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和邏輯結構:
1、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思想
(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及主要矛盾;
(2)、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條件。
2、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1)、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
(2)、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
(3)、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關系。
3、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總結
(1)、對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下面我們將重點和難點進行詳細講解:
一、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思想
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這個人民共和國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帶有過渡性質的社會,而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它屬于社會主義體系。新民主主義社會中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非社會主義因素。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經濟上實行以國營經濟為主導的包括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政治上實行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文化上實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方針。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在解決土地問題之后,國內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通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中國社會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必須有相應的各方面條件:1、物質基礎和經濟條件;2、政治保證;3、國際因素。
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以“一化三改”為核心內容的總路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2、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總路線的兩翼。
工業化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和目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工業化不可缺少的條件和手段,二者互相聯系,互相促進,體現了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路線。
其實質是要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解決所有制問題。
三、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總結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特點和經驗:
1、采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逐步把個體農民引導到互助合作的道路;
2、結合中國農業的特點和農民的習慣,創造了由互助組到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社,再到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社的過渡形式;
3、在合作化過程中,實行了正確的階級政策,對待富農經濟,采取了由限制富農剝削到逐步消滅富農經濟的政策,把消滅剝削階級同改造剝削者結合起來。
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特點和經驗:
1、采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
2、創造了由帶有社會主義因素的手工業生產小組到半社會主義性質的供銷合作化,再到社會主義性質的生產合作化的過渡形式;
3、通過耐心說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國家援助的辦法,提高手工業者的社會主義覺悟,引導他們在自愿的基礎上聯合起來;
4、規定了為農業生產服務,為服從生活服務,為出口貿易服務的手工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方針。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主要特點和經驗:
1、嚴格區別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的界限,采取不同措施。
2、創造了在工業中實行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在商業中經銷代銷等低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在發展到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保證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把對企業的改造和對人的改造結合起來,實現了消滅剝削制度、剝削階級和團結、教育、改造資本家,使其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雙重目的。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1、標志著我國已經基本上消滅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為生產力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2、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關于和平贖買和國家資本主義的學說。
3、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創舉,也是毛澤東思想在社會主義時期的重要發展。
下面來看幾道歷年真題:
2001年真題:我國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經驗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礎上,不失時機地引導個體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
C、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農村集體經濟體制
D、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農業生產責任制
E、采取從互助組到初級合作社到高級合作社的逐步過渡形式
分析:“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農村集體經濟體制是60年代才有的,可以排除C選項。農業生產責任制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正式提出的,選項D也可以排除。
由上面的講解,我們知道A、B、E選項都是正確的說法。所以正確答案是A、B、E.
2002年真題:中國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在利潤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統籌兼顧
B、勞資兩利
C、公私兼顧
D、四馬分肥
分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途徑,用“和平贖買”的方式,逐步把資本主義私人所有制改造成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建國以后,我國對官僚資本采取無償沒收的政策,對民族資本則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過渡形式。在利潤分配上實行當時所說的“四馬分肥”,即國家所得稅、企業 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資方紅利各占1/4,企業利潤大部分歸國家和工人。所以這一題的正確答案是選項D.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