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年全國研究生考試報名結束,報考人數預計又將創新高。為何考研會如此之熱?如何理性看待考研與就業的關系?哪些人適合考研?本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考研故事
有執著的奮斗,也有無奈的選擇——
4個考研樣本供您借鑒
考研是一個怎樣的過程?為什么而考研?本報記者采訪了4位有考研經歷的人士,他們雖然都最終考取了研究生,但卻又感受不同。這4個故事樣本或許能為正在準備考研的您提供一些借鑒。
【樣本1】
為彌補高考失利立志考研
出鏡人物:成偉河 考研經歷:1次
考研體悟:本三生同樣能圓名校夢
去年研究生畢業的成偉河,有著自己明確的目標。高考的失利讓他進入一所本三學校,通過四年大學的努力學習,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方一所名校,成為一名法律專業的研究生。
“在剛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憋著一股勁,就是一定要考上研究生,而且我的目標是名校,我知道這對我來講是非常難的,但我想反正已經在最低谷了,就沒什么好怕的,一定要奮力一搏,了卻自己高考失利的遺憾。”成偉河說,自己一進大學就下了決心。
讀大學期間,成偉河上課永遠都早早到教室,上課總是坐在第一排。他是同學眼中那種不折不扣的書呆子,上課時背挺得筆直,坐得端正,聽得認真,筆記更是做得仔仔細細,成績每年都是年級第一。
成偉河來自河南農村,家庭沒能給他提供太多,他感慨自己一路讀書走來是多么的不易:“從小到大,有書讀,我就覺得很感激了,我們班當時在復習高考的時候就非常拼命,可是我只考了個本三,我覺得我對不起爹媽。”
提到當年復習英語時吃的苦,現在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我底子非常薄弱,我當初連普通話都說不周全,很多同學都笑我土,更別提英語了。從大一開始,我就每天堅持早起,在空曠的操場上讀英語,沒人起得比我早,我讀成什么樣,也沒有人聽到笑話我。就單單英語的早讀我真的堅持到了考研的最后一刻,無論刮風下雨,我堅信只有堅持才能勝利。”說起幾句英文,成偉河還夾雜著特別土的鄉音,但是他說讀英語就是要培養自己的英語語感,每當考試他還都能應付自如。
在考研教室復習考試的時候,成偉河幾乎每天都是最后一個走,他會關掉教室的燈,檢查一下門窗,確認無誤后才離開,他覺得最后一個走對他來講心里才覺得踏實。離開教室后,成偉河還會摸黑在男生宿舍樓前的單杠上做幾組引體向上,他說:“考研也是體力活,每天那么高強度的訓練,有個好身體才能實現夢想。”
談到現在研究生畢業,成偉河說,目前準備進入律師事務所工作。 “我今年27歲了,我終于有能力去改變生活了。”成偉河在一家律所工作也將近半年時間了,大多時候忙于辦案,過得很充實。從大學畢業的他已經成熟了很多,自信心也明顯增強了不少,對于自己的未來也更有信心了。
【樣本2】
父母嚴命考研,“熬”過3年
出鏡人物:嚴燕 考研經歷:1次
考研體悟:這個專業真是學夠了
今年剛研究生畢業的嚴燕感到很無助,6月份離開學校,到現在已經快5個月了,一直處于待業狀態。
“碰上‘史上最難就業季’,家人對我的要求又高,可是我又不想從事本專業。”學習生物專業的嚴燕,在大四時,沒有去找工作,而是聽從了爸媽的話,一心一意考研。
“當時真沒想太多,爸媽讓考,考上了就上學,考不上就再考。”嚴燕的性格很隨和,不太計較得失,可是她的父母卻覺得既然學的專業是生物,這個專業大家都在考研,女兒就應該努力考上。
在父母的壓力下,嚴燕參加了價格不菲的考研輔導班,買了大量習題,爸媽每天都督促她認真看書。2010年,嚴燕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如愿考中。
“我們為她想了做了這么多,也是為她好。”嚴燕的父親覺得,社會競爭很激烈,本科學歷已經貶值,研究生學歷大多工作比較穩定,工作環境也相對輕松,未來發展的空間也大。她的母親認為,女兒能有個研究生文憑,將來對象都好找些。
