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任汝芬剖析2011考研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熱點(完整版)
二、大國關系與地區熱點問題
(一)大國關系
兩極格局終結是戰后國際格局的最重大的變化。各個大國為了適應這個變化,都在調整自己的對外戰略、對外政策和對外關系,大國關系中出現了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爭的新特點。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大國紛紛建立多種形式的戰略伙伴關系,中國的戰略思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1.中美關系
1997年10月底11月初,江澤民主席訪美,兩國領導人決定“共同致力于建設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1998年6月底7月初,克林頓總統訪華,繼續推動中美關系的改善。2002年2月,布什總統訪華,美中雙方致力于構筑“建設性合作關系”。2005年8月,中美之間首次戰略對話。新世紀以來,兩國元首舉行的會晤達18次之多,雙方高層接觸頻繁前所未有,大大增加了兩國戰略互信,推進了中美關系的改善和發展。中美戰略對話已成功舉辦五次,為兩國在政治層面進行戰略溝通提供了新的重要平臺。
2.中俄關系
蘇聯解體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解決了兩國關系的繼承問題。1996年4月,中俄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俄聯合聲明》,宣布發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2001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俄羅斯,同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堅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確定,為兩國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礎。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簽署《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2008年5月23日,胡錦濤在同來訪的俄總統梅德韋杰夫會談時就更好更快地發展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提出四點建議:第一,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加強相互支持。第二,深化務實合作,提高合作層次和水平。第三,全面推進人文合作,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第四,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戰略協作。
中俄雙方以有關兩國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經過多年談判,分別于1991年5月16日、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和《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上述三個協定一起將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2008年7月21日,中俄外長共同簽署兩國政府關于中俄國界線東段的補充敘述議定書及其附圖,這標志著中俄4300公里的邊界全線勘定。
3.中日關系
1978年8月12日,中日兩國締結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為雙方關系的全面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1998年11月,江澤民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正式訪日,雙方共同發表了《中日聯合宣言》,為兩國在新世紀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確立了行動指南。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被稱為“破冰之旅”),雙方同意努力構筑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被稱為“融冰之旅”),就構筑“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達成了共識。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被稱為“迎春之旅”)。2008年5月,胡錦濤主席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被稱為“暖春之旅”),這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10年后再次訪日,胡錦濤在會見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時就中日關系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第一,鞏固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第二,加強戰略互信。第三,深化互利合作。第四,增進兩國人民感情。第五,建立健全各領域合作機制。第六,擴大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雙方發表了《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2008年6月,中日東海問題達成原則共識,確定共同開發區塊。
4.中國同一些地區和集團的戰略關系
(1)中國同歐盟關系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歐關系持續恢復和發展,連續上了三個臺階:1998年1月,中歐領導人在第二屆亞歐首腦會議期間舉行會晤,決定建立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雙方建立面向21世紀的長期穩定的建設性伙伴關系;2001年雙方建立全面伙伴關系;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后,雙方決定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經過30年的發展,中歐關系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局面,處于歷史上最好時期。高層互訪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各級別政治對話與磋商機制不斷完善,有力推動了雙邊關系的健康發展。經貿關系發展迅速,經濟互補性更加突出。中歐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內涵日益豐富。中歐科技合作層次和質量提升,高科技領域合作成效顯著。中歐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空前活躍,特別是互辦文化年活動引起巨大反響。
(2)中國同東盟關系
中國也加強了與東盟的聯系,現已就10年內建立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達成協議,2005年4月20-21日,胡錦濤總書記訪問文萊,主張在中國與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框架下發展雙邊關系。 5.其他主要國家之間關系
俄羅斯與美國、西歐各國關系趨于穩定。蘇聯解體后,美俄關系進入蜜月時期,1994年雙方宣布兩國關系進入“成熟戰略伙伴關系的新階段”,但此后在北約東擴、波黑危機等問題上出現分歧,俄羅斯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不滿,開始調整對外關系,由親西方的一邊倒外交,轉向同時面對東西方的“雙頭鷹”政策,開展重視東方的全方位外交。1997年俄羅斯成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經過調整,俄羅斯與美國、西歐的關系趨于穩定。俄、法、德三國首腦建立定期會晤制度等。1998年,俄羅斯成為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正式成員。同時,冷戰時期一直處于緊張狀態的俄日關系也有了較大的改善,日俄之間領導人互訪,打破長期冷淡僵持局面,為改善兩國關系創造了條件。
這一系列高層對話和多種伙伴關系的紛紛建立,表明各大國在世紀之交以及進入新世紀的關鍵時刻,都在探索處理彼此關系的新規則,為建立一種面向21世紀的新型關系而努力。這種“伙伴關系”的特點是不對抗、不結盟、不針對第三國。“伙伴關系”的出現是一種進步。大國關系的調整是一種國際現象,目前它仍在繼續發展變化中。大國關系是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大國關系的調整即重新定位,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它既是世界格局多極化的一種表現,又推動多極化的發展。但是這種大國關系的調整還只是開始,大國之間的矛盾、分歧、沖突仍然存在,國際社會中霸權主義、冷戰思維仍然沒有退出舞臺,干涉別國內政的強權主義現象時有發生。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