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考研政治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部分新增的知識點,可以說也是今天的考察熱點,出題的可能性很大,考生要注意理解,建議大家可以從三點入手了解復習,看下文: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么?
今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了詳細解釋:
1.供給與需求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
——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
2.供給側與需求側
——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
——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稅收、財政支出、貨幣信貸等來刺激或抑制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要求
(1)基礎:“結構性”十分重要
——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是這樣說的。“結構性”3個字十分重要,簡稱“供給側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結構性”3個字。
(2)重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3)根本: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
——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4)主攻: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5)本質:深化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二、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改革供給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有兩個:
1.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30多年來,盡管遇到各種困難,但我們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奇跡。
然而,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
(1)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
(2)經濟發展面臨結構調整節點;
(3)經濟發展面臨動力轉換節點;
2.供給側成主要矛盾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比如:
(1)我國一些行業和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國內龐大的市場沒有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2)我國農業發展形勢很好,但一些供給沒有很好適應需求變化,牛奶就難以滿足消費者對質量、信譽保障的要求,大豆生產缺口很大而玉米增產則超過了需求增長,農產品庫存也過大了。
(3)我國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上,購買的商品已從珠寶首飾、名包名表、名牌服飾、化妝品等奢侈品向電飯煲、馬桶蓋、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
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
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三、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簡言之:“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簡言之,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2.簡言之: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去產能——各地要明確具體任務和具體目標,加大環保、能耗、質量、標準、安全等各種門檻準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處置“僵尸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
去杠桿——要在宏觀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依法處置非法集資等亂象,切實規范市場秩序。
去庫存——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農民工進城的財稅、土地等配套制度。
降成本——就要把整體稅負降下來,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掉,把行政審批減下來。
補短板——就要注重脫貧攻堅的精準度,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錢從哪里來、投到哪里去”的體制機制。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