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文中簡稱《大綱》)終于在2010年9月3日中午12時揭開了神秘面紗,大綱的上市,在考研界注定是要被關注的。
但是,今年的考研政治大綱 總的來說特點時:變化不大,穩中有變,反映時代特點。
做文字表述調整的有11處;將原有內容提升為考點的有一處;刪除知識點的有兩處;增加的考點有兩個。
關注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占22分)
第三章第二節
考點:“真理與謬誤的對立與統一” 改為“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 。
第七章第二節
考點:“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改為 “社會主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
考點:“社會主義的改革” 去掉
第七章第三節
考點:“改善黨的領導”去掉
第八章第二節
考點:“’兩個必然’和’兩個絕不會’的關系”改為“’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
由上可以看出,馬基學科的變化 主要是文字上的調整,除了第三章第二節“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好似增加了一層內涵外,其他純粹是文字游戲。
在研究生考試的公共政治理論課各科目當中,該科目理論性最強,區分度最高。也是每年考綱變化很少的科目。因此,對該科目的復習還是要注意方法。
所謂理論性最強,是指其內容比較抽象,需要理解的東西相對多,單憑機械的記憶難以透徹把握。所謂區分度高,是指在考試中它拉開分數的功能最大。因為諸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科目,主要靠記憶和背誦。而記憶與背誦,大家的水平一般不容易拉開明顯的差距。
既然本科目的理論性最強、區分度最高,就要求考生們將它當做主要矛盾給予對待。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由八章構成。這八章內容由三個版塊邏輯地聯系起來:第一、二、三、四章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含了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等具體理論。在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哲學處于方法論的地位。
第五、六章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它是運用哲學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具體的研究,是方法論的運用和展開。
第七、八章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終結論。
在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中,前兩部分難度比較大。那么,如何攻克它們,方法很多而且因人而異。一個基本而且易于操作的方法就是:抓住基本概念,以它為突破口展開復習。將每個概念熟練記憶而且透徹地理解,這樣就可以由點而線、由線而面地把整個知識體系完整把握。
關注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占30分)
考點變化
第七章第三節
考點:“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改為“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第十四章第二節
考點:“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改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應對策略
從上可以看出,毛特的變化幾乎可稱作無變化,因為只是在原來的知識點表述上加了兩個副詞。
該科目是2006年教育部開始施行的高校本科生公共課主干課程之一,它是將原來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兩門課合二為一形成的一門課程,幾經變化,定為現用名,并于2010年開始納入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主考課程之中。今年該科目保持基本不變。
此科在《大綱》的規定中所占分值最高:30分!考生需特別注意此科的復習。第一,注意整合相關知識。將多學科相關知識點綜合起來出題,是近年來政治命題一個顯著特點。這就要求考生在復習中始終做到兩個清晰:一個是在微觀上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含義、內容和意義必須有清晰的把握;另一個則是在宏觀上對每一門甚至多門學科的相關概念和原理的內在聯系應有清晰的把握。
關注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占14分)
第三章第二節
第二節標題:“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改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失敗與建立民國”。
第六章第二節
考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新增加,位置在“西安事變”之后。
第六章第三節
第三節標題:“******正面戰場”改為“******與抗日的正面戰場”。
第七章第二節標題:“******政府處于全民的包圍中”改為“******政府處在全民的包圍中”。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國近現代綱要》的變化在于“一增三改”:增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改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失敗與建立民國”;“******正面戰場”改為“******與抗日的正面戰場”;“******政府處于全民的包圍中”改為“******政府處在全民的包圍中”。
該科目是全國高等學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當達到什么目的呢?主要是要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此科是全國高等學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是高校兩課05方案中新增的一門亦新亦舊的政治理論課。說它新是因為十多年來高校已不開此課,說它舊是因它由原來高校的《中國革命史》演變而來的,盡管在課程體系、章節安排上與《中國革命史》有較大差異,但逃不出《中國革命史》的基本線索和內容。
此科所占分值不算多,但涉及170年的歷史,學習這門課程還是很困難的。因此建議:
(一)縱與橫相結合。從縱橫兩個維度宏觀上、總體上把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課程體系:從縱向的維度,就是要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第一,了解和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國情。第二,了解和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以及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跡、功過是非。第三,了解和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黨派組織、重要會議和文獻著述等方面的主要內容。第四,把握和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基本理論以及基本經驗。
(二)記憶與理解相結合。在目前的幾門公共政治理論課中,惟一帶有“歷史課”色彩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所以,考生在復習這門課程時,除了和復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幾門“純理論”的課程時一樣,要重點掌握其基本原理外,還一定要注意掌握其“歷史課”的性質和特點,注意掌握其所涉的歷史背景、歷史課中的相關知識點,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會議、著作及重要的時間、地點等。這門課的復習中,記憶題是占有一定的比重的,客觀性試題主要考同學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所以,不僅要注意“面”、“線”,而且要注意“點”。
(三)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既要了解基本歷史知識,弄清歷史發展脈絡,更要把握歷史規律、基本理論、基本經驗等理論問題。從考試內容看,主觀性試題依然考基本理論、原理、歷史經驗、教訓、重要結論等。
(四)2010年是第一次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11年該科目的“一增三改”穩定了改科目的考試內容。
關注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18分)
第二章第三節
考點:“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改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
第五章第一節
考點:“公共生活的含義及特征”改為“公共生活的含義及其特點”。
第六章第三節
考點:“婚姻家庭的法律規范”改為“婚姻家庭法律規范”。
第七章第一節
考點:“社會主義法律的含義和本質”改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含義和本質”。
第七章第二節
考點:“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新增加為本節第一個考點。
從以上變化可以看出,思修這一科目最大的變化就在于增加的那個知識點: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這一變化反映了時代氣息和這一學科緊跟時代的腳步,及時跟進信息的特點。
關于第七章第二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本來,“自由平等觀念”“公平正義觀念”“權利義務觀念”都是社會主義法治觀念,但為什么沒有把“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和它們一起列為“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在去年就存有爭議,不僅在法律界、考研界、學術界,而且在邏輯理論上也說不過去,今年把該知識點與其他三個并列,既體現了邏輯性也表現了大綱的修訂于時代同步的特點與進步。
本科目是自從去年首次進入考研科目的。如何考?大家都是一頭霧水,經過一年的實踐檢驗,考生們也都認為這一科目其實不難考。首先,此科的內容比較基礎,也比較實際,對于廣大考生來說都不難理解。其次,該科進入考研科目,命題不會太難,主要是考一種情懷、一種情感,所以考試題目難度不會太大。最后,這部分內容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特別容易理解,在諸多知識點上不會晦澀難懂。
相關推薦:2011年考研大綱發布及解析專題·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