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過這個范
圍便是相對的了,這個范圍是指 ( )
A. 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 B. 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統一性
C. 物質和意識何者更為重要 D. 物質和意識何者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更密切
答案:A
【命題分析】從與意識的對立統一關系中去把握物質、規定物質,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世界本質的觀點的根本特點。列寧對物質作出了最本質的規定,指明了物質對于意識的獨立性、根源性,意識對于物質的依賴性、派生性。列寧關于物質的定義還表明,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本體論的范圍內指出它們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才具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便是相對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選項。
2.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大討論是一場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實踐之所以成為檢驗
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 ( )
A. 真理的主觀性和實踐的客觀性所要求的
B. 真理的相對性和實踐的決定性所預設的
C. 真理的屬性和實踐的功能所規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
答案:D
【命題分析】實踐之所以能夠作為真理的檢驗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首先,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既不能是思想理論本身,也不能是客觀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的橋梁——社會實踐。其次,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實踐的直接現實性的特點,是作為檢驗真理標準的主要根據,使它成為最公正的審判官,具有最高的權威。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選項。
3.近年來馬克思的《資本論》在西方一些國家銷量大增。列寧曾說,馬克思的
《資本論》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這本書使讀者看到整個資本主義社
會形態是個活生生的形態,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類社會作為一種活
的有機體,其“骨骼”系統是指 ( )
A. 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等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B. 與一定的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C. 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社會意識形態
答案:B
【命題分析】這道題考查的是對社會形態內容的理解。社會形態是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體。社會形態包括社會的經濟形態、政治形態和意識形態,是三者的歷史的、具體的統一。經濟形態是社會形態的基礎,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而,馬克思、列寧經常把“社會形態”與“經濟的社會形態”在同一意義上使用,說明“生產關系總和"是社會形態的本質方面。而豎立于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則是社會形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形態的表現。所以,經濟基礎是社會的“骨骼系統”,上層建筑是社會的“血肉系統”,上層建筑是經濟基礎的政治的和思想的表現形式。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選項。
4.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說道:“我認為,在人類的一切知
識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識就是關于人的知識。”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破
解了人是什么這一“司芬克斯之謎”,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 ( )
A. 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內在統一 B. 所有人共同屬性的概括
C. 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答案:C
【命題分析】人的現實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一個重要觀點。它告訴我們,人不僅作為“類”與動物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也存在本質區別;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而不是自然屬性;人的本質屬性表現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特別是經濟關系中;人的本質是變化、發展的,而不是永恒不變的。這一觀點強調了個人與社會的統一,要求人們從一定的社會關系包括階級關系中去認識和把握一定群體和個人的本質和作用。在一定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上或者不同的社會關系中,具有不同社會屬性的個人或群體,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C選項。
5.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是考察經濟生活運行的重要指標,假設某國去年的商
品價格總額為24萬億元,流通需要量為3萬億元,若今年該國商品價格總額
增長10%,其他條件不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 ( )
A. 4.2億元 B. 3.5億元 C. 3.3億元 D. 2.4億元
答案:C
【命題分析】貨幣流通規律,就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規律。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待流通的商品數量;二是商品的價格水平;三是貨幣流通速度,即一定時期內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周轉次數。前兩項的乘積就是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它們相互之間的數量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按照貨幣流通規律的公式,題干中給出商品價格總額24萬億,貨幣量為3億元,所以用24/3=8可計算出當年貨幣流通速度為8次/年。再根據題干中的已知條件,今年的商品價格總額為24+24×10%=26.4(萬億),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套進貨幣流通規律的公式,今年流通中的貨幣量就為26.4萬/8=3.3(次)。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C選項。
6.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政府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和調節的實質是( )
A. 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B. 維持資本主義經濟穩定增長
C. 消除或防止經濟危機的爆發
D. 提高資本主義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
答案:A
