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GDP增速存在向下微調可能,未來經濟發展要追求質量與效益并重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關系,不能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抓住機遇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焦點1 “合理增長”意味著什么?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態,意思是增長是發展的前提,但是發展不能簡單等同于增長。比如,GDP不是發展的唯一指標,但是要發展也不能不要GDP。
從經濟穩定發展來看,保就業需要7.2%左右的增長。預計明年7.5%的目標是比較合理的,這樣的目標能夠做到速度和質量的統一。目標確定后,能夠增加政策的應對性和靈活性,從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既不會過熱也不會過冷。
此前高層曾多次表態“不以GDP論英雄”。在考核地方時可以降低GDP權重,提高其他因素的權重。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目前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追求GDP高增長的導向,中央層面認為這是不正確的。實際上,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如果不顧增長的質量,會帶來環境問題,舉債太多也會產生風險。
合理增長意味著,強調要不帶來后遺癥的速度,暗示GDP增速存在向下微調可能,明年增長目標可能定在7.3%。這意味著,明年經濟可以不用進行額外的財政和貨幣的刺激。
調低GDP增速對于糾正地方政府單純追求GDP有積極的作用,中央表態后,還要關注如何落實到地方。 新京報記者 李蕾
焦點2 “不帶來后遺癥”意味著什么?
經濟學家華生:不帶來“后遺癥”是首次接地氣的提法,這意味著未來經濟的發展要追求質量與效益并重,不再片面追求高增長,不再把GDP放在首位,而是要調整落后產能,防止出現片面增長造成的環境成本上升。
過去重GDP增速的發展模式,帶來了產能過剩、以霧霾為代表的環境污染等后遺癥。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不再要GDP增速,因為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預計明年GDP增速定在7.5%左右,與今年基本持平。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不帶來后遺癥的增速,其實是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關系。過去的GDP增長主要是投資驅動,而投資主體往往是政府,這樣的發展模式造成了大量地方債務、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等問題。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這是新的提法,意味著未來的經濟增長會更加合理,將保持7%-7.5%的合理區間。未來經濟要可持續健康發展,又要保證就業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盧鋒:不帶來后遺癥的提法,是本次會議的亮點之一,具體而不寬泛。意味著我們既要合理的增長速度,又不要過于擴張。
“后遺癥”說明地方債務高筑等金融風險、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等問題不是馬上能解決或消化掉的,而是意味著需要過一陣才會消化掉。
編輯推薦:
名師任燕翔指導2014考研政治命題趨勢及沖刺備考·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