“剛考上時我還蠻有熱情,可是想不到,隨后是一天天的實驗,看不完的國外文獻,還必須要與很多高毒性、強致癌、神經性毒性的化學生物試劑打交道,我不得不完成課題,我也不知道生物研究到細胞分子階段到底有什么實際意義,做科研就真的是為了發文章而發文章。我真的很討厭自己所做的事情。”嚴燕向記者回憶,每次做實驗,配試劑,都穿上白大褂,戴好乳膠手套,戴好口罩,戴好帽子,一切防護措施都必須做到位,“就像我們做個跑DNA實驗,這是生物中最基本的實驗,可是我們卻會用到最致癌的溴化乙錠,溴化乙錠這種化學染料,是揮發性的,我們一天要是跑幾次DNA,無形中我們自己就被污染了很多次。”
當年按照父母的意思考取研究生,今年畢業的嚴燕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不再想從事自己“深惡痛絕”的生物專業,而具體找什么工作,她則心態平和地去面對,只希望父母不要再逼她做任何決定了。
今年剛研究生畢業的嚴燕感到很無助,6月份離開學校,到現在已經快5個月了,一直處于待業狀態。
“碰上‘史上最難就業季’,家人對我的要求又高,可是我又不想從事本專業。”學習生物專業的嚴燕,在大四時,沒有去找工作,而是聽從了爸媽的話,一心一意考研。
“當時真沒想太多,爸媽讓考,考上了就上學,考不上就再考。”嚴燕的性格很隨和,不太計較得失,可是她的父母卻覺得既然學的專業是生物,這個專業大家都在考研,女兒就應該努力考上。
在父母的壓力下,嚴燕參加了價格不菲的考研輔導班,買了大量習題,爸媽每天都督促她認真看書。2010年,嚴燕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如愿考中。
“我們為她想了做了這么多,也是為她好。”嚴燕的父親覺得,社會競爭很激烈,本科學歷已經貶值,研究生學歷大多工作比較穩定,工作環境也相對輕松,未來發展的空間也大。她的母親認為,女兒能有個研究生文憑,將來對象都好找些。
“剛考上時我還蠻有熱情,可是想不到,隨后是一天天的實驗,看不完的國外文獻,還必須要與很多高毒性、強致癌、神經性毒性的化學生物試劑打交道,我不得不完成課題,我也不知道生物研究到細胞分子階段到底有什么實際意義,做科研就真的是為了發文章而發文章。我真的很討厭自己所做的事情。”嚴燕向記者回憶,每次做實驗,配試劑,都穿上白大褂,戴好乳膠手套,戴好口罩,戴好帽子,一切防護措施都必須做到位,“就像我們做個跑DNA實驗,這是生物中最基本的實驗,可是我們卻會用到最致癌的溴化乙錠,溴化乙錠這種化學染料,是揮發性的,我們一天要是跑幾次DNA,無形中我們自己就被污染了很多次。”
當年按照父母的意思考取研究生,今年畢業的嚴燕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不再想從事自己“深惡痛絕”的生物專業,而具體找什么工作,她則心態平和地去面對,只希望父母不要再逼她做任何決定了。
【樣本3】
隨大溜“陪考”無奈服從調劑
出鏡人物:楊波 考研經歷:1次
考研體悟:就業壓力終究沒躲過
楊波剛剛當上一名程序員,到現在工作快5個月了,一直處于抱怨狀態。“運氣真是太不好了,想進大公司又進不了,小公司實在是呆不下去。”學習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楊波,在大四時就隨大溜開始考研,但由于沒有恒心,最終未能如愿,只能被調劑到一所不知名的高校讀研。
“我大學這個專業有29個人,班上只有兩人沒考研。我女朋友都報了名,我如果不報名,感覺很丟人。”楊波告訴記者,由于幾乎沒有上心,更沒怎么復習,英語跟數學剛剛達到國家分數線,這樣的成績上好學校的資格都沒有,只能服從調劑。
“當時就覺得自己是陪考的角色,她去看書,我就跟著去,她復習,我卻感覺自己力不從心,工作也怕找,考研也感覺很沒有把握。”楊波硬著頭皮去圖書館陪讀,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他自己就像給自己判了死刑。
