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年人 權益保障法》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法特別新增“常回家看看”等內容;9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強調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所以,“學習道德模范”是2014年考研政治命題的熱點。文都網校在深入研究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精神和大綱解析的基礎上,預測一道關于“學習道德模范”的材料分析題,希望能對即將參加考試的考生帶來幫助。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長。”今天是傳統重陽佳節,這是一個共享天倫的節日,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一樣,皆是家族傾室而出。《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2013年的重陽節也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出臺以來的首個法定“老年節”,敬老愛老是人倫親情的永恒主題。
近日,全國假日辦就放假安排向社會征集意見,不少網友趁勢建議將重陽節定為法定假日,讓子女陪陪老人,方能更好地實現“重陽敬老”的意義。除了“常回家看看”已入法,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用人單位應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據此,有媒體調查,大部分年輕人愿意回家過節,但老年節并非法定假日,許多人忙于上班無法陪伴父母。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民俗專家高巍認為,應讓節日喚起敬老傳統,讓大家去參與,體會節日的魅力。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沒時間”是最要命的理由。沒時間,就不能陪父母;沒時間,就不能合家團圓;沒時間,就不能盡孝道……說來說去,一切都是時間惹的禍。這樣的說辭,在推動節日制度轉身層面,確實也是鏗鏘的民意,但如果以此推脫敬老責任和贍養義務,則顯然不是個好主意。
一句話,不是非要等到老年節才想到探望父母這回事。
傳統孝道在時光的河流上,從來就不會因為“沒有時間”而折戟。再遠的路、再高的山,總擋不住親情的腳步。反言之,即便給出一天假日,就真能讓天下兒女都為爸媽“刷刷盤子洗洗碗”?有了時間,他會說沒錢;有了時間有了錢,他還會說沒心情……爭取休息休假權是一回事,恪盡人倫之孝是另一回事,這兩者之間不能互為因果。不然,假日就成了規避義務的借口。
事實上,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并不在于重陽這天怎么過。10月9日,北京豐臺一位77歲的陳老太將兒子告上法庭,堅持要求和兒子同住,爭取精神贍養;而有媒體做的隨機調查顯示,對于最想要的重陽節禮物,九成父母的希望只是與子女見見面、聊聊天。回不了家,電話問候總不是難事;沒有敬老假,隔三差五給父母買點禮物也不需要法律批準……即便重陽這一天忘了父母,只要360多個日子始終牽掛,形式又有什么要緊的呢?
重陽不是一個熱鬧的節日,連商家都懶得在上面花心思;但重陽又是一個窺見人性的日子,因為父輩將最美好的時光都虛擲在我們的成長里。“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不是非要等到老年節才去探望父母,盡心方能安心,盡孝出于本性,因為有一天,我們遲早也會成為他們。
——《光明網》(2013年10月13日)
材料2
9月26日,習近平26日下午在北京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強調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習近平指出,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強調,長期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要求,不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時代新風,中華大地涌現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全國道德模范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你們或充滿愛心、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舍生忘死,或誠實守信、堅守正道,或敬業奉獻、虔誠勤勉,或孝老愛親、血脈情深。你們的高尚品德,溫暖了人心,感動了中國,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道德建設,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新華網網》(2013年9月26日)
(1)請結合材料1回答,如何理解“不是非要等到老年節才想到探望父母這回事”?(4分)
(2)請結合材料2回答,為什么加強道德修養需要自覺向道德模范學習?(6分)
【考查考點】
思修法基——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加強道德修養需要自覺向道德模范學習。
【答題思路】
這道題是關于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和加強道德修養需要自覺向道德模范學習的材料分析題。2013年7月1日,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該法新增“常回家看看”等條款內容;9月26日,習近平在接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時指出,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撐。所以,“學習道德模范”是2014年考研政治命題的重點。
回答第一問有三個步驟:首先,要寫出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的內容。關鍵詞:“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1分;其次,法律和道德屬于兩個范疇。良好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需要長期養成。同時需要媒體網絡、社會輿論的力量長期宣傳道德模范的優秀事跡,引導向善向上的“正能量”,繼承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氣。關鍵詞:“道德模范的優秀事跡、正能量”。1分;第三,全社會應讓老年節喚起敬老傳統,讓大家去參與,體會節日的魅力。關鍵詞:“敬老傳統”。1分。
回答第二問首先要總述,社會實踐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道德人格的重要因素。關鍵詞:“社會實踐、道德品質、道德人格”。1分;然后,分別論述,加強個人品德修養要自覺向道德模范學習。關鍵詞:“個人品德修養、向道德模范學習”。1分。第一,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精神。關鍵詞:“典范、時代精神”。1分。第二,道德模范是在社會上豎起的一個標桿、一面旗幟,是在群眾中提倡的一種導向、一種追求。關鍵詞:“標桿、旗幟”。1分。第三,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夠帶給人以極大的精神鼓舞,推動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關鍵詞:“典型形象、精神鼓舞”。1分。
【參考答案】
(1)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1分)
法律和道德畢竟屬于兩個范疇的東西,法律需要明示、有操作性、違法必究;道德則是靠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規范,必須通過教化、風俗、輿論等辦法去實現。良好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需要長期養成。同時需要媒體網絡、社會輿論的力量長期宣傳道德模范的優秀事跡,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形成合力,引導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從而使全體人民很好繼承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氣。(1分)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非常講求父慈子孝的國度,敬老愛老是人倫親情的永恒主題。老人對社會作出了貢獻,又為撫養和教育晚輩付出了心血,當他們年老體弱時,理應得到社會、子女及家庭成員的尊重與回報。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即經濟上的必要幫助和精神上的關心照顧。所以,全社會應讓老年節喚起敬老傳統,讓大家去參與,體會節日的魅力。(2分)
(2)道德修養并不是脫離實際的閉門思過,而是與社會實踐相聯系的個體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華。與社會實踐相聯系,是進行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因此,道德修養要與道德主體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活動相聯系,與道德主體具體的道德行為相聯系,與道德主體的全部道德實踐過程相聯系。不參加社會實踐,不在社會實踐中努力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就不可能培養出優良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道德人格。(1分)
在實踐中加強個人品德修養要特別注意自覺向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學習。(1分)第一,道德模范是自覺踐行社會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精神。(1分)第二,一個道德模范,就是社會上豎起的一個標桿、一面旗幟,就是在群眾中提倡的一種導向、一種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為,真實、具體地再現了優秀的道德品質,給人以鮮活、直觀的印象,深化了人們對道德力量的理解與認同,構成了個體在道德實踐過程中的標準與參照。(1分)第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夠帶給人以極大的精神鼓舞與心理感染,對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1分)
以上是預測的2014年考研政治關于“學習道德模范”的材料分析題,同時對考查考點、答題思路、參考答案做了詳細解析,希望廣大2014年考生予以借鑒。祝各位考生復習順利!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