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同學們你們是怎么復習政治主觀題的,這似乎是個不用問的問題,無非就是從設問到答案唄,認真的同學最多中間多一個步驟就是自己想想答案。如果我們再追問下去,從設問到答案這中間有什么困難嗎?大多數同學們會說想不出來。是的,“想不出來”確實是個尷尬的問題,更多時候我們又會把想不出來歸結為背得不好。其實,“想不出來”往往是因為你都沒有好好去想過。那么,我們就來探討下主觀題解題技巧之化繁為簡。
近年來,政治考研的主觀題設問變得越來越繁瑣,如果我們不能對這些設問進行化繁為簡,而是看到設問就急于得出答案,無形中就增加了這道題的思考難度。如果我們在審題時,放慢速度,先對繁瑣的設問進行處理,那么往往會事半功倍。
我們通過真題來看下如何做到化繁為簡。2013年34題第(1)問: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設計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兩事例所體現的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化簡的設問,首先我們就抓住了關鍵點“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認識主體是指人,能動作用指的是人在認識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特點,即目的性、計劃性和創造性。“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吧”和“把自己想象成老人”只是這種能動作用的具體體現,即通過“孩子”和“老人”不同主體認識特點的不同體現出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的重要作用。
我們再來看一個更為繁瑣的設問,2011年36題第(2)問: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社會變革的歷程,說明“主義”和“信仰”是怎樣成為“力量”的?猛地一看,同學們可能會被這三個引號為難住。再一想,“主義”“信仰”指的無非是馬克思主義,而“力量”即是指現實的實踐。那么,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如何變成中國實踐的呢?這似乎又是一個難以下手的問題了。其實,你只要關注到前面的說法“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社會變革的歷程”,當你把這個“歷程”描述清楚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回答好了理論是怎么變成實踐的。
可見,如果能利用好化繁為簡的方法來分析設問,就能夠在解答政治主觀題時找到準確的思維起點。如果我們在平時練習時就有意識的養成仔細分析設問的習慣,也就能在面對真題時做到真正的化繁為簡。
考研題庫【手機題庫免費下載】 | 搜索公眾微信號"566考研"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