楊波有個考研交流QQ群,他是群主,目的讓大家資源共享,到后來,離考研的日子越近,他越是偃旗息鼓,最終灰溜溜地退了群。“我最后連去圖書館陪讀的勇氣都沒有了,那時候離考研還有一個多月,我自己幾斤幾兩還是知道的,我感覺我真的壓力很大,離他們遠一點,我壓力會小一點。”
“面對就業壓力,我真的‘亞歷山大’,無論上個什么學校,至少可以再讀3年,可是我也沒勇氣去挑戰心儀的學校,只能服從調劑。”楊波向記者回憶當初放棄找工作的念頭,他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可以繼續讀3年書。
但3年后,他面臨的是更加嚴峻的就業壓力,對此楊波頗為無奈:“你以為華為的程序員是每個人都能做的嘛,你太看得起我了。”與記者對話,受挫的楊波已經提不起什么精神談工作,只是默默干著眼前的活,“早知道現在這個情況,當初我就不考了。”
楊波剛剛當上一名程序員,到現在工作快5個月了,一直處于抱怨狀態。“運氣真是太不好了,想進大公司又進不了,小公司實在是呆不下去。”學習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楊波,在大四時就隨大溜開始考研,但由于沒有恒心,最終未能如愿,只能被調劑到一所不知名的高校讀研。
“我大學這個專業有29個人,班上只有兩人沒考研。我女朋友都報了名,我如果不報名,感覺很丟人。”楊波告訴記者,由于幾乎沒有上心,更沒怎么復習,英語跟數學剛剛達到國家分數線,這樣的成績上好學校的資格都沒有,只能服從調劑。
“當時就覺得自己是陪考的角色,她去看書,我就跟著去,她復習,我卻感覺自己力不從心,工作也怕找,考研也感覺很沒有把握。”楊波硬著頭皮去圖書館陪讀,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他自己就像給自己判了死刑。
楊波有個考研交流QQ群,他是群主,目的讓大家資源共享,到后來,離考研的日子越近,他越是偃旗息鼓,最終灰溜溜地退了群。“我最后連去圖書館陪讀的勇氣都沒有了,那時候離考研還有一個多月,我自己幾斤幾兩還是知道的,我感覺我真的壓力很大,離他們遠一點,我壓力會小一點。”
“面對就業壓力,我真的‘亞歷山大’,無論上個什么學校,至少可以再讀3年,可是我也沒勇氣去挑戰心儀的學校,只能服從調劑。”楊波向記者回憶當初放棄找工作的念頭,他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可以繼續讀3年書。
但3年后,他面臨的是更加嚴峻的就業壓力,對此楊波頗為無奈:“你以為華為的程序員是每個人都能做的嘛,你太看得起我了。”與記者對話,受挫的楊波已經提不起什么精神談工作,只是默默干著眼前的活,“早知道現在這個情況,當初我就不考了。”
【樣本4】
“奔四大叔”夢圓研究生
出鏡人物:汪林卿 考研經歷:3次
考研體悟:認準一件事就一定做下去
已經“奔四”的汪林卿參加過3次研究生考試了,幸運的是,去年他終于考上了。
汪林卿學的是藥學專業,畢業出來后在藥廠工作。“很多人認為藥企工作很風光,其實很辛苦。”每天下班后的額外工作任務,壓得汪林卿喘不過氣,工作又得不到老板的賞識,2010年,33歲時,汪林卿離開了這家企業。
“家里人一開始很不理解,認為我瘋了。”汪林卿告訴記者,一邊工作一邊考研,實屬不易,藥企的工作很辛苦,晚上回去還要備考,索性辭掉工作一身輕松地復習。
隨后,汪林卿開始報名參加各種培訓班,“光是培訓班的花費,就有好幾千。”高額的學費并沒有帶來好的效果,但汪林卿從來沒有放棄過考研的念頭。由于花費增多,他開始做各種兼職,拿著微薄的薪水,每天還要辛苦奔波,家人開始勸他放棄考研,好好做這份工作。然而倔強的汪林卿依然不肯放棄,“我這個人,認準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下去。”
這3年里,他每年都參加考研。“我的運氣好像真的不太好,是不是年紀越大學東西就越困難。我記英語真的是靠死記硬背,工作了這么多年,真心感覺忘得差不多了,再把這些學科拾起來,要花很大力氣。”
