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周就要參加考試了,相信很多考生依然在緊張的備考中。政治是很多考生比較擔憂的一門科目,考研名師劉老師特意為考生總結了最后一周的分析題預測。希望對考生的最后沖刺有所幫助。
1.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出發,分析我國為什么會出現環境問題?
(1)實踐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關系。實踐是使人與自然分化與統一的前提,構成了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正確的實踐觀點是理解人與自然關系、人與自然統一的關鍵。
(2)之所以會出現環境破壞問題,正是由于人們沒有形成正確的實踐觀點,沒有正確認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導致了錯誤的實踐活動。可以說,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主要是因為人們不合理的實踐方式。我們應尊重客觀規律,并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事正確的實踐活動,合理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2.從辯證法角度分析,如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1)唯物辯證法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世界,認為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性。聯系是指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聯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實現的。
(2)我們要確立整體性、開放性的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促進人類世界的共同發展。
3.從矛盾分析法角度說明,如何把“危機”轉化為“機會”?
(1)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相互包含、相互滲透,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以實踐為基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有利條件,實現由危機向機會的轉化(由XX向XX的轉化),使事物得到發展。
4.我們應如何處理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各個方面各有其特點。我們應承認矛盾、正視矛盾,勇于解決矛盾,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從同一中把握對立,從對立把握同一,正確分析并解決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我們在處理問題時,應該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適當的方式解決不同的矛盾和問題。
(2)在實踐和認識中,始終存在著主觀和客觀的矛盾。人的認識能力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所以出現失誤和問題是難免的。我們應堅持認識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充分發揮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將主觀認識同特定歷史階段和特定條件的客觀實踐相結合,形成正確合理的實踐觀點,促進實踐的成功發展。
5.為什么說成功和失敗之間從來不是一道鴻溝?我們應如何處理它們的關系?
(1)真理和謬誤、成功和失敗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真理中包括著某種以后會暴露出來的錯誤方面或因素,錯誤中也隱含著以后會顯露出來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我們應該以實踐為基礎,堅持真理、修正謬誤,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方式,創造有利條件,將失敗轉化為成功,使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轉化。
6.如何從馬哲角度理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1)人的本質在于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認識與實踐的主體。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并且內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2)創新包括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勇于實踐,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學會辯證思維,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創新。
7.“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依據及其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整體,它既包括戰略目標,又包括戰略舉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戰略舉措。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了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愿望期盼,是為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實踐新成果,是對黨治國理政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豐富發展,集中體現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行動綱領。
8.在實施互利共贏的戰略中如何看待命運共同體意識?
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主要是在更好地促進中國自身發展的同時,兼顧各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正當利益,切實承擔起相應的國際責任。命運共同體意識,是確立互利共贏的思想基礎。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各國共同發展了,世界才能更好發展。互利共贏倡導各國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自身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不斷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
9.如何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
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經濟規模決定的實際增量依然可觀。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在經濟新常態下,政府積極推動職能轉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共同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
要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需要做到:一是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發展理念變革、模式轉型、路徑創新的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轉變;二是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四化同步發展;三是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四是必須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10.如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1)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2)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具體主要有:一是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三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四是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
掃描二維碼關注"566考研"微信,獲取最新沖刺資料、真題答案、保過課程!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