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試的主觀題經常考到對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精神的領會,下面對胡錦濤的部分重要理論觀點的解讀進行歸納整理,便于考生識記,使考生在做主觀題時做到心中有數。
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講話對主題主線的重大戰略意義作了新的闡釋,充分表明貫徹主題主線不是一個局部性問題,也不僅僅是對經濟工作的要求,而是影響改革開放興衰成敗、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問題。這一論斷的提出,有助于我們站在我國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凝聚貫徹主題主線的共識,有助于我們站在國家宏觀戰略層面謀劃貫徹主題主線的舉措,有助于我們從全局出發,動員各方力量,形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
二、始終把政治體制改革擺在改革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論斷,不僅表明我們黨對政治體制改革始終高度重視,也體現了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堅定決心。
三、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這段論述,明確了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和要求。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尊嚴、權威,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這是我們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和基本思路。
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把握時代和形勢發展變化、積極回應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講話對這一戰略決策的時代背景、實踐依據和重大意義作了進一步概括。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許多國家都把加快文化發展作為國家基本戰略。隨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提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任務的提出,反映我們黨堅持用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的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五、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一論斷,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目標和內涵,揭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屬性,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三個面向”,要求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立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積極適應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現實,積極吸收借鑒各國優秀文化成果,并以前瞻視野科學把握文化未來發展的趨勢。“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表明社會主義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弘揚,是對文化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是對人民大眾生活的反映,以服務人民大眾為基本價值取向。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二為”方向,堅持“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原則,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
六、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我們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著眼點,是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我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都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夠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在于它反映了人民對新生活的期待,把社會主義真正建立在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基礎之上。這一論斷,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七、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是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妥善協調利益關系、廣泛調動積極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本質屬性。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們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極大努力,取得明顯成效。同時,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強,對加快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的期盼也在提高。我們必須繼續加強工作,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保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這一論斷,深化了我們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地位的認識,對于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推進各項事業科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講話強調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這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路新要求,必將有力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九、新形勢下黨所處歷史方位和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組成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是科學把握黨情作出的新的重大判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一個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與此同時,黨員隊伍組成結構也發生重大變化,黨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黨組織的覆蓋面不斷擴大,來源構成日趨多樣。這一論斷,對于我們在當前復雜多變形勢下深刻認識黨的建設來自內部的考驗和外部的風險,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政權意識、憂患意識,從實際出發加強黨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十、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講話從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的結合上,深刻分析了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明確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強調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制度等“五大建設”,著力抓好堅定理想信念,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積極發展黨內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堅定不移反對腐敗,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等重要任務,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深刻總結了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新鮮經驗,深化了我們對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