汪林卿苦笑道,這3年,他在揚大圖書館當中,顯得些許格格不入,于是他就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學生模樣,“帶一個水杯,一袋書,進來看書復習,我感覺自己心沉下來了,一坐下來就可以看一整天,看很久也不覺得累。跟年輕人一起,感覺自己也回到了從前,感覺動力也十足。”
連年挫敗并沒有擊倒汪林卿,反而讓他越戰越勇。現在,汪林卿終于名副其實地做起了學生,與實驗大樓里的年輕面孔形成鮮明對比,很多同學親切地稱他為“汪哥”。
數據分析
2014年考研報名人數預計再創新高
10年間
考研者翻一番
近4年,每年增幅均超10萬人
日前,2014年全國研究生考試報名結束。從各地考研報名信息情況統計來看,預計2014年考研人數將繼續增加,報考人數再創新高。
數據
連續4年增幅超10萬人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考研的報名人數140萬,2011年達到151.2萬,2012年則有165.6萬,2013年為176萬。研究生報考人數已經連續9年達到百萬人以上,連續4年以超過10萬人的幅度增長,2014年的報考人數雖最終尚未得知,但預計將再創新高。
而在2003年,我國研究生招生總數還僅為26萬多人,10年間翻了一番。
記者昨從揚州大學研究生院獲悉,根據揚州大學報考點2014年碩士生網上報名情況分析,網上報名人數與去年相比有所增加,增幅約為1.8%。而全國報考揚州大學人數與去年相比同樣略有增加,增幅約1.3%。
從報考揚大研究生的考生情況來看,考生性別比例大致平衡,男生低于女生1.8個百分點;應屆本科生仍然是報考的主力軍,所占比例為57.5%。
揚大各專業中,報考人數較多的學科門類依次為:工學、醫學、管理學、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排序基本與去年類似。排列前幾位學科門類所占比例分別為:工學26.4%,醫學17.4%,管理學17.4%,農學7.5%,法學7.0%,教育學6.6%。
調查
僅有9%學生考研為學術
“我讀研究生是為了考公務員,因為現在公檢法部門招考公務員,研究生是基本要求。”昨天,揚州大學考生趙莉說。
近日,一組“高校學子圖說為什么要考研”圖片走紅網絡,照片上,每一名研究生出鏡舉牌寫下自己考研的理由:“晚點進入社會”“方便就業”“和女朋友在一起”“個人興趣”……從中可看出,真正為學術研究而考研的少之又少。
根據“麥可思調查機構”發布的2013屆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意向分析,他們計劃在國內讀研的最主要原因是就業前景好和想去更好的大學,僅有9%的學生考研是為了做學術研究。
“從古到今,純粹的學術研究都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將研究生教育作為一種就業或升遷的工具,可以理解。”昨天,揚州大學研究生院一位老師說。
現象
研究生就業率逐年走低
張黎現在是揚州一家事業單位的員工,今年6月份剛剛研究生畢業,如今和同事們交流時,同事們常以“你是我們這里學歷最高者”來說他,張黎卻從心底有種反感。
“3年前就不應該考研。”張黎說。如今的這份工作,身邊的同事都是本科學歷,甚至還有專科,足以勝任。她認為自己的研究生讀得很不值。
統計數據同樣不樂觀,來自《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數據顯示,2005年,考研人數首次突破百萬。自此,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2009年和2010年,碩士生的就業率甚至不及本科生。
而根據江蘇省人才市場統計:2011年高校畢業生中,研究生就業率為86.62%,本科生為90.30%,專科生為94.10%,研究生就業率低于專科生近8個百分點。
