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各大學之間的“聯合培養”計劃,不需要長時間的準備過程和復雜的申請程序,如果你是一個普通高校的學生,通過聯合培養,你將有機會進入國內其他名牌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甚至有機會去國外大學進行一年或兩年的學習。聯合培養不僅可以讓研究生享受兩所大學的教學資源,開闊視野,也能同時獲得兩所學校的畢業證和學位證。下面,跨考咨詢專家詳細介紹幾種聯合培養的模式,并分析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供廣大考研學子參考。
一、高校–高校聯合培養模式
為了更好的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使研究生具有創新思維和多元化視角,很多高校開始與國內高校及國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項目,以此來加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學生之間的溝通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
(一)中外聯合培養
對于中外聯合培養的學生,首先是中方導師、外國導師與研究生一起共同制定聯合培養方案,雙方共同指導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研究生的理論學習和基本實驗及部分課題研究在國內實驗室進行,對課題中的難點和國內無法測試的數據則利用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完成。研究生進入課題組后,著重培養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驗基本技能的訓練,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融會到實踐中去,研究生針對所制定的課題對國際上相關前沿研究進行充分的文獻檢索、查閱、分析、綜述,明確所研究方向的國內外趨勢和科學意義,確定研究課題的科研思路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通過課題組內定期的學術交流,不同課題階段進展交流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鼓勵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創新精神。由于學生在中方課題組掌握了較好的實驗技能和科研方法,在國外學習期間能很快便能融入國外實驗室良好的科研環境和秩序中,同時在國外導師的指導下,提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研能力,并借助國外先進的科研條件,高質量地完成學位論文研究。
(二)國內高校聯合培養
聯合培養也是國內高校之間一種重要的交流合作方式。國內高校的聯合培養解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使高校之間的師資、學生、教學設備和資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有了這樣的后盾,高校可以共同承擔一些大型的、有難度的課題,學生也就有機會參與到課題中來,培養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習慣,增強收集處理信息、獲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生通過多參與課題、多實踐,自身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二、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
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研究生是指學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為研究生培養提供軟(師資、資訊等)、硬(實驗室、生活設施等)環境,按照培養計劃要求,共同培養研究生的一種模式。
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學校接納企業選送的人員,為企業培養研究生。二是學校統招的研究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到科研院所完成學位論文,再回學校進行畢業論文答辯。這兩種聯合培養方式的共同特點是培養計劃主要由學校單方面制定。
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成立該學科的培養聯合體,統一命題,統一招生,統一培養,聯合教學,共同指導;科研院所相對獨立地行使錄取權,錄取的研究生取得高等學校的學籍。這樣可以充分利用雙方的人力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共享率,推動學科建設的發展。
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課程階段原則上在聯合申報學位點的高等學校上課。根據培養方案的需要,經雙方同意,高等學校可聘請聯合申報單位的研究生導師或其他工程技術人員開設某些課程,以保證聯合點招收的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如果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異地聯合,根據科研院所的實際情況,并經高等學校同意,科研院所與高等學校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可以在科研院所所處地區的高等學校進行部分課程的學習,高等學校承認這部分課程成績,并按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予以記載。研究生培養方式可采用指導教師負責制,也可以采用以一方導師為主,雙方導師聯合培養的方式進行;雙方指導教師均可成立相對獨立的學位論文指導小組,并聘請研究生指導小組成員。
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工作及證書發放、課題報告、中期檢查、預答辯、答辯以及學位授予工作,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高等學校的有關文件辦理。學位論文答辯一般在導師所在單位進行,應聘請雙方有關導師和專家參加。高等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托科研院所學位評定委員會相對獨立地行使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的權利。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由高等學校頒發和注冊。
三、高校–企業聯合培養
這種模式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模式有些相似。具體操作方法是:研究生入學后由所在學科點和企業商討安排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學校導師負責制定培養計劃,并與企業導師充分協商,為研究生選定學位論文題目。研究生按培養計劃要求在第一學年內完成課程學習、文獻檢索并做好開題報告,第二學年進入企業開展課題研究,按要求完成論文后回校參加答辯。
對話成功申請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
為了解聯合培養的真實面目,我們采訪了2位清華大學的學生,小宇即將參加清華大學與國外大學的聯合培養項目,聰聰將參加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聯合培養項目。清華大學多年來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一批世界知名大學簽訂了合作與交流協議,通過聯合培養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生的國際培養。那么,他們眼中的聯合培養是什么樣的呢?
