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對過剩人口的產生
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是指在資本積累過程中,不變資本在全部資本中所占比重增大,可變資本所占比重相對減少。由于資本對勞動量的需求不是取決于全部資本的大小,而是取決于可變資本的大小。所以,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可變資本在社會總資本中所占比重減少,這就使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地減少,在有些部門,對勞動力的需求會絕對地減少。
與此同時,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勞動力對資本供給卻日益絕對地增加。其主要原因是:①由于技術進步和機器的廣泛使用,許多操作變得簡單了,大量的婦女和兒童涌進工廠。②大批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加入雇傭勞動者隊伍。③人口的絕對量,乃至勞動力的絕對量在不斷增加。
這樣,一方面是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地,甚至是絕對地減少;另一方面勞動力對資本的供給卻迅速地增加,結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業,產生相對過剩人口。相對過剩人口是指勞動力的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要,即這部分勞動力的使用不能給資本帶來平均的剩余價值。這種人口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
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不僅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而且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這時因為:①相對過剩人口對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起著“蓄水池”的作用,可以隨時調節勞動力的供給。②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資本家加重對在業工人的統治和剝削。
在資本主義社會,相對過剩人口有三種形式:①流動形式的過剩人口;②潛在形式的過剩人口;③停滯形式的過剩人口。
(3)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資本積累一般規律揭示了資產階級財富的積累同無產階級失業、貧困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這就是說,由于資本積累的增長,從而引起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造成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的相對地、有時甚至是絕對地減少,由此形成相對過剩人口即產業后備軍。
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尖銳地揭露了資本積累過程的對抗性矛盾:它的一極是資本家財富的積累,另一極卻是無產階級失業、貧困的積累。在業工人為減少貧困,就得多受勞動折磨;失業工人不受勞動折磨了,卻要受貧困增大的折磨。
3.資本積累的歷史作用及其趨勢
(1)資本的原始積累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的社會經濟條件:一是有大批的一無所有的自由勞動者,他們可以而且必須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維持生存;二是大量貨幣財富在少數人手中的積累,他們有條件雇傭大批工人,進行規模較大的資本主義生產。這兩個條件的形成過程,就是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
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暴力的過程,是對本國和殖民地的勞動人民進行掠奪的結果。對農民土地的剝奪,使破產農民成為近代無產者,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基礎。
(2)資本積累的歷史作用
通過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代了封建主義生產方式而建立起來,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巨大進步。資本積累促進了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勞動的社會化。
(3)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后,剝奪過程沒有停止,剝奪的形式發生了變化,過去是資本家剝奪個體勞動者,現在則出現了大資本家對小資本家的剝奪。
隨著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進行,資本主義生產越來越社會化。這主要表現在:①出現了規模巨大的企業,集中成千上萬的工人一起共同生產,生產過程成為許多人共同協作的社會化生產,產品也成為協同勞動的產品。②各個企業和各個部門之間的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不斷發展,它們之間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協作關系日益密切。③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狹小的、分散的地方市場逐漸匯合成為統一的國內市場,進而又突破國家和民族的界限,形成和發展了世界市場。
資本主義生產的高度社會化,客觀上要求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社會共同占有,以便對社會生產實行統一的計劃管理,并根據社會的需要對勞動產品實行統一分配。這樣,生產關系才能適應生產力的社會性質。但是,在資本積累過程中,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越來越集中于少數資本家手中,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決定著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系列矛盾,如單個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有計劃性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等。這表明,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已經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之間不能相容的程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局限性與過渡性,使其必然為新的社會制度所取代。
資本主義積累的發展,不僅為自己的滅亡準備了客觀物質條件,即社會化大生產,而且還為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準備了社會力量,即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是最先進社會生產力的代表,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
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建立,是對以個人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一個否定;而資本主義積累,又必然引起對資本主義私有制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之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這種新形式的個人所有制,是指聯合起來的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實際上就是由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
【重點難點分析】
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同時又是資本主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對這一問題的分析應從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入手。一方面,既要講清楚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地減少,又要講清楚勞動力對資本的供給日益絕對地增加,從而形成相對過剩人口。因此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積累的必然產物。另一方面,既要講清楚相對過剩人口可以隨時調節勞動力的供給,又要講清楚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資本家加重對在業工人的統治和剝削。因此,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概念辨析】
資本技術構成、資本價值構成和資本有機構成
三者的區別在于:①對資本考察的角度不同,資本技術構成是從物質形態方面來考察,資本價值構成是從價值形態方面來考察,資本有機構成則是從資本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的關系來考察。②內容不同,反映技術水平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是資本的技術構成,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是資本的價值構成,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而又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是資本有機構成。
【輔助閱讀】
如何理解無產階級貧困問題
⑴無產階級貧困產生的必然性。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隨著資本積累的增長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必然會在造成財富集中于資本家階級手中的同時,形成相對過剩人口,造成無產階級的貧困。這是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
⑵無產階級貧困的表現形式。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無產階級貧困,具體表現為相對貧困和絕對貧困兩種形式。①相對貧困是指在國民收入總額中,無產階級所占比重與資產階級所占比重相比日益下降。無產階級相對貧困的表現:一是無產階級所得到的工資在他們所創造的新價值中比重日益下降;二是工人實際工資的增長速度低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速度;三是工人的消費水平低于社會平均的消費水平。②絕對貧困是指無產階級的生活狀況和勞動條件,有時或有的人會絕對惡化。無產階級絕對貧困的表現:一是大量失業和半失業人口經常存在并增加;二是工人的實際工資有時會出現下降情況;三是大量的工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