“雖然籠統說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我國研究生就業質量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已呈下滑趨勢是不爭的事實。”昨天,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說。
數據
連續4年增幅超10萬人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考研的報名人數140萬,2011年達到151.2萬,2012年則有165.6萬,2013年為176萬。研究生報考人數已經連續9年達到百萬人以上,連續4年以超過10萬人的幅度增長,2014年的報考人數雖最終尚未得知,但預計將再創新高。
而在2003年,我國研究生招生總數還僅為26萬多人,10年間翻了一番。
記者昨從揚州大學研究生院獲悉,根據揚州大學報考點2014年碩士生網上報名情況分析,網上報名人數與去年相比有所增加,增幅約為1.8%。而全國報考揚州大學人數與去年相比同樣略有增加,增幅約1.3%。
從報考揚大研究生的考生情況來看,考生性別比例大致平衡,男生低于女生1.8個百分點;應屆本科生仍然是報考的主力軍,所占比例為57.5%。
揚大各專業中,報考人數較多的學科門類依次為:工學、醫學、管理學、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排序基本與去年類似。排列前幾位學科門類所占比例分別為:工學26.4%,醫學17.4%,管理學17.4%,農學7.5%,法學7.0%,教育學6.6%。
調查
僅有9%學生考研為學術
“我讀研究生是為了考公務員,因為現在公檢法部門招考公務員,研究生是基本要求。”昨天,揚州大學考生趙莉說。
近日,一組“高校學子圖說為什么要考研”圖片走紅網絡,照片上,每一名研究生出鏡舉牌寫下自己考研的理由:“晚點進入社會”“方便就業”“和女朋友在一起”“個人興趣”……從中可看出,真正為學術研究而考研的少之又少。
根據“麥可思調查機構”發布的2013屆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意向分析,他們計劃在國內讀研的最主要原因是就業前景好和想去更好的大學,僅有9%的學生考研是為了做學術研究。
“從古到今,純粹的學術研究都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將研究生教育作為一種就業或升遷的工具,可以理解。”昨天,揚州大學研究生院一位老師說。
現象
研究生就業率逐年走低
張黎現在是揚州一家事業單位的員工,今年6月份剛剛研究生畢業,如今和同事們交流時,同事們常以“你是我們這里學歷最高者”來說他,張黎卻從心底有種反感。
“3年前就不應該考研。”張黎說。如今的這份工作,身邊的同事都是本科學歷,甚至還有專科,足以勝任。她認為自己的研究生讀得很不值。
統計數據同樣不樂觀,來自《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數據顯示,2005年,考研人數首次突破百萬。自此,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2009年和2010年,碩士生的就業率甚至不及本科生。
而根據江蘇省人才市場統計:2011年高校畢業生中,研究生就業率為86.62%,本科生為90.30%,專科生為94.10%,研究生就業率低于專科生近8個百分點。
“雖然籠統說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我國研究生就業質量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已呈下滑趨勢是不爭的事實。”昨天,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說。
深度分析
為何考研人數不斷增加?他們為何而考研?
考研之熱:
為學術還是為出路?