求學·跨考:你知道哪些高校、專業有聯合培養嗎?
小宇:據我了解,“211”院校一般都有國家留學基金委的項目。
聰聰:基本所有的高校學生都可以參加這個項目,只是不同學校的名額不一樣,像清華北大都是各150人,而其他的高校如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都是100個名額,有一些學校只有幾個名額。相對于一些一流大學,國內不少名額少的學校由于知名度的問題,往往聯合培養的名額還用不完。有一個叫“小木蟲”的論壇,上面有不少聯合培養的同學發表他們學校的情況,記得有個礦業大學的同學說,他們學校就5個名額,所以學校比較重視,還專門找老師給這五個錄取的同學補英語;其他學校由于人數太多就不管了。
至于專業,也沒有什么限制,項目說明上說“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所規定各專業、領域,如能源、資源、環境、農業、制造、信息等關鍵領域及生命、空間、海洋、納米及新材料等戰略領域和人文及應用社會科學等”,這個范圍已經相當寬泛了。
求學·跨考:你為什么要參加聯合培養?你覺得聯合培養會給研究生帶來什么,或者它有哪些優點?
小宇:可以出國體驗生活和學習、科研,拓寬視野,豐富閱歷。聯合培養可以給學生帶來一個到國外培訓的機會,感受名校氛圍和環境,可以提供更開闊的思路。
聰聰:說的直白一點,學一些實驗技術,尋找一些新思路吧,看看人家國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這個項目也不一定會對每個人有益,因為如果國內實驗室的平臺已經很好了,我個人感覺沒有必要去國外耽誤寶貴的一年。
求學·跨考:參加聯合培養的學生要具備哪些資格?
小宇:外語成績(比如托福)和導師的推薦、對方學校同意接受。當然也需要具備一定水平的綜合成績,留學基金委會進行選拔。
聰聰:有一點限制,但很多人還是可以參加這個項目,具體的可以參考基金委的通知。
求學·跨考:從你獲得的信息來看,出國后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小宇: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龐大的華人團體,因此不存在被外國人孤立或者排擠的問題。有些項目需要自己籌集一些經費,因為國家留學基金的支持不足以支持當地的生活和學習。另外,出國就要適應國外的節奏,融入當地的生活和所在實驗室的文化,在出國之前需要做一些初步的了解。
聰聰:主要看對方導師,理工科做實驗會比較辛苦,因為可能會被當成實驗員用;文科好一點。當然也和學校氛圍、導師有關系。
求學·跨考:能否給未來想參加聯合培養項目的同學一些建議?
小宇:這是一個很好的出國考察和學習的機會。對于那些想要畢業以后出國深造的同學,不失為一個提前適應和了解的機會,也許通過參加聯合培養,會對以后申請出國做鋪墊。如果不打算出國,也可以為自己的經歷增添幾分亮麗的顏色。但是一定要掌握扎實的外語功底及聽說能力,提前深入了解可以申請的學校和項目,早做準備。
聰聰:早點聯系,如果能通過自己導師聯系的更好,因為會跟自己的課題更相關,水平也應該比自己聯系的更高。清華環境系和公共管理學院今年做得就很好,學院和導師出面,聯系的都是領域內一流的實驗室或者單位,公共管理學院今年差不多有10個人通過這個項目去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以上都是個人感受,不一定所有人都一樣,具體的情況因人而異。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很重要。有的學生同時聯系很多導師,有的導師愿意接收了,他自己也答應了,但是后面又有更好的學校或者導師愿意接受,然后他就隨便一封信把前面那個導師拒絕了,甚至連個招呼都不打,就再也不跟人家聯系了,這種情況挺多的,我希望為了以后更多的同學著想,還是不要這么做。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