到歷史、人民和民主黨派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特別是2009年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民主黨派選擇和接受黨的領導,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是問題設置的初衷。至于民主黨派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歷史的角度看,表現在二個層面:一是其政治主張的破產;二是對中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正確認識。
一、民主黨派政治主張的破產
(一) 三種建國方案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存在著三種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后官僚資產階級)。他們是反動勢力、民主革命的對象。其政治代表現時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國民黨統治集團。二是民族資產階級。他們是中間勢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黨派的某些領導人物和若干無黨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進步勢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國共產黨。
三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了三種不同的建國方案。第一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方案。主張繼續實行地主階級、買辦的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統治,使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建國方案。他們是要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以便使資本主義得到自由和充分的發展,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第三是工人階級和其他進步勢力的方案。他們主張在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下,首先進行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便建立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即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并經過這個人民共和國,逐步達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二)第三條道路的主張
抗日戰爭勝利后,某些民主黨派的領導人物曾經鼓吹“中間路線”。他們認為,當時的形勢是,國民黨不能用武力消滅共產黨,共產黨也不能用武力推翻國民黨,這似乎為實行中間路線提供了千載一時的機會。周恩來在當時說過:“民盟由于抗戰特別由于政協的機緣,客觀上一時造成了他在全國的第三黨地位,使他中間許多領導人物代表著中產階級的想法,企圖在國共對立的綱領之外,尋找出第三條道路。”
中間路線的鼓吹者主張:在政治上“必須實現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準地主官僚資本家操縱;在經濟上,“應當實行改良的資本主義”,但不容官僚買辦資本橫行。而實行的方法,則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們所提倡的,是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他們所主張的,實質上是舊民主主義的道路。
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的,這是因為:
1.從民族資產階級自身來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決定了民族資產階級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領導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不能為資產階級共和國掃清障礙。
2.從當時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來看,帝國主義列強不可能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
3.從中國的革命形勢來看,國民黨當局不允許任何組織其一黨專政的力量存在。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合作與協商制度的形成
政黨是當代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政治發動機,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采用適合國情、國家性質和社會發展狀況的政黨制度,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條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和統一戰線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我們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長期團結奮斗的重大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偉大的獨創性和巨大的優越性。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把這一基本制度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而絕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
(一)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
1949年1月22日,李濟深、沈鈞儒等民主黨派的領導人和著名的無黨派民主人士55人聯合發表《對時局的意見》,一致認定中共提出的關于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符合于全國人民大眾的要求”,懇切表示”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這個政治聲明表明,中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自愿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決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擁護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國。同年春,毛澤東在同有關人士談話時提出,民主黨派應”積極參政,共同建設新I中國”。民主黨派參加新政協并將在新中國參政,標志著民主黨派地位的根本變化。它們不再是舊中國反動政權下的在野黨,而成為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參加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共產黨一道擔負起管理國家和建設國家的歷史重任。
中國近現代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說明,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盲目照搬別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實行獨裁專制統治,違背歷史發展規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歸于失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總結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相關推薦:推薦:2010年考研初試應考必讀實用寶典·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