近年來,考研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調查中,真正讀研為了學術研究的人少之又少,而研究生的就業率又在不斷走低。這看似矛盾的事實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什么考研?考研熱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1
【考研者說】
考研的理由有千萬種
■理由1:躲避就業高峰
“現在就業太嚴峻,我還是考個研究生學歷,緩過3年再看吧。”采訪中,記者發現,暫時躲避就業高峰是考生選擇考研的一個主要原因。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揚大荷花池校區,在圖書館內見到了正在埋頭苦讀的男生小高。小高來自山東,是農學院農學專業大四學生。他表示,自己選擇考研這條路,確實有逃避就業壓力的原因。
“我要考本校的研究生,這樣風險會小很多,如果報考名校,很有可能會調劑到很差的學校,感覺那樣機會成本太高,現在我在這里每天學習4到5個小時。感覺不是很費勁。”小高說,他一有時間就會來到這里學習。
小高告訴記者,他們全班選擇考研的學生占到9成,全宿舍4個人除了一個定向生外,別的同學都在積極復習準備考試。他說,和其他同學相比,他并不是非常刻苦的。
“現在就業形勢這么嚴峻,競爭這么激烈,考一個與自己水平相當的研究生,是避開就業高峰的好辦法,還能提升自己,為將來找工作增加一些分量。”一位小高的舍友說。
■理由2:為父母而考研
“我根本不想考研,只是我父母想讓我考而已。”剛剛研究生畢業的嚴燕說。
嚴燕本科和研究生都學的是生物學,當初的專業是父母給她選擇的。進了大學后她才發覺,很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
嚴燕對自己的專業不是很滿意,不想從事與生物化學相關的工作,但是爸媽卻希望女兒能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心愿。為此,嚴燕本科一畢業就報考了生物學研究生。
嚴燕告訴記者,其實有很多和她類似的研究生,都是為了別人的眼光才選擇讀研。“我讀了這么多年終于想明白,如果一味地為了爸媽或者是別人而選擇自己不喜歡的,最終失去自己,也還是不會快樂。”
■理由3:想進一步深造
學習生物工程專業的王涓是揚州人,她是揚大生命科學院大四學生。她的考研目標是中科院。
之所以選擇考研,她的理由是本科階段的生物工程專業學習淺了一些。她覺得即使找到和專業對口的工作也很難勝任科研。“我每天都是早晨7點多開始學習,一直到晚上10點半一天的學習才結束。中科院我這個專業還算招的比較多,但是每年都有很多人競爭,但是我對自己有信心,因為我在本科階段就參與了很多教授的課題,等于是提前進入實驗室,我想以后我還會繼續讀博的。”王涓說她很喜歡自己的專業,考研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研究這個專業,她現在根本沒有考慮過找工作這件事,因為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考研成功。
采訪中,很多人相信考研可以改變現狀:“自己學習的人工智能,要是再讀個研究生出來,身價要翻一倍。”
今年剛考上研究生的汪林卿認為,他學的是藥學,如果僅僅靠著一個本科的文憑在企業里干活,只能做最低端的活,能考上研究生繼續深造,出來就可以做科研,發展前景也會好很多。
采訪中,記者發現,對于多數本科畢業生而言,考研早已沒有了追求學術的理想光環,只是一種出路而已。
絕大多數大學生一進大四就開始備戰公考、考研,以及一些事業單位考試,同時會托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幫著找工作,大都抱著多一條出路,多一種選擇的態度。
“除了考研究生,我還報考了國家公務員,還報了事業單位考試,研究生只不過是多一種選擇。”采訪中,很多學生告訴記者,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很實際,更看重就業,只不過現在的就業形勢不太理想,想找份心儀的工作不太容易。如果能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肯定會放棄考研,畢竟工作是必須面臨的壓力。
2014年研究生考試取消了過去40歲的年齡限制,然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真正吸引來大齡考生寥寥無幾。事實上,就連應屆畢業生們也表示考研并非是他們的首選。很多人表示,如果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還會首選就業。
2
【就業專家】
高學歷總體競爭能力更強
“從總體上而言,高學歷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更強。”市就業服務中心專家告訴記者,高學歷者擁有的專業技能是明顯更高的,在就業市場上也就更為用人單位青睞。
而之所以會出現一些所謂“研究生就業率不如本科生”,專家認為,這種分析結果是明顯偏頗的。“研究生的就業質量是明顯高于本科生的。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人歷來對學歷有崇拜心理,事實上,研究生學歷的就業能力是肯定高于本科生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父母重視讓孩子考研的原因。”昨天,格力電器資深人力資源專家姚文娟分析。
