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治理建設是凈化網絡空間的關鍵環節,事關網絡輿情傳播正能量的大局。新階段,網絡謠言、雜音時有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進程。所以,網絡治理建設是2015年考研政治復習的重點。文都網校在深入研究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精神和大綱解析的基礎上,總結一道關于網絡治理建設的材料分析題,希望能對2015年考生起到方向性的指導作用。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近年來,網絡成為謠言傳播的重災區,給社會造成了很大危害。和傳統謠言相比,網絡謠言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虛擬和真實的界限更為模糊,個人尤其是一些網絡名人的影響力更為突出。
從社會學角度看,謠言是“群體在說話”,它顯示了社會大眾或某個群體的某種認同、焦慮或求證的需求,網絡謠言也是如此,它是社會矛盾的“顯示器”和“放大鏡”,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面對謠言,有的官員采取官僚主義態度,凡事先入為主,高高在上,對謠言不作調查研究,不了解群眾的關注點,不重視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有的采取形式主義態度,對謠言不作具體分析,不考慮群眾的情緒,過分依賴“萬能式”官話、套話,回避群眾質疑,遇到矛盾繞開走,缺乏負責精神和創新意識;更有甚者,面對網絡上的質疑信息和群眾意見,不是深刻審查自身,而是揮動“謠言”大棒阻塞言路,甚至不惜動用手中權力制造“官謠”來為自己開脫,結果給黨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巨大傷害。對于這些問題,很有必要在踐行群眾路線過程中仔細查擺,認真解決。
在踐行群眾路線中治理網絡謠言,就是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首先,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對網絡謠言的認知和態度。謠言的力量,常常不在于謠言文本本身,而在于謠言傳受者對它的認知和態度,只有到群眾中去深入調研,才能夠了解這種認知和態度,進而對謠言作出正確的研判和應對。其次,開展網絡教育活動,提高群眾的媒介素養。通過教育活動,讓群眾不斷了解網絡謠言傳播的新渠道(如微博、微信)、新方式(即時、互動傳播)、新面孔(如名博、“大V”),了解謠言所指代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復雜關系,提高群眾對謠言的辨識能力和“免疫”能力。再次,積極組織群眾,構建大眾媒體、各組織的媒體以及個人網絡媒體的全方位、立體化反謠言傳播網絡,形成對謠言的群防群治格局。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相關部門、組織的謠言治理舉措就能得到強有力的支撐。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4年1月2日)
(1)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2)目前,我國治理網絡謠言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考查考點】
思修與法基——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則
【參考答案】
1.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們在網絡生活中為了維護正常的網絡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是社會公德規范在網絡空間的運用和擴展。大學生應當積極倡導網絡文明,堅持文明上網,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上網習慣,在網絡生活中加強社會公德自律:
第一,正確使用網絡工具;第二,健康進行網絡交往;第三,自覺避免沉迷網絡;第四,養成網絡自律精神。
2.《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的立法目的是興利除弊,促進我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具體措施主要有:一是促進網絡發展與加強監管相結合的原則。制定和實施網絡法律規范的目的是維護和促進網絡的健康發展。監管網絡上各種活動、制裁網絡上的不法行為,不應最終束縛信息網絡的發展;二是信息自由與社會公共利益有機結合的原則。從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功能出發,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對網絡上的自由進行必要的限制;三是與現代網絡發展相適應、與傳統法律規范相協調的原則。網絡法律規范的制定和實施既要針對網絡的特點作出新的規定,又必須與傳統法律規范相協調。
以上是文都網校總結的關于2015年考研政治網絡治理建設的材料分析題,同時對考查考點、參考答案做了詳細解析,希望廣大2015年考生予以借鑒。祝各位考生復習順利、學習進步!
溫馨提示:
為了幫助廣大研友更好更及時地了解全國考研最新信息,請持續關注“考試吧考研網(www.top-99.com.cn/xueli/kaoyan)”點擊收藏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