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絕對評價容易導致一些負面影響
目前的各種高校評價及排行是以高校投入或產出的絕對產量(既有存量)為標準進行的絕對評價,即絕對產量越多,評價越高,因而存在兩種偏向:
一是偏向以絕對量為評價標準。絕對評價將擁有不同投入和發展條件的高校放在絕對結果這個同一標準上進行評價與比較,雖然可以觀察到每所高校絕對生產值的變化,卻難以反映高校投入-產出間的效益變化,不能充分體現高校的資源利用狀況,也有失公平。
二是偏向對絕對量進行累加。絕對評價也關注高校的投入和產出,但卻是以“投入絕對量+產出絕對量”的累加方式來評價高校的發展,那些因歷史、政策、時間等客觀要素形成的高校資源積累會在評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高校主動尋求發展的努力程度和進步則難以得到反映。
由于這樣的偏向,絕對評價把獲得發展資源極不相同的高校放置在相同的絕對產量標準上進行評價,使那些獲得資源較少的高校即使努力程度較大也無法以絕對產量的大幅提升獲得高評價,其結果很容易導致一些負面影響:
第一,形成評價的“馬太效應”。產出絕對量增加慢,絕對評價越低,獲得資源的條件越弱;獲得資源的條件越弱,產出絕對量增加越慢,絕對評價越低。這不僅不能充分體現高校辦學資源的“邊際效應”,而且還會損害高校的辦學積極性。
第二,加重資源的“自然獲得”。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財政資源的配置受建校歷史、認定性重點、地區發展需要以及現有發展實力等自然性因素影響很大,高校的資源獲得并未進入完全競爭狀態。絕對評價支持并加重了資源自然獲得的慣性,絕對評價低的學校很難獲得國家資源的有力配置,將陷入更為艱難的辦學境地。
第三,強化高校的“利益聚集”。有學者曾指出,在評估那些得到公共力量支持的實體時,會盤根錯節地牽扯到政策的形成過程以及相關的利益群體。事實正是如此,作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我國公立高校以及一些重點高校也得到了公共權力的絕對支持,并進而借助相關利益群體及其所附著的政治力量來影響決策并獲得政策傾斜。絕對評價強化了高校的“利益聚集”,絕對評價高的學校更容易聚集和壯大利益群體,并借此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會資源。
高校績效評價可以為所有高校提供一個顯示投入條件、資源利用的發展效益平臺,充分發揮評價的發展性功能,為政府、高校和社會了解高校的發展效益提供服務。
2 績效評價可滿足政府和高校需要
絕對評價的不足使其較難滿足以下兩種需要,但高校績效評價則可以從中發揮作用。
1.滿足政府實施高校績效撥款的需要。
政府有限的但仍然在逐年增加的財政撥款究竟發揮了多大作用?如何促使國撥資源配置向發展效益好的學校傾斜?如何為政府實施績效撥款提供依據?高校績效評價能夠為政府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數據支撐。
2.滿足高校了解辦學資源利用情況的需要。
高校或出于缺乏對資金支出績效的認識,或出于追求近期發展效果的目的,在辦學過程中存在忽視資源利用效益的現象。而高校的資金利用效益狀況必然波及到人力、物力配置的有效程度以及高校的發展。績效評價可以反映高校的資源利用情況,為高校調整與配置辦學資源提供參考。
3 績效評價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一)基本思想
目前的高校評價大都以絕對產量為評價標準,是終結性或結果性評價,而高校績效評價則以高校利用辦學資源實現其職能的效益為評價標準,是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分析性評價與整體性評價的整合。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投入-產出理論,從高校資源利用效益方面評價高校的績效。
高校績效評價充分考慮到促使高校絕對產量變化的條件,力求透過投入差異看產出結果的不同,將評價著眼于投入-產出的效益之上,淡化既有存量對評價結果的影響,集中反映高校在資源利用上的主觀努力和效果。
高校績效評價的主要特點有:第一,高校績效評價是在投入絕對量和產出絕對量間進行效益值的轉化,淡化了絕對存量的評價分量,重視被評對象取得產出絕對量時所獲得的發展條件差異性,因而具有相對公平性。第二,高校績效評價是對高校一定時間段內的投入與產出進行評價,而不僅是某一個時間點上的評價,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一個相對時期內高校辦學效益的變化情況,可以體現或反映高校的發展過程及其積累,重視過程性。第三,高校績效評價是基于投入-產出理論的評價,既依據高校辦學的絕對“成績”和“效果”,更關注辦學的相對“效益”或“效率”。第四,高校績效評價是指向辦學資源配置與利用的有效性分析,不指向對高校的絕對分等。
(二)基本方法
——運用文獻分析法,專家討論篩選出最初的14項投入指標和16項產出指標,充分反映高校辦學在人力、財力、物力三方面的投入以及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三方面的職能(見下表)。
績效評價的評價指標
——運用典型相關方法、聚類分析方法再次篩選并確立指標。典型相關法保證進入評價的投入變量與產出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滿足回歸分析的意義。聚類分析法把“性質相近”的變量聚在一起,使指標更具代表性。聚類分析前,會先將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指標的量綱影響。
——運用主成分方法計算投入綜合得分與產出綜合得分。先基于投入向量組和產出向量組的協方差矩陣,分別計算出各產出主成分與投入主成分的特征值及方差貢獻率,以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得到產出以及投入綜合指標得分,并進行T分數折算以使分值為正。
——運用“產出/投入”數學模型計算績效。分別算出高校n年產出以及投入綜合指標得分的算術平均值,代入“產出/投入”模型所得比值即為高校n年的績效得分。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