姚文娟分析,目前中國依舊是“學歷社會”,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看重求職者的學歷。在10年前,一些“211”部屬高校碩士就可以當高校教師;后來,高校教師門檻大幅提高,不僅部屬高校招聘教師只要全日制博士生,而且一些高校還要“查三代”,要求應聘者本科時就必須是名校。近年來,獨立學院為代表的民辦高校,招聘教師也必須是博士生。客觀上導致考生選擇考研。
“從總體上而言,高學歷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更強。”市就業服務中心專家告訴記者,高學歷者擁有的專業技能是明顯更高的,在就業市場上也就更為用人單位青睞。
而之所以會出現一些所謂“研究生就業率不如本科生”,專家認為,這種分析結果是明顯偏頗的。“研究生的就業質量是明顯高于本科生的。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人歷來對學歷有崇拜心理,事實上,研究生學歷的就業能力是肯定高于本科生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父母重視讓孩子考研的原因。”昨天,格力電器資深人力資源專家姚文娟分析。
姚文娟分析,目前中國依舊是“學歷社會”,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看重求職者的學歷。在10年前,一些“211”部屬高校碩士就可以當高校教師;后來,高校教師門檻大幅提高,不僅部屬高校招聘教師只要全日制博士生,而且一些高校還要“查三代”,要求應聘者本科時就必須是名校。近年來,獨立學院為代表的民辦高校,招聘教師也必須是博士生。客觀上導致考生選擇考研。
3
【學者擔憂】
部分院校淪為考研基地
每年到了學生畢業季,很多高校會將學生考研率作為一項成績張貼在校園內。
采訪中,多位高校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一些本二、本三高校,以考研為目的培養學生,把學校辦成所謂的“考研基地”。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從學生一進校就開始動員考研,學校的教學管理還為考研學生開綠燈,如減少與考研無關的課程。據統計,有的高校一些冷門專業,考研的學生達到80%以上。
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分析,之所以這些高校熱衷成為考研基地,因為考研客觀上可以提高這些學校的就業率——考研學生計算在就業中,也為學生改變學校身份、提升學歷,提供了一條路徑,可是,大學教學完全圍繞著考研轉,實質把考研變為第二次高考,學生們圍繞考研科目學習,并沒有接受系統的大學教育。
“在大學本科生就業難的背景下,一些高校,把研究生擴招作為就業難的‘蓄水池’。我國研究生的大擴招,與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幾乎是同步的,為了給本科生出路,碩士研究生擴招就成為十分便捷的方式——按照目前的就業率統計,考研學生也是作為已就業學生統計的。當然,擴招帶來的是學歷的貶值。”熊丙奇分析。
而一些高校在考慮研究生教育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如何保障研究生培養的質量。調查顯示,在一些研究生招生規模較大的學校,一名導師同時帶幾十名研究生的情況并不鮮見。這樣的培養規模令研究生導師制形同虛設,導師根本無暇對這么多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熊丙奇呼吁,我國研究生教育,有必要緩一緩擴招的腳步,回到教育的理性上來,按照教育的規律明確學校的辦學定位、保障人才的培養質量來思考研究生的培養,而不能完全從功利角度來發展研究生教育。
專家建議
是否要考研 考慮3方面
要有一個長遠職業規劃
隨著考研政策的改革,考研的成本越來越低,跟風盲目考研的現象也越來越多。究竟如何看待考研與就業的關系?到底需不需要考研?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給出了他的建議。
熊丙奇提醒,要結合個性興趣、家庭環境、個人未來發展三個方面來考量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考研。
首先,要分析自己的個性和興趣,想清楚考研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性格和個性。
其次,考研的時候要做投入產出分析。考研客觀上是給家庭也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尤其是那些家庭經濟情況不太理想的同學,在考研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家庭實際承擔的能力。
最重要的,要做一個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要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來進行人生規劃。確定自己要干什么,需要什么,自己的優勢是什么。既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又需多了解社會需求,以求定位準確,審時度勢。一旦選擇自己的大方向,那么在求學期間,就要堅定不移地按照這個規劃去執行,為自己以后的學術或者職業生涯做好準備。規劃的時候要具體到點,譬如你以后擇業的行業、單位性質、你所處的角色等。
熊丙奇認為,可以考慮社會、家庭、朋友等外界因素,但要多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切不可為了別人而考研。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