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創舉之一,也是考察的哲學熱點,考研沖刺階段復習,考生需要把重要知識點串聯起來,縱深復習,下面是對唯物史觀部分的幾個重要考點做的總結,大家梳理梳理。
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統一于生產方式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就是社會的基本矛盾之一。
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滿足自身需要的物質力量,表示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在考研中對應的就是2014考研的大熱門——生態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4月海南調研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一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生產力高度的提法與生產力的內涵是一致的。事實上生產力就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能力。因此對應實踐的三要素,生產力有三個基本要素:作為媒介的勞動資料、作為客體的勞動對象以及作為主體的勞動者。毋庸置疑,勞動者是三個基本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現代社會勞動者能力大幅提高,原因仍然在于標志能力水平的勞動工具——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和集中體現。
生產關系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客觀的物質利益關系,并不是人們的主觀愿望。就比如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雇傭與被雇傭,這是客觀的,無產者必定被雇傭,這是客觀無疑的,他們選擇被誰雇傭是他們唯一的自由。
狹義的生產關系中,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決定著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以及產品分配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決定性的,是區分不同生產方式的客觀依據。因此,分析社會的根源都要著重于生產資料所有制,上文中所提及的雇傭關系根源是所有制正是這一點的體現,在政治經濟學中,我們也會學習到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也是落實到了所有制上,既然商品經濟是以私有制為基礎,其基本矛盾就是生產商品勞動的私人性和社會性即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兩重性之間的矛盾。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與變化,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尤其是當生產力被生產關系束縛時,這種反作用尤為突出。反作用的好壞歸根到底還是由生產力決定的,取決于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狀況。生產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所以作用好壞全在于能否推動生產力發展。
掃描二維碼關注"566考研"微信,獲取最新沖刺資料、真題答案、保過課程!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