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吧整理:2017年考研政治之“G20”考點及考題匯總
9月的杭州,世界矚目。
“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幾天來,從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到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從G20杭州峰會開幕式,到閉幕后的記者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圍繞峰會主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把脈世界經濟,向世界傳遞“中國主張”和“中國信心”。
(習近平在杭州出席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馬占成 攝)
從各種奇思妙喻,到眾多詩詞典故,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的很多妙言警句,不僅立足當前,而且著眼未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蘊含深意的“濟世良言”。
創新——用創新鑰匙打開增長之鎖
創新重要,很重要,極其重要。為什么? 因為新,就意味著生機,不新則意味著消亡。
(杭州余杭倉前的夢想小鎮內景。新華社記者李賀 攝)
創新,是中國提出的G20杭州峰會主題中排在首位的關鍵詞,也是中國五大發展新理念之首。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多次提到創新,足見其重要性:
“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這一妙喻,借鑰匙和鎖彼此間的唯一性和關聯性,生動形象地闡明了創新對當前世界經濟的重要作用。
“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從反面論述不創新、不改革的消極后果。對一個國家如此,對世界經濟來說也是如此。
“抓住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中國用自身的實踐告訴世界,中方把創新增長方式設定為峰會議題,目的就是要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
活力——不走以鄰為壑老路開創合作共贏新途
開放帶來活力,活力促進增長。活力為什么重要?殘酷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閉關鎖國的危害。
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多次警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風險,呼吁推進開放,打破壁壘,構建更有活力的世界經濟。很多表述意味深遠:
“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重回以鄰為壑的老路,不僅無法擺脫自身危機和衰退,而且會收窄世界經濟共同空間,導致‘雙輸’局面。”
“保護主義政策如飲鴆止渴,看似短期內能緩解一國內部壓力,但從長期看將給自身和世界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道理就說到這兒,開放還是封閉?自然清楚明白了。
“輕關易道,通商寬農。”——巧妙用典,用古代智慧詮釋開放要義,并點名今天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路徑。
“二十國集團應該堅決避免以鄰為壑,做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恪守不采取新的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加強投資政策協調合作,采取切實行動促進貿易增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孤立主義只能扼殺經濟活力,唯持開放心態,才能清除淤堵,讓世界經濟河流的水活起來。
聯動——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合則利,分則弊,這是自古顛撲不破的道理。
對于聯動,習近平主席在峰會的不同場合都有論述:
“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也是東方文明的精髓。”——這句話,闡明中國愿意與國際社會精誠合作的立場。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 ——“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話語含義深遠,現在世界經濟用“驚濤駭浪”來形容很貼切,同在一艘大船上的伙伴們必須勁兒往一處使,才能闖關奪隘。不能只管自家那點事,不能“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這句話贏得現場熱烈掌聲,表達了與會者對中國胸懷、中國眼光的認同和贊賞。
“二十國集團就宛若一座橋,讓大家從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這是一座友誼之橋,通過這里我們把友誼的種子播向全球。這是一座合作之橋,通過這里我們共商大計,加強協調,深化合作,謀求共贏。這是一座未來之橋,通過這里我們同命運、共患難,攜手前行,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
——充滿詩意的講話,表達了全世界期待杭州峰會這座橋,將中國與世界、東方與西方、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緊密相連的共同心聲。
包容——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讓全世界都過上好日子,G20責無旁貸。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與世隔絕的孤島。同為地球村居民,我們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
“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 ”
—— 中國用行動告訴世界: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會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致力于全球均衡可持續發展,讓其他伙伴們也進入全球治理的“朋友圈”,讓全球治理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著辦,全球經濟增長的蛋糕大家一起分著吃。
“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平等相待,既把自己發展好,也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講話描繪了全人類“和和美美”的美好藍圖。
行動——要當“行動隊”不做“清談館”
二十國集團要在全球治理中發揮引領作用,承諾固然重要,行動力更將決定成敗。
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都提到行動的重要性:
“行勝于言。”“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 ——"行勝于言"正是實干精神的體現。"行勝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實,以行證言。要做到“行勝于言”,還必須“知行合一”,強調對事物道理的認知和執行必須合二為一。
“承諾一千,不如落實一件。我們應該讓二十國集團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坐而論道”一向為有志者詬病。“行動隊”VS“清談館”,這樣的妙喻如同吹響了二十國集團成員一致行動的集結號。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這一古代諺語,引出“小智”“大智”的辯證法,呼吁推進全球治理長效機制建設,啟迪人們更深層次思考世界的未來。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只要我們堅持同舟共濟的伙伴精神,就能夠克服世界經濟的驚濤駭浪,開辟未來增長的嶄新航程。”——這句古詩詞,既指明未來世界發展要勇立創新的潮頭,也宣示改革攻堅的決心,展示了大無畏的奮進氣慨。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G20杭州峰會雖已落幕,但從錢塘江畔出發,新的航程已經開啟,如奔騰不息的時代潮流,引領世界經濟航船再次揚帆遠航。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