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五)改革特點:①大膽探索,勇于創新②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第一、二次革命不同:①條件②內容與對象③革命形式與手段④目標。相同: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
①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從引起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來看,從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化、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來看,改革的作用和意義不亞于革命。
②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的作用)
③改革的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15,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已經考)(五)
①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相互促進、相互統一。②發展是目的,改革為發展提供動力,發展為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③穩定是改革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和保證。④同時也只有通過改革和發展才能解決社會矛盾,為穩定打下基礎。
16,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六)
1、全面理解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本質:以人為本)
①科學發展觀內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五個統籌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②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③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2、“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1)五個統籌:①按照統籌城鄉發展,②統籌區域發展,③統籌經濟社會發展,④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⑤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2)“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
①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②增強企業活務和競爭力,③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④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⑤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3、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
4、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1
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5、我國發展戰略的特點:戰略重點:①農業;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學。
①既有雄心壯志,又堅持實事求是;②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③注重社會全面進步;④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7,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六)
①新型工業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經濟發展道路。
②基本特征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③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18,鄧小平同志關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六)
(1)鄧小平關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
兩個大局:“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2)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07年新加)
①實施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是指堅持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
②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07新改)★★
①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料;農村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農業為經濟建設積累資金;農業為其他部門提供勞動力資源。
我國產業結構現存的主要問題:①農業基礎薄弱;②工業素質不高;③第三產業發展滯后,一、二、三產業還不協調。
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要發展現代農業;二要增加農民收入;三要改善農村面貌;四要培養新型農民;五要增加農業和農村投人;六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③促進城鎮化發展,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原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
(4)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速度、結構、效益、質量的統一
①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是指由粗放型經濟增長轉變為集約型經濟增長。粗放型增長是依靠增加要素的投人實現經濟增長;集約型增長是靠提高要素質量和使用效率實現經濟增長。
②速度、結構、效益、質量是辯證的統一,互為條件、互相促進。有效益才有實在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有效益。結構合理與提高效益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持續的經濟增長只有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結構合理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質量是根本保證,沒有質量就不會有效益。
19,實施科教興國★★(六)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內涵:①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成為最重要的變革力量;②在生產力諸要素中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力量;③科學技術在知識經濟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科教興國戰略的內涵。
①科教興國戰略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②教育是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③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
④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⑤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
21,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實施意義,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07新改)
①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要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②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
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人、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
④這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