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政治重難點預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含義: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后人對它的運用和發展,即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從廣義上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寧主義,還包括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思想淵源: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的優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成分,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把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科學。
3、在當代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4、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5、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第二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是否承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這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哲學派別的標準
3、在科學的實踐觀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是徹底的、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
4、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即它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可以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5、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6、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的區別,不在于它們是不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而在于前者的正確反映,后者的歪曲反映。各種意識,無論正確與否,都可以在客觀世間找到它們的“原型”
7、馬克思:“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有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8、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9、時空的絕對性是指時空的客觀性。時空的相對性是指時空特性的具體性與可變性
10、物質、運動、時間、空間具有內在統一性。其方法論意義: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11、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12、物質性: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直接現實性是實踐活動區別于意識活動的本質特征,是指實踐超出了主觀認識的范圍,能夠把理論轉化為現實;其造成的結果是:實踐高于認識。
13、實踐是人特有的對象性活動,構成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
14、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始終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納入了社會過程的物質交換關系,是具有社會性的物質交換關系。
15、正確的實踐觀點是理解人與自然關系、人與自然統一的關鍵。
16、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實踐的。構成社會的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推動社會運動的力量是千百萬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不斷進行的社會實踐。
17、唯物辯證法是關于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科學,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總特征。
18、系統具有整體性(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
19、事物的相互聯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使事物原有的狀態和性質發展程度不同的變化。運動變化的基本趨勢是發展。
20、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22、方法論意義: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堅持矛盾分析法,即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這是辨證認識的實質所在,也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主要方法。
23、和諧的本質就在于協調事物內部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發展的狀態。
24、分析矛盾特殊性,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地解決矛盾的關鍵。
25、矛盾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所謂看本質,抓主流,就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26、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其中,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其它事物的內在規定性。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關系表示的規定性。
27、質和量的統一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圍,度的兩端叫關節點或臨界點,超出度的范圍,一物就轉化為他物。
28、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
29、量變和質變相互依存、相互貫通:在實際工作中,要把遠大的理想目標和科學的求實精神結合起來,把敢想、敢闖的革命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結合起來。
30、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內在聯系,F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F象中有真象和假象,其中真象是從正面表現本質的現象,假象是從反面表現本質的現象。假象與真象一樣都是客觀的,現象不是反映而是表現本質。假象與錯覺不是一回事。
31、一切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本質決定現象,任何現象都是本質的表現。列寧:“本質在顯現;現象是本質的!
32、因果聯系是客觀普遍的,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因果聯系是復雜多樣的,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同因異果)、一果多因(同果異因)、多因多果(復雜因果)。
33、從本質上說,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
34、人們不能藐視規律,更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但人們可以認識或發現客觀規律,并利用這種認識指導實踐,達到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為社會謀福利的目的。不僅如此,人們還可以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使事物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
35、社會規律是通過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圖的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實現的。在社會規律中既存在著客觀制約主觀的關系,又存在著主觀制約客觀的關系。
36、社會歷史是有規律的,但是歷史事件卻是不可以重復出現的。
37、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是辯證統一的:首先,必須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其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為,人們通過自覺活動能夠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再次,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
38、主體選擇是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社會生活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的方向、目標、方式的選擇。其中,社會生活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是主體選擇的客觀前提,主體的利益和需要是選擇的內在根據。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