【命題分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各種不同的具體形式,其實質都是私人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機器來為其發展服務的手段,是私人壟斷資本為了維護壟斷統治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形式,是資產階級國家在直接參與社會資本的再生產過程中,代表資產階級總利益并凌駕于個別壟斷資本之上,對社會經濟進行調節的一種形式。根據對教材中這一標準說法的理解,本題正確答案是A選項。
7.某鋼鐵廠因鐵礦石價格上漲,增加了該廠的預付資本數量,這使得該廠的資
本構成發生了變化,所變化的資本構成是 ( )
A. 資本技術構成 B. 資本價值構成
C. 資本物質構成 D. 資本有機構成
答案:B
【命題分析】資本家投入到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資本,從自然形式上看,這種由生產的技術水平所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從價值形式上看,資本可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這兩部分資本價值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在資本的技術構成和資本的價值構成之間,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通常用c:v來表示。題干中生產資料價格的漲落會引起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但這種變化不是由資本的技術構成發生變化引起,所以不是資本有機構成發生變化。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選項。
8.1925年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指出,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
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 )
A. 沒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 沒有擴大民主主義宣傳
C. 沒有到群眾中做實際的調查 D. 沒有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答案:D
【命題分析】1925年,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ABC選項不符合題意,應予排除。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選項。
9.延安時期,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實踐論》、《矛盾論》,主要是為了克服黨
內嚴重的 ( )
A. 經驗主義 B. 冒險主義
C. 機會主義 D. 教條主義
答案:D
【命題分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具有嚴重教條主義傾向的黨的領導人,拒絕中國革命的經驗,否認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個真理,指責“調查研究”為“狹隘經驗論”,生吞活剝馬克思主義的只言片語,或唯共產國際的指示是從,使中國革命遭受了嚴重挫折。為了揭露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錯誤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澤東在《實踐論》和《矛盾論》等著作中,深刻闡述了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對黨的思想路線作了系統的哲學論證。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選項。
10.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黨制定和執行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是 ( )
A. 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B. 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
C.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D. 實現速度、結構、質量的統一
答案:B
【命題分析】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后,黨制定和實行了“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簡稱“四面八方”政策。1956年5月中央提出,我國經濟發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中共八大把它確定為今后我國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強調建設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既要反對保守主義,又要反對冒險主義。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實現速度、結構、效益、質量的統一是黨的2003年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選項。
11.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 ( )
A. 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 B. 以人為本
C. 統籌兼顧 D. 全面協調發展
答案:C
【命題分析】2007年,黨的十七大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C選項。
【考點對照】 陸衛明 常紅利主編《2009年考研政治考點解析》P198
常紅利編著《2009年考研政治互聯法復習指南》P55
常紅利編著《2009年考研政治互聯提綱與考點提示》P120
【考點對照】 陸衛明 常紅利主編《2009年考研政治專項試題》P19第34題
1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 ( )
A. 生產發展 B. 生活寬裕 C. 鄉風文明 D. 管理民主
答案:A
【命題分析】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選項。
1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是 ( )
A. 理論聯系實際 B. 解放思想 C. 實事求是 D. 與時俱進
答案:C
【命題分析】所謂精髓,對于某一理論而言,指的是能使這一理論得以形成和發展并貫穿其始終,同時又體現在這一理論體系各個基本觀點中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個理論成果,其精髓都是實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運用了這個精髓,才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創立和發展;另一方面,這個精髓,又體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理論成果基本內容的各個方面。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C選項。
14.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北京
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兩黨在新形勢下的首次會談,此次會議 ( )
A. 就促進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達成廣泛共識
B. 開啟了國共兩黨對話先聲
C. 發布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遠景》
D. 簽署了《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
答案:A
15.2008年9月25日,我國神舟七號航天飛船成功飛入太空實現的是( )
A. 載人飛行 B. 繞月探測 C. 天地對話 D. 出艙活動
答案:D
16.在2008年4月中旬舉行的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上,一舉成為第一大黨的是( )
A. 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 B. 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
C. 尼泊爾大會黨 D. 尼泊爾民族主義黨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