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學們想問我們,在平時練習和最后實戰中有什么特別重要卻會被忽視的因素,那毫無疑問是“設問”。文都考研的政治老師在和同學們交流的過程中,發覺大部分同學主觀題關注材料,客觀題關注題肢,設問往往就被無情的忽視了。按理說,設問中包含著最明確的答題角度,最完整的答題范圍,應該是我們同學最為關注的部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下,設問中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細節。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那些被忽視的答題角度。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明明設問已經清楚告知答題角度,同學們直接作答即可,還是有些同學會按照慣性思維去材料里找答案。例如:
【2011.14】 理想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理想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在現實中有多種類型。從層次上劃分,理想有( )
A.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和職業理想
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這道題的設問已經很明確的問了“從層次上劃分,理想有( )”也就是說這種劃分使得理想有高下之別,很顯然選D。材料里面其他的話就不用多分析了。
第二個要說的是有些設問中已經把答題的材料和角度全部給出,那么我們直接根據設問作答即可,連去材料里分析與原理相關的語句的功夫都可以省了。例如2011年35題(1)“從‘打橄欖球’和‘唱大合唱’的形象比較中,說明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點。”這道題的設問角度很明顯就是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點,而對應材料就是“打橄欖球”和“唱大合唱”的比較中。同學們一方面要答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點,這是一個比較基本的考點,作答起來并不困難,另一方面用西方政黨制度來對比即可。
最后要說的是有些設問問得似乎很懸,看起來作答難度很大,但只要我們對它稍作轉換就可以大大降低其作答難度。例如2014年35題(1)“如何看待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中國式奇跡’與‘中國式難題’?” 這個設問中“奇跡”與“難題”對應出現,轉化一下實際問的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問題”。另外該設問的方式是“如何看待”,這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設問方式,我們可以把它化解為三個方面,即“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這樣一轉化,這道主觀題的答案角度就很明晰了。
如果我們在平時練習的過程中就養成多關注設問中的細節的好習慣,在分析設問上多下工夫,才能夠抓住大部分題目答題命脈。
考研題庫【手機題庫免費下載】 | 搜索公眾微信號"566考研"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